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國 方振鋒 吳月玲 繆建榮 袁琿
摘 要:畬歌作為畬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本民族的記憶、風俗習慣、飲食文化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千年的傳承,畬歌依舊保持其強大的民族治愈和文化傳承功用。將畬歌引入校園文化建設,既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風情,還起到了對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發揚光大的作用。
關鍵詞:畬歌;文化建設;傳承
畬族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少數民族,能歌善舞,以其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特色等民族特征而備受居住地人民的青睞。現階段畬族主要分布于福建和浙江兩省,其他省份也有部分散居人群。畬族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改革開放現代化的進程中亦不斷受到沖擊,面臨沒落的危險。因此,保護和傳揚畬族文化也是“五個文明”時代背景下應予以落實的艱巨任務。閩東衛生學校坐落于福安市坂中畬族人群聚集地,在校學生中很大一部分為畬族,因此落實和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筆者所在學校,在開展畬族特色的文化建設中,首先以畬歌作為切入點進行探索,為后期更廣泛地開展畬族文化建設提供借鑒。畬歌以音樂的形式將畬族人民的生活特色、婚姻風俗以及對美好社會的向往等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且音樂本身具有陶冶情操、緩解學習壓力、舒緩身心等功效,且易被學生接受,感染力強。現將畬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經驗分享如下。
一、畬歌文化建設前
1.組織結構。以團委和學生關心工作委員會牽頭,學生科、保衛科協助,學生會為排頭兵的框架模式開展,動員學生自由組建以小組、寢室、班級為單位的“細胞小組”的畬歌團隊,并報備學生科登記。
2.宣傳活動。以宣傳部為主導,創建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如課間活動播放畬歌,播放畬歌相關簡介的廣播稿,建設文化介紹長廊等;舉行“畬歌進校園的文化建設活動月”“畬歌比賽”等前期宣傳活動,在班級繪制畬歌板報,讓每位師生融入活動宣傳中。
3.鼓勵動員。鼓勵畬族學生積極報名到春節、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封龍節、六月六等節日的畬歌比賽中來;建立“一對一”結對子活動,讓畬族學生與其他民族的學生共同參與到各種類型的畬歌活動中來。
二、畬歌文化建設中
1.畬歌比賽。借助畬族隆重的“三月三”畬鄉風俗節,在校園舉辦“畬歌越唱越好”文藝匯演,并且以班級為單位,舉辦集體畬歌合唱比賽和個人的畬歌演唱會、畬歌好聲音等形式多樣的畬歌文化活動。
2.畬歌歌詠。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我校開展課前十分鐘的班級歌詠合唱。在畬歌進校園之后,鼓勵學生課前歌詠自己喜歡的畬歌,讓畬歌飄揚在整個校園里。
3.獎勵促進。每次舉辦各種形式的畬歌文藝活動,預備豐厚的獎勵物品、紀念品或獎金;對畬歌優秀建設班級、團隊或個人進行通報表彰和策勵,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熱情。
4.人文關懷。將人文關懷的理論和方法引入文化建設,關注學生心態的變化,避免學生產生煩躁心理,使畬歌文化建設充滿情趣,將畬歌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中。
三、總結
畬歌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不僅占有一席地位,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風情更見證了其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生命力。因地制宜地進行畬歌文化建設是一次大膽的文化建設嘗試,以畬歌為文化載體,探索如何豐富少數民族聚集地校園文化的多彩性。
畬族民族文化的建設應具有歷史性、傳遞性、持續性和延續性,通過畬歌文化建設的經驗累積,為更好地開展少數民族文化建設提供模式和借鑒,為畬族文化的傳承與延續貢獻一己之力,讓畬歌文化始終傳承在校園文化中,并發揮其強大的生命持續力。
參考文獻:
[1]袁澤銳,陳曉毅.畬族民間信仰研究綜述[J].麗水學院學報,2016,38(4):47-52.
[2]江淑珍.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畬族文化發展探索[J].大眾文藝,2016(1):17-18.
[3]雷沈英.畬族傳統聚落形態及文化傳統對策分析[J].大眾文藝,2016(14):45.
[4]邱國珍.溫州畬族民間藝術及其文化透視[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3):1-5.
[5]王逍.人類學視野中的畬族鄉村發展反思[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6,41(4):65-71.
作者簡介:袁治國(1977— ),男,湖北隨州人,博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臨床教學與學生身心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