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生代農民工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與老一輩相比,在教育、能力、觀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使得他們在返鄉創業方面占據一定的優勢。但自主創業要求的條件涉及各個層面,使得返鄉新生代農民工創業面臨著諸如財政、技術、社交網絡、個人稟賦等方面的障礙。解決返鄉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問題在促進農村建設的同時緩解城市化中的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
項目名稱:新生代農民利用“互聯網+農業”返鄉創業調查研究――以湖南省靖州縣為例,項目編號2016SJ007
1 引言
隨著城鎮化、現代化進程,農民工這個龐大的群體已經由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當老一代農民工逐漸退出城市,回到農村,新一代農民工登上了社會舞臺。與此同時,他們在融入城市過程中面臨著種種障礙:一方面,他們脫離農村,抱著很大的期待進入城市,希望在城市生活下來,另一方面,他們遭遇著各種制度排斥和就業歧視。同時,雖然他們與他們的父輩在許多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思想觀念等方面都與他們的父輩出現不同程度的傳承性和繼承性即代際傳承,加上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得返鄉創業成為他們一條可選擇的出路。本文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分析了返鄉新生代農民工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探究了相關的對策。
2 返鄉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問題及原因
(一)創業培訓供求不對稱,新生代農民工創業缺乏理論基礎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采取有針對性措施”,目的在于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近年來政府對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高度重視,尤其加大了對其的培訓力度。對于返鄉新生代農民工而言,創業培訓是他們在回到農村后開始自主創業的開始。但目前政府部門組織的培訓流于形式,在政府層面,創業培訓僅僅是“任務式”的事項,并將之承包給社會上的培訓機構,且培訓名額往往也是“內部消化”,很難保證實效。在培訓內容上,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相比于“空洞”的關于管理、團隊建設等方面的知識,遠遠不如“如何取得貸款”、“創業的政府審批流程如何”、“如何開始創業”等這類問題實際。對于管理知識,他們不感興趣也覺得沒有必要。最終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資金、政策的缺失。
農村貸款條件嚴格,新生代農民工創業缺乏金融支持
近十年以來,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三農問題”的投入,以支持農村建設。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年的財政預算中,支出3397億元用于“三農”,相對于上年增加了422億元”。在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了“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去年增加1206億元。到了2013年,指出“要繼續加大對“三農問題”的投入,加強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快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2015年明確“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和管理。無論財政多困難,惠農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支農資金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今年政府則進一步明確了“保障財政對農業投入,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引導帶動更多資金投向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
從以上可以看出,中央財政每年不斷加大對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有返鄉創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中,他們最希望的也是從政府獲得資金支持。即使國家政策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該給自主創業的農民工給予優惠,但是它們并沒有義務扶持農民工創業,反而可能以新生代農民工太年輕、不可靠以及創業項目風險大、回報率低等為借口為其貸款提高門檻。
新生代農民工創業稟賦不足,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作為新生代農民工,他們與老一代農民工在務工目的、文化水平、消費觀念社會心理等方面已經出現了分化,但是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與父輩出現不同程度的傳承性和繼承性,他們在城市的發展同樣受到自身的局限性。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第二代、第三代農民工的原因。
在經濟方面,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主要從事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就業變化大要求苛刻、上升空間受限、工資低的工作,“三高一低”的群體特征,使得他們經常性的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職業之間的流動,自身的資金積累不足。在社會交往上,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網絡往往也是依靠親緣、地緣關系建立起來的,在創業過程中缺乏可利用的社會資源。在自身建設上,新生代農民工過早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他們沒有養成對學習的渴求和習慣,進而影響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對知識與信息的獲取、關于知識與信息的觀點和看法、對知識與信息的吸收和交流以及愿意為此支付的費用。凡此種種,使得新生代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具備了創業意識和捕捉創業機會的能力,但是創業過程中要求的能力相對薄弱。
3 返鄉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對策
(一)健全創業培訓體系,為新生代農民工做好知識儲備
培訓前,做好調研,真正了解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需求。比如創業的要求、當前的創業環境以及投資回報率等,這些均應該納入創業培訓的內容之中,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應該分階段進行比如創業前、創業中、創業后,針對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創業培訓工作。此外,創業培訓應該將國家“穩定”層面和扶持新生代農民工“發展”層面相結合即從國家相關政策的具體目標和落實層面對新生代農民工給予指導,從而增大對創業農民工的拉力。
(二)規范農村貸款制度,為返鄉創業新生代農民工提供金融支持
農村金融機構不是缺少對返鄉農民工創業支持的制度,而是因為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業項目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是風險大、回報率低的,他們大多數不愿意向農民工發放貸款而提高貸款門檻,這也是對銀行資金安全負責。通過項目評估、招標競爭、稅收減免補貼等手段來對農民工的創業項目進行評估,在減少創業風險的同時,可以避免利用創業貸款為借口的投機行為。作為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只需要個人的信用度進行評價。
(三)建立健全新生代農民工社會支持網絡,發揮新生代農民工特有優勢
新生代農民工的的社交網絡主要是依靠親緣、地緣關系建立起來的,其擁有的社會資本遠遠不足。這種網絡不僅規模小,而且同質性強,社會資本不足,這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創業機會機會的感知能力較弱。同時存在組織形式的社會資本的缺失,當前社會上與農民工創業相關的組織很少或是幾乎沒有。在我們調研中,我們發現懷化市創業典型----黑老虎創業基地,它采取的是系統發展的模式:從通道到靖州到懷化到芷江到新晃再到重慶……,定期會應種植戶的要求會帶著技術團隊到各個基地進行考察,給予技術指導。對于返鄉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他們需要統一的交流平臺和社交網絡,加上完善的創業培訓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創業對返鄉新生代農民工的拉力。
參考文獻
[1]謝建社: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鎮化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2]甄月橋. 農民工就業心理透視[M]. 科學出版社, 2009.
[3]中國電信智慧農業研究組. 智慧農業-信息通信技術引領綠色發展[M].
[4]李懷玉. 新生代農民工貧困代際傳承問題研究[J]. 2014.
[5]唐杰. 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M]. 經濟管理出版社, 2014.
[6]邵曉琰. 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財政政策研究[J]. 2015.
作者簡介
陸怡(1995-),女,苗族,籍貫湖南懷化,湘潭大學本科,專業行政管理。
羅依平,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2009-2010年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做國家公派訪問學者,2014年遴選為公共管理博士生導師(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研究方向,詳見湘潭大學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曾任湘潭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主任,現任湖南省高校哲學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