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赪波
摘 要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迎來了新常態。面對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和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作為企業的工會組織,必須認清形勢,主動作為,正確把握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履行工會職能,充分發揮工會優勢和作用,助推企業適應“新常態”,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工會組織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工會 改革發展 學習型組織 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2
在新形勢下,工會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與踐行“三大課題”,提升“五個形象”結合起來。各級工會組織要找準切入點,把握規律性,充分發揮“參與、維權、建設、教育”四個職能作用,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自身重要作用。
一、認清形勢、找準位置,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工會要牢牢抓住這個主題,把推動科學發展、實現穩中求進作為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把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中心任務,把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切實維護職工群眾權益,不斷煥發工會組織的生機活力。
2015年7月,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各級工會組織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從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到落實工會職責定位;從實施送溫暖活動,到積極組織扶貧幫困和精準扶貧;從組織文體活動,到開展群眾性思想政治工作專題調研活動等等,使工會工作不斷的向前推進。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普遍面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壓力,有些企業不斷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工會面臨新情況新任務,尤其是企業基層工會兼職人員較多,由于身兼多職,造成了工會工作有相對弱化的趨勢,基礎工作在少數單位呈現一般化、程式化傾向,少數基層工會缺乏活力,工會活動流于形式,不能滿足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少數兼職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工會組織依法履行基本職責的能力與職工群眾的愿望還有一定差距。伴隨著企業改革發展不斷深入,各種矛盾和利益訴求將進一步顯現。新常態對企業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工會組織需要進一步增強和發揮工會組織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增強做好工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健全機構、創新機制,強化工會工作職能建設
首先,要依法建立健全各級組織機構。做好工會組織以及工會干部的調查摸底,深入了解目前基層工會組織的實際狀況,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依照《工會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及時做好基層工會的換屆選舉,建立健全工會經費審查、女工、勞動爭議調解等組織;配齊專(兼)職工會干部,進一步明確職責職能。其次,要做好會員發展工作。近些年,部分單位的新進員工沒有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會員登記,新老員工都應該按照規定履行入會手續。要盡量把所有員工吸收到工會組織里來,并對會員會籍實行動態管理;再次,工作制度要健全。建立健全工會組織管理制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企務公開制度、工會經費管理制度、扶貧幫困制度等;同時,應根據工作實際建立工會委員會崗位責任制、工會工作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活動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夯實基礎管理工作,確保各類檔案資料完整齊全;最后,要開展經常性活動。
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動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優勢和作用
1.發揮工會工作優勢,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保障作用。在推動企業產業升級和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對企業文化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會要把工會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從關愛員工、踐行理念、行為養成、氛圍營造等方面著手,積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同時利用企業文化建設,助推工會整體工作。企業工會開展的一切活動,都融入了企業文化的因素,體現了我們的價值理念和指導原則,如開展“尋找最美基層員工”征文活動、評選“巾幗能手”、“文明家庭”活動、“送戲下鄉、服務群眾”的文化惠民活動等。通過活動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真諦,將指導原則、行為準則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發揮工會的組織、引導、激勵、鼓舞等作用。
2.發揮工會工作優勢,開展知識講座、勞動競賽等平臺,是助推企業改革發展的有效途徑。企業的發展最終要靠人的發展,工會擔負著教育員工的職能。因此,工會必須在激發員工的生產積極性、挖掘職工的創造潛能、推動生產經營快速發展上下功夫。首先,要全面分析員工隊伍的現狀,注重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在公司行政和工會的統一部署和指導下,各級工會組織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活動。其次,應根據崗位工種特點,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崗位練兵、技能比武,促進員工愛崗敬業,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再次,結合企業實際,扎實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進一步拓展合理化建議的渠道,可將“合理化建議”與《職工代表提案》以及《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等相結合,并貫穿到全年的各項工作中去,使合理化建議制度化、常態化,形成“每個職工提建議、每條建議促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要創建學習型組織。
3.發揮工會工作優勢,突出維護職能,在企業改革發展中充分保障和維護企業與職工權益。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支持,協商穩定的勞動關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工會不僅要依法維護職工利益,更要教育引導職工積極維護企業的利益,自覺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支持企業依法行使經營權與管理權,引導職工積極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任務。一方面,要堅持好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工會在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中的作用,組織職工代表對職代會提案、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及時對有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使職工代表真正能夠在監督中參與;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企務公開制度,給職工提供知情的平臺。堅持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交職代會討論,使職工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得以維護和保障。對涉及“三重一大”問題的研究、固定資產處置、收入分配、干部任免等有關員工切身利益的問題以不同形式加大公開的力度。
4.發揮工會工作優勢,關愛員工,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在促進企業改革發展中使職工利益得到最大的實現。只有充分依靠職工群眾才能辦好企業、振興企業。首先要做好人文關懷、加強心理疏導。根據不同企業基層員工結構等實際情況,適時實施員工幫助計劃,在基層設置“員工傾訴室”,組建心理輔導師團隊開展心理輔導等方式促進員工心理壓力的減輕,從而主動適應各類挑戰;工會組織要適時開展困難幫扶救助,每年對困難員工進行走訪慰問,并按規定發放救助金;依法落實職工的帶薪年休假、產假等權利,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健康體檢、高溫嚴寒慰問、參加療(休)養及健康講座;開展符合企業實際,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等。在員工身心得到愉悅、幸福指數得到提升的同時,營造起健康和諧的企業內部環境,從而產生強烈的使命感,為企業自覺奉獻,為企業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四、結語
各級工會組織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持科學發展。及時了解和關注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職工做好事、實事、解難事,切實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要站在戰略的高度,引導基層單位努力創建學習型企業,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企業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