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與健康意識也愈發強烈。農藥殘留問題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大多數國家都出臺了果蔬農藥殘留的限量標準。這促使更多專家學者投入到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開發與應用方面的研究中。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果蔬殘留農藥快速檢測方法,分析其檢測原理與優缺點,以供參考。
酶抑制法
這是目前相對成熟的一種快速檢測技術。其檢測原理是利用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能夠特異性抑制昆蟲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乙酰膽堿酶的活性,致使神經正常傳導功能受到破壞。這樣昆蟲就會逐漸中毒而死。在開展果蔬農藥殘留檢測試驗時,乙酰膽堿酶會與樣品發生反應。若樣品無農藥殘留或僅有少量農藥殘留,酶的活性一般不會受到抑制;若樣品內農藥殘留量較大,酶的活性就會明顯降低。此法在半小時內便能得出果蔬中有機磷農藥與氨基甲酸酯的殘留結果。
酶抑制法具有操作簡單、檢測快速等優點,是當前國際上常用的一種檢測果蔬農藥殘留方法。此法主要被應用于多地的蔬菜基地與市場,用于檢測果蔬農藥殘留是否超標。但是此法的不足之處是檢測農藥種類有限,以檢測有機磷與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為主。
生物傳感器法
該技術是當前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中的研究熱點。它是利用生物的相關敏感部件與轉換器密切配合所形成的一種分析裝置。對某些生物活性物質與特定化學物質具有選擇性與可逆響應。通過檢測pH、光、熱、顏色、電導等物理化學信號的變化來分析農藥殘留情況。該技術不僅具有較強的靈敏度與選擇性,而且體積小、響應迅速、抗干擾能力強、成本低廉。同時,還具有連續檢測與在線分析等優點。根據使用生物敏感材料的不同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細胞傳感器、酶傳感器、免疫傳感器、組織傳感器。
免疫學技術
目前,用于農藥殘留檢測的免疫學技術有很多,常見的有酶免疫技術、熒光免疫技術、放射免疫技術、化學發光免疫技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酶聯免疫法(ELISA),其檢測原理是利用抗原或抗體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受檢樣品與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發生反應。然后,通過洗滌方法將固相載體上面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分離出來,再加入酶反應底物。此時,底物被酶催化后變色,工作人員可根據顏色反應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該檢測方法通過肉眼就能觀察到結果,并且成本低廉,試劑能夠長時間保存。工作人員無需借助先進的檢測設備就能完成定性或定量分析。因此,這是一種極易推廣與普及的檢測技術。但是ELISA的不足之處在于一種試劑只能檢測一種農藥,而果蔬中往往殘留了數種農藥,難以完全檢測出來。
紅外光譜法
近紅外光譜法:這是一種無損檢測技術,對人工配制的農藥樣品需要進一步檢測,防止檢測過程中樣品受到破壞。此法存在諸多缺陷,檢測靈敏度不高,誤差大,不易建立起合理的模型。即使完成模型構建后仍需不斷修正,消除干擾因素。同時,此法無法檢測散性樣品或痕量樣品。
中紅外光譜法:與近紅外光譜法相比,此法分子振動的基頻信號更強,可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還能與其它多種不同的分析設備聯合使用,提高檢測準確性。不足之處在于生成的圖譜非常復雜,解析難度大,定量分析比較困難。
納米金技術
納米金是指直徑為1~100nm的微小金顆粒,能夠與多種生物大分子相結合,且不會對其生物活性產生影響。納米金作為顯微鏡示終物,被廣泛用于各類檢測技術中,如免疫印記技術、免疫層析技術、流式細胞儀、斑點金免疫滲濾測定技術等。因此,納米金技術又被稱為現代四大標記技術之一,其標記原理是球形狀的納米金顆粒具有極強的吸附性,能夠將蛋白質等高分子吸附到自身表面,逐步將自身包被起來。
果蔬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對果蔬農藥殘留問題的日益重視,各類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但是要想從源頭上控制好各類果蔬農藥殘留問題,實現對農藥殘留樣品的快速、準確檢測分析還需繼續加大研究力度。今后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將會朝著快速準確、自動化、現場、多殘留檢測、微量、低廉等方向發展。在現行的快速檢測方法中,免疫分析法具有諸多優點,如操作簡單、現場分析、檢測迅速、靈敏度高等。此法靈敏度能夠與常規設備的分析水平相媲美,因此,應成為我國今后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從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免疫技術還存在研發門檻高,成本偏高的問題,從而制約了其市場推廣。建議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與政策扶持,不斷加大技術攻關,并積極推廣先進的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