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灝
摘 要:生物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自然知識有更加深入和透徹的了解,而初中階段正值學生思維發展和身體變化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教學工作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在現代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努力找到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質量 提升辦法
初中生物教學可以解決好這一時期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加強學生對自然和知識的理解,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傳統的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會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現代初中生物教學應該努力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找到傳統的生物教學和現代生物教學的銜接之處,只有這樣現代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才有所保障。
1、興趣培養,激發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上來了,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學習效率也會更高,而且即使遇到了困難他們也不容易放棄。
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做些又趣的生物實驗,而且最好是安全且可以邀請學生共同參與的,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學校方面,也可以舉行一些生物競技,讓生物像一個普遍的游戲,大家可以在一起互相探討,互相攻克難關。家長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些方法都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因此,在現代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熱情的激發是極其重要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必須要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努力的改革和創新,爭取做到革故鼎新,只有這樣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才會變得活躍起來。
2、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生物思考。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其次,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再次,問題情境要緊扣有關的生物學習內容。生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形成生物思考的能力。最后,問題要有趣味性即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講線性規劃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給定的資金下獲得最大的利潤,這樣學生會覺得更有趣。此外,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高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出適當的選擇。
3、直觀教學,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是虛,眼見為實”,這生動地說明了直觀的價值,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學科。
直觀教具有實物、標本、模型、掛圖、多媒體等,通過直觀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第一手材料,大大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快理性認識的形成,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各種實物、標本、模型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學習脊椎動物各綱時,就可先準備好鯽魚、青蛙、家鴿、家兔這些代表動物,在課堂上邊講邊解剖,邊讓學生觀察,學生都能很快地掌握有關的形態結構和內部生理的特點,且印象深刻,又如,學習脊髓一節,用脊髓的模型講解,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橫切面上的結構以及脊髓灰質發出的前根(運動神經)和后根(感覺神經)是如何在椎間孔處匯合成一條脊神經的,也使學生容易理解為什么脊神經屬于混合神經等有關知識,實踐還證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做實驗,特別是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實驗,例如,學習顯微鏡使用時,讓學生自己安裝、對光、觀察切片,此時學生對實驗本身的興趣就會遷移到有關的知識上,激起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獲得有關知識。
4、貼近自然,獲得豐富的知識
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學知識的寶庫,為了讓學生直接從大自然中汲取知識,我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中親近大自然,從中獲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我校大多數學生是農村孩子,他們雖然和大自然很親近,但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學聯系在一起。于是,我常常利用各種時機,為學生建立這種聯系創造條件。例如,在學習《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一課時,我事先安排學生利用周末回家的機會,對生物的種類進行調查,使他們獲得豐富直觀的第一手資料。上課時,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既活躍了課程氣氛,又使學生的印象深刻,加上我的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既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又把它與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學到了“活”的知識,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再如,我們這里有很多人都有隨著季節采摘野菜、采蘑菇的習慣,很多學生也會隨家長一起去。我便利用這個機會,讓他們觀察生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發育狀態,學習對各種植物進行分類。還教給他們一些采集和制作植物標本的知識,讓他們自制生物標本,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增添了生活情趣。
5、感受生物美
在地球上,現已發現的生物大約有200多萬種,整個生物世界多姿多彩,一片生機,生物本身就是美的。教師在教學中,從文字、圖片,現實生活中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認識生物美、感受生物美的機會和條件,從多角度引導學生發現、領悟大自然的美,從而產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例如我在上完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一章后,舉辦了一次以“生物學與藝術”為主題的收集動物資料的活動,同學們收集的資料有文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燕子,那剪刀似的尾巴……”“他那哀怨的眼神……”等;有圖片:鷹、馬、蜻蜓、蝴蝶等;藝術品:袖珍獅、鴛鴦、小鴨子等。教師把教室稍作布置,圖片用細線掛在教室周圍的墻壁上,小藝術品擺放在講臺上,課桌上,先讓大家“游園”觀看,然后組織同學們分組交流觀看后的感想。動物生動的姿態和神韻給大家以美的感受,給人以遐想和啟迪,激活了同學們的靈感,有的說蜻蜓如絲質般透明的翅膀讓我想起了舞蹈,雄鷹圖讓人產生凌云壯志,有的說描寫動物的句子讓我眼前浮現出圖畫……整堂課在熱烈的氛圍中進行。此次活動喚起了大家熱愛生物的情感,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現代初中生物教學的首要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教學內容,不斷摸索、總結和創新,尋找新的、更加符合現代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科學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這樣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才能夠獲得真正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汪忠.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第一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
[2]李民儒.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的設想和建議.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