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娃 張新萬 王娟 張秀 張敏

【摘 要】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當下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結構—行為—績效”(SCP)理論是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的分析工具,本文將其引入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分析過程,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人員構成、創業行為和創業績效進行了分析,對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進行了探討,最后構建了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系統動態模型。研究結論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構建、創業行為的規范以及創業績效的提升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團隊;SCP理論;系統動態模型
0 前言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導致大學生就業成為當前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學生數為351萬,而2008年則達到500萬,2015年畢業生總數為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我國的就業崗位難以容下數百萬的畢業生,而且當今社會的新興產業日益減少,導致難以創造新的工作崗位。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自主創業將成為重要的就業形式。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級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涉及開業、稅收、融資、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諸多方面。
由于大學生受到專業、時間、經驗等因素的限制,利用個人力量很難取得創業的成功。因此,大學生創業更多的是基于一個創業團隊而非創業個體。研究表明,團隊的密切合作使得新企業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大于60%,可見,創業團隊的構建是新企業獲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外研究現狀
關于創業團隊的界定,Mitchel[1](1999)把創業團隊定義為:全身心地參與公司創立過程,與創業團隊成員共同克服創業困難和分享創業樂趣的所有成員。
Timmons[2](1999)認為,某個人會在創業團隊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他能帶領團隊明晰企業的愿景,提出戰略讓團隊其他成員去實現。Ensley[3](2001)表明,創業團隊中領導者的創業愿景和自我效能感要強于其它的創業團隊成員,但領導者的創業技能與其它團隊成員沒有顯著差異,而且創業團隊的業務增長與領導者的愿景正相關。關于創業團隊的創業績效,Boker[4](1997)和Greve[5](2007)認為,盡管創業環境不確定,但團隊創業的形式可降低環境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創業壓力,團隊成員間的相互支持和信任都會促使創業績效的提高。
1.2 國內研究現狀
近年來,不少國內學者也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年軍[6](2012)認為,大學生創業團隊績效評價對大學生創業主體、投資者、大學生創業的指導者和推動者意義重大,他提出建立大學生創業團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德爾菲法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王曉曄[7](2013)指出,大學生創業不僅靠個人,能否創業成功與創業團隊的建設是否合理具有重要關系,她提出了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的建議。
徐小洲[8](2015)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理想,他認為應深入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培養創業型人才,在擴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加強校企合作機制,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生態。
2 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行為—績效”(SCP)理論研究
2.1 SCP理論的發展沿革及意義
SCP理論是哈佛大學學者創立的產業組織分析的理論,按結構(Structure)、行為(Conduct)、績效(Performance)對產業進行分析,構架了系統化的市場結構(S)、市場行為(C)、市場績效的分析框架(P)(簡稱SCP分析框架)。SCP范式原本是傳統產業組織理論分析市場效率和企業競爭行為的主要工具,本文運用其對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分析,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創業行為和創業績效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進行探討,有利于優化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使其創業行為更為規范進而提升其創業績效。
2.2 大學生創業團隊的SCP系統動力學模型研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提出系統動力學理論。它是一種綜合研究方法,它運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對系統的功能進行模擬。系統動力學認為,系統行為的性質由系統內部的結構所決定,無論系統外部發生什么變化,其總體發展都要以系統內部因素為依據。系統動力學利用反饋回路來描述系統的結構,反饋回路即為一系列的因果因素與作用鏈組成的閉合回路。回路之間相互耦合,相互作用構成了系統的行為和總功能,并對環境變化適時做出反應。
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業活動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受內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從系統論的角度,可把大學生創業團隊看成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非線性系統。該系統內的因素包括創業團隊的構成、創業行為、創業績效等,外面因素主要指環境因素,內外部因素皆為變量,因此,大學生創業團隊所表現出來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可遵循系統動力學原理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的動態特性進行分析,也可建立系統動態模型進行模擬研究。
以下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即基于SCP結構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的相關影響變量、基于大學生創業團隊SCP結構的因果反饋回路、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流程圖的分析。
1)基于SCP結構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的相關影響變量包括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創業行為、創業績效以及創業環境,這些變量之間相互影響、互相約束,體現出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復雜性。創業團隊的規模、人員構成、能力要求等各不相同,它們也直接決定了大學生團隊創業行為的有效性和創業績效的大小。
2)大學生創業團隊SCP結構有多個因果反饋回路。不同的反饋回路對大學生團隊創業系統產生不同的影響,構成了系統的基本動態行為。如:創業環境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創業結構影響創業團隊的行為,行為又影響了績效,績效反過來會影響創業環境。
3)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動態模型,如圖1所示:
通過對上圖的分析可知:
首先,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團隊創業活動的最終 目的是追求高水平的創業績效。在追求企業業績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創業活動的社會效益及社會意義。通過成功的創業活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業團隊,不斷協同優化外部創業環境,推動大學生團隊創業的成功率的提升。
其次,大學生創業團隊應充分整合、發揮團隊的力量,團隊的人員構建是基礎,必須加強團隊成員的溝通交流及信息共享,團隊成員間做到能力互補,通過提高團隊凝聚力推動創業活動的開展進而提升創業績效。
最后,外部創業環境會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具有動態性,能夠從不同的方面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起到顯著的影響作用,政府可構建良好的經濟、政策、法律、技術、教育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團隊的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促使其創業績效的改善。
3 結論
本文基于“結構—行為—績效”(SCP)理論,深入了解和揭示大學生創業團隊系統的動態特性,從系統動力學原理出發,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業活動建立系統動態模型進行模擬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人員結構影響著團隊創業行為的有效性,創業行為的有效性的提升可提高團隊創業績效,創業績效受創業環境的影響,創業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創業績效及創業團隊人員構成。政府、高校應為大學生團隊創業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平臺,而大學生自身應該提高創業素質,以創業帶動就業,共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Mitchel,Wayne,VW.Consumer perceived risk:Conceptualizations ang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99,33(1).
[2]Timmons,J.A.,Spinelli,S.New Venture Creatio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M].Irwin:McCnaw-Hill,1999.
[3]Ensley,M.D.,Pearce,C.L.Shared cognition in top management teams:Implications for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s Behavior,2001,22(2):60-145.
[4]Boker,W.Executive migration and strategic change:the effect of top manager movement on product-market entry[J].Adminis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2):213-236.
[5]Greve,H.R.,Mitsuhashi,H.Power and glory:concentrated 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7,28(8):221-1197.
[6]王年軍.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績效評價分析[J].科技創業,2012(4):23-26.
[7]王曉曄.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5):106-108.
[8]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5(1):45-49.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