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懷琎
【摘要】以“科技”為先導的大動漫產業的大環境下,動畫專業教育需要越來越重視實習、實訓、課題設計等實踐教育環節。借助各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地域特色文化的東風,以弘揚地域文化降為契機將實踐環節的教學落地,加強動畫專業教育與地方文化產業機構及有關政府機構的合作。本文經過調研考查,經過小范圍教學試點肯定了依托地域文化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對動畫教學成果的積極作用,從教學計劃、動畫技術、課程設置和師資經驗四個方面對具體的改進措施進行了可行性的探索。
【關鍵詞】動畫產業;地域文化;教學體系;實踐
2009年文化部在“首屆動漫藝術大展”中首次提出大動漫概念,將動漫產業定義為包括電影、電視、演出、出版、新媒體、衍生產品、主題公園等在內的一個龐大產業鏈,是滲透于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服務性產業。而動畫作為動漫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面臨巨大變革和沖擊。自“大動漫概念”概念提出至今已逾六年,在這六年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動畫行業形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VR、AR技術的成熟,3D打印技術的推廣,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普及……動畫創意和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育、科普、廣告、建筑、核電、安全生產、災害防控、展覽展示、國防航天、醫藥衛生、海洋石油等領域。根據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在新形勢下,動畫介入新行業、新領域進行跨界創新是大勢所趨,動畫不僅僅是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而是具有更廣闊實際應用前景的跨界式邊緣交叉學科。以上變化在給動畫專業高等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給各高校現有動畫教學體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環境下培養合格的從業者甚至于優秀人才將成為推進動畫專業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大動畫鏈背景下的動畫人才“供給側改革”
長期以來國內動畫行業都存在用人機構與畢業生之間不能實時有效對接的問題,讓動畫教育遭到了不少質疑。而以科技為先導的跨界型動畫的大行其道,將會進一步激化動畫行業的人才供給矛盾。最近幾年在國內動畫市場中,遍地開花的民辦動畫培訓機構既是對動畫專業中高等教育中缺陷的補充,也是人才供給矛盾的直觀表現。正視和改變這一現象,在今后的很長一個時期內都將成為倒逼國內各大中專院校做出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主要驅動力量。結合動畫行業的部門構架來對比教學培養計劃中的知識體系和行業應用知識體系的差異可以歸結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提升教學計劃針對性
院校在動畫教學計劃的設計中過于求大求全,這樣做理論上可以拓寬學生就業面,但實際在以“科技”為先導的知識密集型現代動畫行業內要求每人能獨立負責一部分。多數院校的動畫教學還是將與動畫制作沾邊的課程全部納入學習計劃。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本科生培養計劃看起來豐富全面但都是嘗淺則止。具體來說就是知識體系格局很大但對于具體環節性又僅限于有所了解。如不進行半年左右的崗前業務訓練,很難快速成熟獨當一面。
在國家各種針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文化創意機構。但這些機構多數是工作室性質的小規模機構,很難花費如此大的時間成本培養新進員工。而有能力進行新進員工培養的大型公司就那么多,不可能消化掉每年十余萬的動畫專業畢業生。使用人機構的要求和人才培養成果口徑的不匹配的矛盾突顯。
在教學計劃設計這一方面值得借鑒國外知名藝術學院和一些民辦培訓機構的理念。以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為例。其專業設置十分重視與動畫實際應用領域的契合,體現教學理念與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的原則。在專業設置上細分為電視、3D制作、電子游戲等方向。而國內的動畫培訓機構也是如此,雖然在課程設計方面有其固有缺陷缺乏完善的動畫培養體系。但在課程設置的針對性方面有其優越性。相對于高校動畫教育體系來說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具有針對性強,靈活性高的優勢。能根據用人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所開設課程,按照動畫的不同應用領域和量身定制學習計劃。
2、動畫技術的重視程度過低
過于注重藝術理論和繪畫基本功的培養忽視甚至鄙視業務技術能力培養。不可否認動畫創作需要在一定的藝術理論指導和較高的造型能力配合下才能夠實現,但實踐動手能力同樣重要。在動畫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包括很多教師在內均認為只要解決好繪畫造型色彩搭配等基本功,動畫創作就可以手到擒來。但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畢業生能夠利用某一工具完成動畫創作的某一個環節恰恰是最重要的。藝術理論水平再高,基本功再扎實但不能獨立負責一方面的工作對于用人單位而言也是沒有意義的。
國內目前所開設的動畫專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原有美術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在傳統美術門類中不論是油畫、國畫還是裝潢、傳統動畫,技法相較造型能力和藝術修養而言相對簡單易學,且在藝術表現中處于從屬地位。因此對于這些藝術門類來說重視藝術修養和基礎造型能力是沒錯的,但對動畫專業來說,在數字動畫、無紙動畫、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流行的今天再堅持這一取舍偏向,就顯得不合時宜。動畫發展至今已變為基于科學技術的藝術創作形式。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藝術與技術并重合理增加動畫技術學習的教學內容。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動畫教學體系才能擺脫束縛向前發展。
3、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中受客觀因素影響夾雜了大量與動畫專業無關的課程,如屬于美術基礎教學范疇的靜物素描和靜物色彩;又或者對動畫業務能力提升幫助很小的課程如版式設計、圖案造型等。都占用了原本屬于專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時間。課程安排中大量的課程直接繼承自視覺傳達等設計學科,沒有突出動畫專業的教學特點,導致很多動畫教學的必備課程尚屬于空白。
以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為例,動畫史之類的理論課,從入校至畢業也只有幾次,更多的是提升學生動畫創作能力和創新觀念。如pose設計,在國內將這門課程要么合并到角色設計中要么安排在運動規律教學中,但實際上pose設計是基于運動規律學習成果,建立于運動規律之上擁有完整體系的一門課程,在pose設計中要能把簡單的模型調出生動的動作,做到看動作就能判斷角色年齡、性別、情緒、性格等,這才是一個合格動畫師應有的能力。這種形式的作品更能品評一個動畫師的能力水平。
4、積累師資從業經驗
動畫專業實用性較強,目前的動畫教師在動畫創作一線工作過的經驗較少,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只在學校里學一點,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到教學中就會出現授課中不能有的放矢的現象。而對于一些較為前沿的或者專業性較強的知識有的老師都沒弄明白,怎么能教出合格的學生?尤其在當下這個以“科技”為先導的階段,動畫知識的更新頻率高動畫設備換代快,教師普遍面臨的知識體系不能及時更新的現狀亟需改變。
5、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更好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上述四個方面問題無論是宏觀層面的制度結構,還是微觀層面的教師能力。其解決方法實際是相同的,即是在動畫各知識模塊的教學中強化實踐教育環節,無論是設計實踐教學方案的科學程度還是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比重都需要做相應調整。通過對實際動畫行業的調研,設計出符合行業實際情況的知識性與系統性兼顧的實踐教學方案。通過這種科學的實踐教學方案優化動畫學習過程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二、依托地域文化構建多層次動畫實踐教學體系
在大動漫的環境下如何完善動畫實踐教學體系,改進具有可操作性的動畫實踐教學方案呢?之前也已有許多有益的嘗試:例如校企合作、簽訂實習基地等方式。但這些方式仍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無論校企合作還是簽訂實習基地都只能在具備一定的基礎能力之后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對于為期四年的動畫學習時間而言,能夠進入實習基地至少也需要四年級或三年級學生才行。這意味著還是有大量的課程不能有效引入實踐教學環節。圍繞2012年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給動畫實踐教育的變革帶來新的機遇。
1、動畫實踐教學深植于地域文化資源
在政策導向的作用下各級地方文化主觀部門發布了為數眾多的文創方面的項目,學校作為這些項目的主要承擔機構。可以嘗試讓學生有組織、有計劃的參與到這些科研項目的部分環節之中。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研究出什么成果僅是重在參與。通過這些項目的參與,學生在學習動畫學科研究方法的同時,能以實踐為標準了解動畫創作的具體過程和要求。通過此類方式將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研究和動畫實踐教學體系緊密結合起來,依靠以政府為主導的地方文化資源的創意轉換來推動動畫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
2、以賽代練在動畫實踐中繼承與創新地域文化
文化創意作品如何表達地域文化的視覺特征,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的視覺樣式,如何使地域文化在藝術與技術上合理結合,這是近年來各類設計文化創意大賽和展覽中常用的評判標準;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理念的直觀體現。作為動畫實踐教學的直接執行者——動畫授課教師,應當鼓勵并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此類競賽中來,在與高手的過招間磨礪自身。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培養學生將民間文化資源較好的轉換為文化創意作品的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用現代的表達手法進行重新設計,讓作品不乏地域文化積淀的同時也不失時尚感。
知易行難,要做到上述要求并不容易。這需要創作中不僅熟悉所要表現的地域文化,而且要對于所表現的地方文化神髓有深刻理解之后,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僅此一點國內許多以民族文化為賣點的動畫片都沒有做到。這里不妨試舉一例:電影《功夫熊貓》在視覺風格中經常可以發現功夫、翡翠、水墨,剪紙等一系列中國常見元素,就影片本身來說簡直中國風的一塌糊涂。仔細品評可以發現夢工廠在影片中對于中國元素的展現不只是簡單的模仿和借用,而是著眼于對視覺元素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的處理。《功夫熊貓2》的開場是利用剪紙動畫的形式進行表現,但視覺上完全感受不到民間藝術中“俗”和“舊”的感覺。反而通過剪紙風格恰好表現了故事時間跨度產生“打開塵封歷史”的滄桑感。而《功夫熊貓3》則是對水墨風格的運用。利用水墨的不同表現進行鏡頭間的切換,僅此一點就比絕大多數得國內動畫片高出不止一籌。而國內也陸續制作了一些剪紙水、墨風格的動畫如《老鼠娶親》、《牛神傳說》等,但這些作品只是簡單的借用了剪紙或水墨的視覺樣式而已,其中看不出任何的對傳統文化的轉化,從色彩配置上僅僅簡單的延續了民間藝術中常見的大紅大綠的高飽和度配色方式;造型設計上也是對原有人物服飾和道具的簡單模仿,絲毫沒有造型設計因素的考慮。影片在觀看時一種民間藝術特有的“艷俗”和“陳舊”感就撲面而來,讓觀眾很難產生觀看欲望。這正是動畫創作人員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結果。可見要將地域文化資源轉換為時尚的文化創意作品是非要下一番“真功夫”不可的,不對所表達的地域文化有深刻理解是很難做到的。
3、廣泛參與商業動畫項目制作
對已有一定動畫創作基礎的學生,應促使其能力水平符合商業動畫市場的用人要求。具有較強的行業經驗和項目執行能力是培養較強專業素養的基礎,也是開辟個人上升途徑的基礎。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可以倒逼個人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作為具備基本動畫創作能力的學生一方面要積極響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貼近大眾創作接地氣的動畫作品。
三、結語
在當前動畫行業處于日新月異的變革時期,借助發展和弘揚地域文化的東風落實科學的動畫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既有設計創新思維意識又有動畫實際制作經驗的復合型人才。通過調整動畫教學課程,設置完善實踐教學環節。
合理設計動畫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案,構架三級實踐教學體系:一、二年級的學生將學習課程與授課教師所承擔的各類動畫學科項目結合,積累初步的實戰經驗;二、三年級的學生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競賽中來,以賽代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制作能力,并力求有所收獲;三、四年級的高年學生則能夠進入到學校協議的實習單位和實訓基地中去,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調整各自能力結構,補齊不足。畢業后能夠順利實現學校與公司的對接。
本文系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課題《大動畫鏈為背景地域文化為依托的動畫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編號15JGY3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小棣. 動畫項目引導的模塊化理論教學和公司主導的層級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 人力資源管理, 2014,11:148-149.
[2] 楊 盟. 三維動畫教學研究——以水墨風格為例[J]. 裝飾, 2015,2:84-85.
[3] 董立榮. 地域文化的再生——山西民歌動畫創作解析[J]. 裝飾, 2012,5:78-79.
[4] 徐 婷. 對高校動畫專業教學中設計思維培養的思考[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4,34(6):154-155.
[5] 趙 熙. 浙江傳統工藝美術元素融入動畫教學的研究[J]. 包裝世界, 2013,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