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海
摘要:深入分析了個體獸醫在農村畜牧產業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村獸醫;管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S851.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1-0060-02
隨著高原特色農業建設整體推進加快,大姚縣龍街鎮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持續惠農政策扶持落實,僅次于種植業的畜牧業迅猛發展,提質增效明顯,然而散養殖方式仍然是廣大農村養殖的主流,現狀是農村養殖良種化成度高,但畜禽養殖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環境衛生條件差,受病原體感染機會增多,畜禽普通疾病常發,傳染病零星散發,這些畜牧產業建設中的實際問題主要靠村獸醫來完成,村獸醫在養殖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幾年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村獸醫在人員管理、經費保障、教育培訓、職業道德及職能職責發揮等方面滯后,整體服務能力減弱,筆者20多年在基層從事畜牧科技擴廣工作,通過深入分析和總結本鎮村獸醫管理中存在問題與對策,與同行商榷。
1 龍街鎮畜牧產業概況
龍街鎮位于大姚縣東南部,全鎮國土面積360 km2,山區占63%,轄8個委會,136個村民小組, 8 874戶25 017人,農民人均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2016年牛存欄 9 718頭、出欄5 875頭,羊存欄 19 050頭、出欄17 386頭、馬屬動物存欄746 匹。
2 村獸醫在龍街鎮畜牧業服務中的職能及作用
村獸醫同時兼任村級動物防疫員,現有登記在冊的村獸醫13人(兼村級防疫員),其中28歲2人職中畢業;30~40歲3人職中畢業1人,初中畢業2人;40~50歲3人初中畢業,1人職中畢業2人;50~60歲2人初中畢業,60歲以上3人小學畢業。村獸醫總體由鄉村聘用,承擔動物強制免疫、畜禽標識加掛、免疫檔案建立、動物疫情報告、獸醫臨床診療、養殖技術示范帶動、產地檢疫、防疫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飼料獸藥推廣運用等重要工作的主體力量,在保證動物衛生安全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村獸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各級重視不夠,管理不規范
龍街鎮根據《村獸醫管理辦法》,及時登記注冊管理,報上級審核發放了《村獸醫診療許可證》,進一步規范了從業行為,但現狀是上級對村獸醫管理體制建設不健全,缺少整體規劃和長期打算,隊伍建設保證經費投入不足,監督管理乏力,使村獸醫很多公益性職能難發揮作用,不能很好為農村散養殖戶提供優質產前、產中技術服務。
3.2 村獸醫工作積極性低
村獸醫兼動物防疫員,平時從事農業生產,還要及時參與政府組織的每年兩次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費免疫工作,雖然政府也按免疫數量和質量兌現防疫經費,但群眾居住散,散養殖為主,完成一農戶防疫需做動物宣傳,疫苗稀釋,動物保定,注射部位消毒,疫苗注射,免疫檔案建立,耳標佩戴,二維碼錄入上傳,免疫副反應救治,一整天做下來工作率效不高,勞動付出和報酬不相匹配,所得報酬低,工作主動性不高,動物免疫密度不達標,群眾養殖風險加大。
3.3 參加續讀教育培訓機會少,專業綜合素質不高
龍街鎮村獸醫雖然通過勞動職能鑒定,但缺少必要的常態化繼讀教育培訓機制,在具體的工作中動物疫病防疫知識匱乏,獸醫臨床診療技能低下,傳染病不能及時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普通病診斷不準確,用藥不當,濫用抗生素及誤診情況時有發生,動物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療,造成養殖損失和畜產品安全隱患。
3.4 村委會獸醫衛生室建設滯后
村獸醫固定的從業場所建設不規范, 村委會獸醫治療室建設滯后,無固定診療室,無診療操作規程、技術規范和藥品管理制度,村獸醫根據養殖戶需求游走于各村組開展診療活動。各種規章制度難以監督落實,村獸醫跨區域診療情況時有發生,人員車輛消毒措施不力,疫病傳播風險加大。
3.5 獸醫人員隊伍年齡老化
現有村獸醫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專業知識更新慢,所學技術由老獸醫師傅傳授或子承父業,不具備系統專業診療知識,服務能力不強,滿足不了群眾養殖業服務要求,另外動物診療缺少競爭機制,大中專畢業學生進入隊伍少,致使診療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
3.6 職業道德水平不高
部分村獸醫為牟取暴利,在診療中蒙騙畜主、小病大治,隨意用藥,使病情加重,用劣質藥、過期藥現象時有發生。
4 對策
4.1 增強領導,提高認識
根據《鄉村獸醫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建議政府部門要加大行政監督管理力度,在人才隊伍方面加大畜牧產業投入扶持, 建立健全村獸醫隊伍,著重由鎮畜牧獸醫站對轄區內村獸醫管理存在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提交上級部門討論并適時組織實施, 充分發揮村獸醫職能職責 以便為農村養殖業提供優質社會化體系服務。
4.2 提供經費保證,提高工作積極性
村獸醫參與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公益性活動,其工作技術性強,難度大,建議根據免疫數及質量綜合考核定性工作量,加強工作績效綜合評定,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實現工作量與報酬相應,達到工作一天不低天100元目標,從而為村獸醫工作注入活力,確保防疫保健工作全面開展。
4.3 加強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
針對農村個體獸醫普遍存在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低的問題,鎮畜牧獸醫站應聯合科協,分期分批舉辦畜牧科技和科普知識培訓班,組織農村獸醫進行系統的專業理論、畜牧科技、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培訓。通過培訓促使他們加強對專業理論、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理論知識,促使他們的理論知識系統化、專業化。同時也能給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通過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比技術、比服務,避免不正當競爭行為。少些相互攻擊和詆毀,多些交流溝通和促進,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
4.4 加強村獸醫診療工作室建設
村委會獸醫室是服務養殖戶前沿窗口,要按實施計劃加快建設,按發展規劃逐年建設村獸醫診療及防治室,建議在全縣每村建設一所村獸醫診療及防治室,面積不少于60 m2,購置常用診療及防疫所及器械,如聽診器、冷藏箱、體溫表、顯微鏡、耳號鉗等,配齊常用藥品,建設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動物診療和動物防疫活動行為,為養殖戶提供優質服務。
4.5 規范行業行為,引入競爭機制,嚴把人員質量關
畜牧獸醫行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業務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服務質量的好壞。首先要引入競爭機制,公開選人用人渠道,嚴格考核和用人制度,鼓勵畜牧獸醫專業大中專畢業生進行獸醫隊伍,把好從業質量關,通過參加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村獸醫診療許可證》后才準從業,打造一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專業業務水平的服務隊伍;其先要規范診療行為,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嚴格診療、疫情報告程序和規范用藥,減少誤診及相關診療事故的發生,其次通過成立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行為規范,重點商定本地區服務收費參考價格,合理收費,最后要強化行業監督管理,普遍提高服務質量,使整個行業充滿活力,為養殖戶提供更多優質服務,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4.6 加強民主管理,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農村村獸醫由鎮畜牧獸醫站和科協組織成立畜牧獸醫協會,成立理事會,制定協會章程,選舉產生會長、副會長、秘書長,負責日常事務和管理,協會成員共同享有權利,履行相應的義務,交納會員費,參加協會組織的會議和培訓,重大事項由理事會召開會議決定。通過協會加強對村獸醫內部管理,有效提供交流溝通,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平臺,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獸醫的綜合服務技能水平,更好地為廣大農戶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良好氛圍。
總之,農村獸醫規范化管理工作,關系著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上級部門要不斷通過行政管理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理順行業內部關系,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建立正常的行業秩序,更好地為養殖業服務,為農村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促進農村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