張同梅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程改革下,為了更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小學數學采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轉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建立了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下學會探索,學會靈活運用。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育形勢,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研出更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構建
現在,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在抱怨自己無論如何努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沒有得到很大提高。如何上小學數學課,對于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辦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數學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成績,這就不僅需要我們精心備課,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精益求精。下面我就結合自己教學小學數學的經驗談一點體會。
一、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創設生活情境,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境的創設,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可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感受、去經歷,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二、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內涵。因此,在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巧設問題。一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導入時設置帶有懸念的問題,為上好整堂數學課打下了基礎。如在教“圓的認識”時,可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學生笑著連連搖頭)“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學生急著回答:“不行,沒法騎。”教師緊接著追問:“為什么圓的就行呢?”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議論。這一系列的提問不僅使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好奇,而且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學生“找結論”的思維之弦繃得很緊,這樣找到的結論,他們理解、記憶得也很牢固。
三、注意加強練習,鞏固所學成果
1.練習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我個人認為,練習課的練習設計要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在綜合性練習當中,可以適當提高教材習題的難度,進行綜合訓練。當教材習題太少,或者已經處理完了,但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與教學實際需要加大練習量,這時可適當補充習題。
2.練習設計要與學生的反饋相結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任何有目的的行為都必須實行控制,以免行為偏離目標。為此,我在練習設計上,注意了針對新課后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組織反饋練習,同時加強課堂巡視,搜集信息,及時“調節”。
3.練習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在以往練習課的教學中,我體會到,形式多樣、靈活新穎的習題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練習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從班級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著眼點,面向全體學生,配備好“必做”題和自選練習題,力求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所獲。
四、打造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有效課堂的條件。首先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避免一概而論。其次同時對一節課的教學容量要充分的估計,內容過多教學任務不容易完成,學生學得囫圇吞棗,內容較少就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倦怠。但課前我們考慮更多的應該是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盡量做到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培養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是優化教學方法,構建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效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很多時候都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高效課堂教學。這樣,既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知識,體現了學習的樂趣,又培養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流露出厭煩的情緒,或者是自己做別的事情,這是因為有些知識對小學生來說過于抽象,對一些未親身經歷的東西學生很難接受,教學中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聲、光色、形,化靜為動,將數學的教學過程直觀形象的直接作用與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有興趣地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活性和創造性。
五、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思考、發現、應用、創造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于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課后復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教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么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總之,上好數學課有多種方法,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摸索、去總結。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總是抱怨學生的數學成績老是提不高,這可能是教學不得法的緣故。我想,如果我們教師善于總結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反思的話,上好數學課應該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參考文獻:
[1]劉輝.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3(06).
[2]王金梅.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數學才能[J].成才之路,2013(21).
[3]姜紅.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數理化學習,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