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琳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 琪客文學是近二十年在英美文學界新興的女性文學流派,此類文學作品作者及讀者均為女性, 是一種以婚戀、消費主義與女性成長為主題的女性文學類型。本文主要針對琪客文學的三大特征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其前景。
關鍵詞: 琪客文學 文學特征 女性身份
一、琪客文學的特征分析
由于英文俚語將年輕女性戲稱為“chick”,琪客文學由此得名。《牛津英語詞典》對琪客文學的定義是“由女性所寫、為女性所寫、關乎女性的文學,尤指一種小說類型,特別關注年輕職業女性的社會生活與婚戀關系,目標讀者為有著相似經歷的女性”。
縱觀整個文學史,女性對愛情的追求已經成為早期英文文學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每一部琪客文學都是圍繞愛情這一主題的,但其主人公的年齡和愛情、婚姻狀況有差異。比如亨利·菲爾丁筆下的單身女性布里奇特·瓊斯,在經歷多段感情后終于找到真命天子。另一部分作品的女主人公則在小說開頭就擁有光芒四射的男朋友,比如勞倫·維斯貝格爾在《時尚女魔頭》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安德里亞·薩克斯。而如果女主人公有一段美滿的婚姻,那么她將發現丈夫的外遇,她要么像瑪麗安·凱斯《天使》里的女主人公瑪吉一樣與丈夫言歸于好,要么如《復仇的中年婦女》中的羅斯·勞埃德一樣忍受他的離開,展開一段新的感情。琪客文學極少是以女主人公的圓滿婚姻收尾的,更常見的是雙方經過長久的摩擦期才終成眷屬,但并不能保證未來能步入婚禮的殿堂。不含滿足欲、荒誕性或性幻想的琪客文學是不存在的。除了基督教女性文學作品外,其作者強調保持他們的女主人公及讀者的純潔性,大多數琪客文學作家,如同當代其他流派的作家一樣,把性視為浪漫的必要部分。琪客文學與早期女性文學相比,更顯著的差異在于女主人公對性的態度,在十八與十九世紀,體面的年輕女性不會在婚姻范圍外顯露對性的興趣,并且只會非常隱晦地承認婚姻帶來的快樂,這與琪客文學中女主人公們愉快地討論她們的性高潮相去甚遠。琪客文學所展示的是,女性在婚姻制度面前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但對于婚姻制度應該在女性的生活中、在女性主體性建構中扮演何種角色,這些仍是當代實現經濟與精神獨立的女性要思考的命題。
職場是琪客文學的另一主題。“琪客文學往往樂觀、生動地再現當代女性在工作、家庭、友誼、愛情中的掙扎,再現女性成長、自我探尋、需求與所求的抉擇,再現如何在多種情境與交流中、在人群中觀察生活并發現幽默”。并不是每一位琪客文學的女主人公都有事業,但她們都擁有一份工作。某些女主人公,如布里奇特·瓊斯或金塞拉的艾瑪·里根,她們都從事著底層的工作,不被人賞識,渴望著有朝一日施展可能并不具備的才能。又如艾瑪·麥克勞克林與尼古拉·克勞斯筆下的保姆安妮,對于工作是愛恨摻雜的。艾莉森·皮爾森小說《凱特的外遇日記》中的凱特是一個做起事來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在超負荷的工作下忽視家庭。女主人公的職業身份與工作經歷對琪客文學的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勞倫·維斯貝格爾的《時尚女魔頭》中的情節就是在女主人公與她時尚雜志的女上司之間展開的;伊麗莎白·巴肯《中年婦女復仇記》中的女主人公在工作婚姻兩失意后改頭換面煥然一新。《凱特的外遇日記》、《時尚女魔頭》與《中年婦女復仇記》此類小說在琪客文學中是罕見的,它們將女主人公的工作與愛情生活都生動地呈現在讀者們面前。在三部小說中,只有《凱特的外遇日記》審視高強度工作壓力對生活的影響。《保姆日記》中的女主人公對照看孩子這份工作懷有很深的感情,但并沒有把它當作終身事業,《時尚女魔頭》中的安德里亞為了在心怡的《紐約客》謀得一份工作,不得不在時尚雜志的主編米蘭達·普雷斯麗手下擔任助理工作。許多作家都從辦公室場景中挖掘了大量的娛樂價值,書中的女主人公之后也事業有成,但小說的結尾處都是她們如何回報愛,而不是重要的職業發展。
消費主義(時尚、購物、減肥、美容等話題)是琪客文學的另一恒久主題,琪客文學中的大部分女主人公會通過購買昂貴的首飾、包包、鞋、服裝來取悅自己,甚至在某些琪客文學作品的標題中有所體現,如索菲·金塞拉的《購物狂的自白》。勞倫·韋斯伯格的《時尚女魔頭》中的女主人公安德里亞的衣櫥堆滿了在拍攝時尚雜志時“收獲”的走在時尚尖端的時髦服飾。卡普蘭筆下的女主人公杰茜,對她電視推銷員的好友露西縱情購物的消費習慣表示嘆為觀止,甚至顯露出羨慕之情。然后,消費品對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自我展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琪客文學作家們會大量描述女主人公們的服飾和美容保養。
二、琪客文學前景展望
約三百年前英文小說誕生之時,女性的閱讀、寫作及小說本身一直都備受熱議。普蘭姆·賽克斯曾表示,琪客文學現今的成功會引發幾個世紀以來關于女性讀者與作者的關注。琪客文學是一個大產業,一個成功的琪客文學女作家,她的第一本精裝小說就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排行長達六個月,并發行至27個國家,《時尚女魔頭》告訴我們:勞倫·維斯貝格爾且不論出售電影版權,她都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但女性作品算文學嗎?女性作者所取得的金錢或地位如何彰顯她的寫作質量?尤其是當小說側重于女性經歷、社會地位、金錢及時尚時,它還具有文學價值嗎?琪客文學在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時遇到過諸多此類問題,總體來說,女性寫作由來已久,但由于琪客文學的作者與讀者都為清一色的女性,因此對于此種體裁的認知,人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女性寫作遜色于男性且女性讀者偏愛較膚淺的小說。判斷一部琪客作品是否具有文學價值,必須融入它悠久的女性作者與讀者的歷史中。這證明琪客文學的優劣性對于女性傳統文學的重要性,以及必須充分認識到女性作者在文學市場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盡管缺乏學界足夠重視,琪客文學卻仍在不斷發展。主人公從二三十歲左右的單身女性延展到少女、已婚女性甚至五十歲左右的老婦人。書寫的女性社區由白人精英女性擴展到黑人女性及其他少數族裔女性。在英美之外,琪客文學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等地迅速發展。對此,麥諾斯奇和雅各布斯梳理出9種子類型:神秘琪客文學(破案的新式女性);基督文學(她不僅尋找男人,也在尋找上帝);多文化文學(與種族偏見的日常斗爭);超常態文學(每天掙扎,只是主角恰好是吸血鬼或巫師);少女文學(家庭和學校的問題少女);都市單身文學(居住在紐約或倫敦的年輕女性被拋棄,嘗試在郊區叢林中尋找出路);新娘文學(年輕女孩即將或者在她朋友之后走向圣壇);媽媽文學(年輕女性在生活、孩子和欲望之間掙扎);中年女性文學(內心年輕的女性面對生活、孩子、欲望和第三代)。琪客文學的繁盛、子類型的發展,為讀者及學者開拓出新的視域,使更多的批評視角與批評深度成為可能,存在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間。
三、結語
琪客文學作家作為新一代的女性文學作家,圍繞著婚戀、生活、事業等題材進行創作,她們不但承載著前輩女性作家們的文思,而且通過極富自身魅力的文學表達,在作品中展現濃郁的都市女強人氣息及女性生活中的矛盾與沖突,吸引讀者理解與認同都市女性的價值觀、消費觀及婚戀觀。琪客文學作為新一代女性作家對生理、性別與生存實際狀態進行文學書寫的產物,吸引學者采用新的視角,從宏觀角度通過對其的研究探討后現代歷史文化、消費文化及大眾文化語境下的女性文學創作與文化生存之間的關系;從個案角度結合琪客文學作品的創作實際,具體分析其文化意味、審美特征和創作心理,在一定的文學與文化理論框架下關注和評判這一新興的文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張瑛.琪客文學:新一代的女性文學[J].當代外國文學,2010(4):164-169.
[2]張瑛.琪客文學與后女性主義[J].當代外國文學,2014(3):145-153.
[3]Ferris S,Young M.Chick flicks and Chick culture[C]//Ferris S,Young M( eds).Chick Lit:The New Womans Fiction.New York:Routledge,2006.
[4]Smith C J.Cosmopolitan culture and consumerism in contemporary womens popular fiction[D].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2005.
[5]Smith C J.The girls guide to creating community:Analyzing reading communities in Chick-Lit[C]//Harde R(ed.)Narratives of Community:Womens Short Story Sequences.Newcastle:Cambridge Scholar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