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富+邱財生+Jan+Szopa+++Anna+Kulma+++龍松華

摘要 將亞麻種子搭載衛星進行輻射誘導,從而獲得較多突變后代,然后根據后代的表型性狀進行多年篩選,以期獲得優良的突變體。通過增大受輻射種子數量獲得較多的變異后代,進而通過田間篩選鑒定獲得生產上需求的優異新品種。闡述了亞麻新品種中亞麻4號的選育過程,總結了其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簡要介紹其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亞麻新品種;中亞麻4號;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3.2.038;S3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40-02
Breeding Proces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Fibre Flax Variety Zhongyama 4
WANG Yu-fu 1,2 QIU Cai-sheng 1,2 Jan Szopa 2,3 Anna Kulma 2,3 LONG Song-hua 1,2 GUO Yuan 1,2 FENG Tong 4
WANG Shi-fa 4 HAO Dong-mei 1,2
(1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Chinese Ace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Hunan 410205; 2 Joint Laboratory of IBFC(China)and UOW(Poland)for Molecular Biology of Bast Fiber Crops; 3 Faculty of Biotechnology,University of Wroctaw; 4 Institute of Economical Plants,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bstract The flax seeds were induced by radiation to obtan mutants,based on the phenotype characters,the flax seeds were screened for years to obtain the excellent mutant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rradiated seeds to obtain more variation of offspring,and then through the field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excellent new varieties for production demand was obtained.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Zhongyama 4,summarized its yield and characteristics,and introduced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variety.
Key words flax new variety;Zhongyama 4;breeding process;yield 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s
亞麻是我國重要的纖維與油料作物,是重要的高檔天然紡織原料[1-2];亞麻籽營養豐富,富含木酚素、果膠、ɑ-亞麻酸等營養成分,是重要的保健食品及醫藥原材料[3-4]。選育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的亞麻新品種對于亞麻產業的發展及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5-6]。空間環境誘變育種效率高、周期短,已經為我國作物育種的重要手段,在青椒、大豆、棉花、小麥、水稻等作物上被廣泛應用,培育出了許多優質新品系[7-8],截至2013年,有200多個多抗、優質、高產的農作物新品種被選育出來[9];當前我國育種家已經育出很多纖維用亞麻新品種,包括中吉亞、云亞、黑亞、雙亞、亞麻等系列品種60多個應用于生產[10]。亞麻常規育種仍采用品種間雜交系譜選育為主要手段[11],但是誘變育種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為選育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的亞麻新品種,利用化學誘變與空間誘變相結合,并采穿梭育種方法,將亞麻種子搭載衛星進行空間環境誘變,從而獲得較多突變后代,進而進行多代系譜選擇,鑒定后參加2012—2013年吉林省亞麻區域及生產試驗。在試驗中原莖產量、纖維、種子產量均比對照增產明顯。原莖產量6 312.6 kg/hm2,比對照提高12.3%;長麻產量944.5 kg/hm2,比對照提高18.4%;全麻產量1 398.4 kg/hm2,比對照提高16.6%。種子產量356.5 kg/hm2,比對照提高16.7%;該品種于2015年2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推廣,登記品種名為中亞麻4號,登記號為吉登亞麻2015002。主要特點是產量高,整齊度好,適應性廣。
1 選育過程
該品種是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采用誘變方法育成的高纖品系。以品種雙亞5號為親本,采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處理種子,誘導其發生變異。M0代全部在湖南種植,M1代選擇株高超過原親本的單株的種子,然后又經航天誘變,SP0代全部在湖南種植,SP1開始采用系譜法以優質、高產為目標在云南進行單株選擇,SP3代決選。決選出亞麻新品系派克斯,然后在吉林經所內2年鑒定后進行了3年區域試驗以及生產試驗,通過穿梭育種增強了適應性,使該品系表現出優質、高產、高纖、適應性廣。該品種于2015年2月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登記推廣,登記品種名為中亞麻4號,登記號為吉登亞麻2015002。選育過程如圖1所示。
2 產量表現
2.1 品系產量比較
2008年SP4代決選,品系號Y8I065,株高110 cm,比原品種高10 cm,出麻率23.2%,比原品種高2個百分點。2009—2010年進行品系鑒定,平均種子1 125 kg/hm2、纖維產量1 095 kg/hm2、原莖產量6 750 kg/hm2,分別比對照DIANE增產11.8%、15.6%、13.2%。
2.2 區域試驗情況
2011年在新疆昭蘇縣科技示范園、伊犁州農科所試驗田、尼勒克科技示范園、新源縣科技示范園參加區域試驗,4個試驗點平均原莖產量7 750 kg/hm2,較對照TX-3(CK1)增產15.50%,較對照中亞麻2號(CK2)增產14.31%,增產顯著,產量在參試的7個品種中居第1位;平均籽粒產量1 390 kg/hm2,CK1增產2.96%,較CK2減產7.95%,平均籽粒產量居第4位;出麻率30.3%,平均纖維產量1 857 kg/hm2,居第1位,較CK1增產22.90%,較CK2增產20.35%,增產顯著(表1)。2012年在新疆新源縣科技示范園、伊犁州農科所試驗田、尼勒克科技示范園、昭蘇縣科技示范園參加區域試驗,4個試驗點平均原莖產量6 030 kg/hm2,較對照TX-3(CK1)增產11.25%,較對照中亞麻2號(CK2)增產15.52%,增產顯著,產量在參試的7個品種中居第1位;平均籽粒產量1 050 kg/hm2,較CK1增產3.96%,較CK2增產2.94%,平均籽粒產量位居第四;出麻率30.3%,平均纖維產量1 519 kg/hm2,居第1位,較CK1增產13.53%,較CK2增產19.7%,增產顯著(表2)。
2.3 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
2年區域試驗平均原莖產量、纖維產量、種子產量分別為6 890、1 688、1 220 kg/hm2,分別較CK1增產13.60%、18.50%、3.39%,分別較CK2增產14.83%、20.06%、3.56%,增產效果顯著(表3)。
2.4 品種生產試驗
2012年在昭蘇縣科技示范園、伊犁州農科所試驗田進行了新疆亞麻生產試驗,2點平均原莖產量為6 061 kg/hm2,纖維產量為1 527 kg/hm2,種子產量為1 302 kg/hm2,分別較對照增產12.32%、14.60%、5.90%。3個產量指標在兩地均比對照增產(表4)。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學特性
中亞麻4號品種為纖維用亞麻,株高為85.6 cm,工藝長度為68.3 cm,屬于中等高度纖維亞麻品種。在新疆北疆地區生育期89 d,屬于中熟品種。莖粗1.5 mm,花藍色,種皮褐色,蒴果球形黃色,葉片互生,披針形,深綠色。單株蒴果數6~8個,分枝數2~3個,籽粒千粒重4.9 g,出麻率30.3%,豐產、穩定、適應性好。
3.2 抗逆性
中亞麻3號抗倒伏、抗枯萎病和立枯病。通過田間病害調查發現,中亞麻3號無立枯病和枯萎病發生。
3.3 適應性
中亞麻3號適應性好,經過2008—2012年多點試驗,發現該品種可在新疆北疆、云南、黑龍江等地種植。
4 栽培技術
4.1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伊犁河谷一般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為宜,昭蘇以4月中旬為宜。有效播種密度以2 250粒/m2左右為宜。
4.2 肥水管理
基肥提倡秋施,施有機肥30~40 t/hm2,配合施磷酸二銨(下轉第45頁)
(上接第41頁)
225 kg/hm2作底肥,亞麻快速生長期前追尿素120~150 kg/hm2。出苗后40 d左右澆頭水,快速生長期應保證水分充足,全生育期灌水4~5次。
4.3 及時除草
苗期及時清除田間雜草,苗高10 cm左右時可使用除草劑拿捕凈配合二甲四氯使用。
4.4 及時收獲
待亞麻葉片有超過1/3脫落后注意觀察判斷成熟度,進入工藝成熟期及時收獲。
5 結語
空間輻射育種首次在亞麻上應用并取得了成功。應用過程中發現:其后代變異非常豐富,比傳統雜交育種更能發掘原材料的潛力;但變異隨機性較強。選育出的中亞麻3號品種,工藝長度適中,出麻率較高,是適合新疆北疆等地區種植的優良亞麻品種,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空間輻射育種技術獲得的亞麻新品種。
6 參考文獻
[1] 王玉富,邱財生,龍松華,等.亞麻的經濟價值及開發利用前景[J].江西農業科學,2011,23(9):66-68.
[2] 林鳳英,林志光,邱國亮,等.亞麻籽的功能成分及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2014,35(2):220-223.
[3] 劉錄祥,郭會君,趙林姝,等.我國作物航天育種20年的基本成就與展望[J].核農學報,2007,21(6):589-592.
[4] 何震天,陳秀蘭,張容,等.多抗小麥新品種揚輻麥5號的選育[J].核農學報,2013,27(2):713-716.
[5]崔彬彬,孫宇涵,李云.木本植物航天育種研究進展[J].核農學報,2013,27(12):1853-1857.
[6] 張蘭民,潘國君,楊立英,等.寒地早粳水稻航天育種研究初探[J].中國種業,2014(2):43-46.
[7] 張勇,楊興勇,董全中,等.利用空間誘變育種技術選育大豆新品種克山1號[J].核農學報,2013,27(9):1241-1246.
[8] 王建華,陳秀蘭,王琳,等.空間搭載誘發粳稻鹽粳10號變異株的選育[J].核農學報,2011,25(2):266-269
[9] 肖蓓.我國有200多種“航天育種”農作物培育成功[J].農業工程,2012(12):48.
[10] 王玉富,邱財生,龍松華,等.中國纖維亞麻生產現狀與研究進展及建議[J].中國麻業科學,2013,35(4):214-218.
[11] 魏彥宏,孔建平,張艷紅,等.國內外亞麻發展現狀、研發趨勢及對策[J].新疆農業科學,2007,44(增刊2):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