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梅
摘 要:如今提倡的是素質教育,其實質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創新已成為當今時代的所需,我們的各科教學也要創新,語文學科更不能例外。要能推進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發揮出課堂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膚淺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創新能力 培養;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這一點已被社會所認可。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課堂,使課堂教學成為創造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大大提高他們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布魯納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指出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是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源泉。學生創新興趣的激發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動力和基礎。也就是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創新,興趣要先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充滿趣味性與藝術性,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啟迪學生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以在上課伊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愉悅感,讓學生帶著積極的學習情緒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有效運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可以將靜態的文字動態化,以優美的音樂與動態的畫面來形象生動地展現文本內容。
二、注重探索精神,激發創新欲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分別采取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發展條件和創新空間。教師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前提下,要掌握他們思想上的不同之處,照顧優、中、差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注重師生互動,針對知識的重難點和前因后果進行詳細講解,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學習《晏子使楚》、《曹沖稱象》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如課外引導學生學習陶淵明的《飲酒》,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包含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隱居桃源,在低頭采菊和仰望南山這一不經意的瞬間,與籬笆、南山形成一種悠然、恬淡、自適的意境。這需要老師點撥和學生的自我感悟,才能領悟到詩人表達的意圖。
三、引導、啟發學生想象,激活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應充分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的想象去縱橫馳騁。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的地方非常多,例如可以以文為畫,在畫中想象;可以巧用插圖,在看中想象;可以延伸情節,在練中想象;可以運用遷移,在模仿中想象;可以由靜出動,在演中想象。如《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想一下,當皇帝知道自己沒有穿任何的衣裳,就去游街,讓老百姓看了笑話,上了兩個騙子的當以后,皇帝該怎么辦呢?經過思考想象,有的學生會認為皇帝將會變本加厲地殘暴的統治人民,最終被老百姓推翻;有的同學則會認為皇帝通過這次教訓之后,好好的反思,今后不再關心新衣服,而是決心做一個好皇帝,為老百姓造福,最后受到老百姓的愛戴,而那個敢于說真話的孩子,皇帝立他為太子,繼承他的王位。可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活動,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寫、敢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總之,培養學生想象的方法很多,但不論哪一種方法,都要和學科的具體訓練結合起來,和重點難點結合起來。想象力和聯想力越豐富,創新的火花也就閃的越亮。
四、鼓勵學生質疑,開拓學生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實踐證明,不能提出問題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問題,就不會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猜想、解決問題。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只有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學生上語文課時才會大膽發問,敢于提出獨到的見解,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他們敢于標新立異、敢于想象猜測、敢言別人所未曾言、敢做別人所未曾做的創新品格,激發學生對新問題、新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突破定勢思維的局限性,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使學生不但善于單向思維,而且在尋求多向思維過程中經歷創新學習的過程,從而增強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對于培養情趣、陶冶情操,對其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過程中滲透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非常的重要。語文教學中的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這種重要性,告別以往刻板嚴肅的“滿堂灌”式教育方式,從思想上加以轉變,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轉變教學手段,積極地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多種手法來提高語文教學的創新性,為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性和完整的人格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戴志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意識的策略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15期
[2]沈保豐;試論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09年39期
[3.]尤松英;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學習(小學);2009年02期
[4.]劉培仁;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年08期
[5]胡金芳;提供想象空間,培養創新理念——淺談小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文教資料;2010年23期
[6]劉艷華;張興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