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摘 要】 目的 探討中醫康復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期間療效;方法 將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中醫康復療法和常規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和JOA Score得分;結論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總有療效(94%)、JOA Score得分(25.44±6.4)均高于對照組(78%)、(19.41±7.28),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語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運用中醫康復療法,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作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醫康復療法 療效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指的是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腰椎間盤變形以后髓核突出,導致相鄰組織受到壓迫或者刺激以后產生的相關臨床癥狀,其是引發腰腿酸痛的一種多發病與常見病,主要具有病程較長、病情遷延不愈等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案,中醫提倡在運用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近年來,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運用康復療法,療效顯著,現將治療方法和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一般資料來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肅省靜寧縣人民醫院收治需要中醫保守治療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資料,均經MRI或者CT檢查確診且均滿足非手術治療指征。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55例、45例,年齡46~58歲,平均年齡(52.1±5.7)歲;病程為5~18個月,平均病程為(12.3±6.1)個月。現采用簡單隨機化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50例,將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逐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治療方法,指導患者口服維生素B1、生素B12、彌可保,維生素B1劑量:每次10mg,3次/d;生素B12劑量:每次25ug,2次/d;彌可保劑量:每次1安瓿,3次/周。若患者病癥屬于急性疼痛可以靜脈滴注甘露醇125ml,2次/d,同時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mg,1次/d。
1.2.2 觀察組
運用中醫康復療法:(1)推拿療法:取俯臥位,立于患側一側,沿著背腰部朝膀胱經方向循環性推拿,推拿方法為先從上而下輕柔推拿,再換為揉法,逐一經過患者臀部、患側、根部,按照此方法重復6~7次便可。然后用拇指按揉患者背腰部位的各個俞穴,當按揉至腰髖和臀部時可以輔以輕度肘按法;緊接著拿捏股內側肌肉,適當使用2~3次彈筋手法,依次揉拿小腿后側肌肉直至跟腱位置;最后沿著背部督脈循環線,從頸部至骶采用輕擦法。(2)藥物治療:運用獨活寄生湯治療,該湯方由桑寄生、烏梢蛇各30g,黨參、熟地黃、杜仲各24g,茯苓20g,牛膝、獨活、白芍、桂枝各15g,當歸12g,防風10g,川芎9g、細辛6g、蜈蚣3只,上述重要煎服,每日1次;(3)中藥熏蒸。藥方為:細辛15g、川續斷、草烏各20g;獨活、赤芍、透骨草、威靈仙、雞血藤、伸筋草各30g,將上述藥材放入熏藥床中的熏藥缸中,加入冷水,冷水應漫過藥面3~5cm,煮沸30min后再悶煎30min后,將室內溫度調制39~50℃。協助患者躺在熏藥床上,使其腰部疼痛部位充分暴露在熏藥缸蒸汽面,熏藥時間為20~30min。(3)功能鍛煉:當患者腰痛癥狀有緩解便可以提醒患者臥硬板床,并適當開展腰背、腹肌鍛煉,包含:①挺腰:取仰臥位,將胸部和肩部抬起,反復多次進行;②俯臥抬腿:取俯臥位,將雙腿伸直并交換抬高,再換為仰臥位,開展伸腿、挺腰、抬腿運動,再換成俯臥開展后伸運動。③仰臥蹬空:取仰臥位,兩腿屈曲蹬出,再練習仰臥起坐。④下床活動:佩戴腰圍下床活動20~30min,隨著病情的不斷好轉適當增加活動時間。1個療程為10d,1~2療程結束后對療程進行評定。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主要是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療效的評定標準:(1)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消失,并且完全能夠從事之前的工作;(2)好轉:患者無法長時間從事之前的工作,但直腿抬高試驗可超過50°;(3)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依然無改善,依然無法從事之前的工作。參照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整體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積分評估表(JOAScore)來評價[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數據統計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計數用n表示,計數的資料則主要運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檢驗則運用t值和x2,最終結果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觀察組臨床療效為94%,對照組臨床療效為78%,將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分析,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 Score積分
治療前,觀察組JOA Score為(9.24±3.27),對照組JOA Score為(9.31±3.33),兩組JOA Score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JOA Score為(25.44±6.4),對照組JOA Score為(19.41±7.28),將觀察組JOA Score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學中“痹癥”、“腰痛”范疇,其發病病機為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脈絡痹阻,并指出辯證治療的重點為舒筋活血、祛瘀止痛。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腰部疼痛,嚴重時甚至會對患者一側或雙側下肢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患者下肢出現疼痛或麻木等情況發生。中醫康復療法主要包含推拿療法、藥物治療、中藥熏蒸、功能鍛煉。其中推拿療法能夠能夠有效糾正紊亂的腰椎小關節,解除患者患處的部分韌帶粘連,達到正骨和順筋,逐漸恢復脊柱運動的平衡;而運用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并減少炎性因子作用,為患處神經提供所需營養因素,降低神經根水腫和缺血發生率,減少代謝物在神經根內中的堆積。功能性康復訓練能夠促進患者機體更好恢復。早期開展功能鍛煉還有助于緩解腰腿部肌肉痙攣,預防神經壓迫病癥,提高脊柱的穩定性 [3]。
在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的患者采取中醫康復療法,療程結束后,發現觀察組總有療效94%、JOA Score得分(25.44±6.4)均高于對照組(78%)、(19.41±7.28)。且P<0.05。
總之,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運用中醫康復療法,療效顯著,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臨床上作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黃燕春.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中醫特色康復治療和護理[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4):28-29.
[2]陳偉,寧順強,付濤,等.中醫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4):19-20.
[3]郝瑞洪.中醫康復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0例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