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洋+王諾斯
【摘 要】隨著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不再追求快節奏的旅游方式。由此,古城文化旅游被人們所認可,古城文化旅游由此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云南麗江古城歷史悠久,擁有豐富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可以依托其強大的旅游資源基礎進行深度的開發和利用。但和其他依托古城發展的旅游景區一樣,麗江古城在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麗江古城作為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財富,我們應該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去開發,去利用。我們要使我們旅游業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旅游要求,又能滿足后代人不斷增長的旅游需求,要讓旅游、資源、環境三者協調發展,追求旅游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
【關鍵詞】古城文化旅游;古城旅游現狀;資源開發與保護;存在問題
一、麗江概況
(一)麗江自然地理及氣候要素
麗江古城,位于我國西南邊陲云南省麗江市大研鎮,“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對麗江氣候最好的表達。麗江在地理位置上屬于西南橫斷山區,屬于亞熱帶氣候,地勢海拔較高,氣候呈垂直分布。麗江雖位于我國西南,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氣候有差異,在氣候類型上有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的特點。麗江地區降水充足,干濕季分明。由于地勢海拔較高,山頂終年積雪。麗江的年均氣溫在12.6℃~19.8℃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為18.1~25.7℃,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11.7℃。
(二)麗江民俗文化
在麗江人口中,納西族占麗江人口大多數,東巴教是納西族人的信仰宗教,納西族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宗教,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里的內容通過各種宗教儀式表現出來,并以宗教儀式傳承下來。這些儀式力圖詮釋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納西族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東巴文也是世界上唯一還存在的象形文字,被譽為人類文字起源的活化石。祭天、祭風、祭署、祭丁巴什羅是具有代表性的東巴文化儀式。除此之外,素神儀式、祈壽儀式、占卜文化也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麗江古城主要景點
麗江古城的古街古橋是麗江古城文化的載體,見證了麗江古城幾百年來的滄桑變化。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質感細膩,以紅色角礫巖(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
木府也是麗江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木府在歷史上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官邸,是麗江木氏土司在麗江的宮殿,納西民族首領木氏字元(1253)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麗江地區政治、文化中心。
四方街位于古城的中心,是麗江古城的中心地帶。正是由于四方街獨特的地理位置,且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四方街才成為了自明清以來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交通樞紐,成為了大小宗商品買賣的場所。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這十六個字是麗江古城四方街最真實恰當的寫照。古城四方街占地面積為6畝,根據歷史記載是麗江世襲土司木氏根據印璽形狀設計,四方街因此得名
(四)麗江建筑群
束河建筑群、白沙建筑群、納西族建筑群是麗江古城建筑群的代表。以納西建筑群為例,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幾種形式。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正房一坊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東西廂略低,由下輩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
二、麗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現狀
隨著國內旅游業的發展,麗江也成為國內游客旅游的旅游熱區。根據資料顯示,麗江旅游業是麗江的支柱性產業和財政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總產值占麗江國民生產總值的46%和麗江整個財政稅收收入的47%。2014年麗江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根據資料顯示,麗江全年接待人次達到1731.17萬,旅游人次同比增長39.85%;在麗江全年接待游客人次中,國內游客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國內游客人次為1638.49萬,同比增長41.59%。而海外游客人次為92.68萬人次,旅游人次同比增長14.81%;國內外游客量的增加,麗江旅游綜合收入高達238.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52%;國內旅游綜合收入有大幅度提升,國內旅游收入為216.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65%。在麗江旅游綜合收入中,旅游外匯則收入小幅提升,外匯收入為34762.13萬美元,同比增長19.66%;在2015年十一黃金周期間,麗江共接待海內外游客53.55萬人次,同比增長10.53%。因國家強制推行休假制度等高端游客比例增加等利好因素帶動,旅游綜合收入實現較大增長,達61934.36萬元,同比增長23.13%。隨著麗江旅游業的發展,麗江古城酒店住宿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根據資料統計,麗江古城內客棧平均入住率是71.1%,而星級賓館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在68.24%,旅店招待所平均入住率是73.11%。黃金周期間進出麗江城區車輛共計381418輛次。截至到目前,國內外共有27家航空公司開通了麗江航線,至此國內外的39個城市都可以乘坐航班直飛麗江。截止去年,麗江機場全年旅客流量高達400萬人次,超越我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機場的客流量,目前麗江機場是我國國內旅客客流量量最大的支線機場之一。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1.景區承載力過大,空間分布有待優化
隨著麗江旅游業的發展,麗江古城和玉龍雪山成為商家和游客重點開發和旅游的景區。但除此之外,如瀘沽湖等景點。由于交通不便利,景區建設不到位,宣傳力度差等諸多原因,使得大部分游客還是集中在古城區和玉龍雪山。由于游客的大量集中,對古城內的環境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例如為方便游客,重修索道,導致玉龍雪山嚴重消融,雪線上升,對當地環境造成了影響。
2.旅游行業要素發展不平衡
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的基本六要素。但是在麗江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旅游行業要素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根據麗江游客調查顯示,游客滿意度最高的是麗江的古城風情和自然景色,其次是麗江古城的住宿業和餐飲業。對于古城交通,娛樂,購物方面滿意度較低。這為麗江古城旅游敲響了警鐘,說明麗江古城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旅游行業要素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娛樂項目過于單一,沒有新意;沒有當地民族風情特色;不能滿足游客的多重需求等一系列問題。
3.游客難逃被宰怪圈
在麗江黑出租、黑旅行社等情況層出不窮,由于監管部門監督不利,有大量游客都會或多或少被宰的現象。例如出租車司機不使用計價器漫天要價,或者受托于旅行社和客棧,將客人拉到指定地方,從中獲取提成。游客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卻無法進行投訴。
4.監督部門無序管理
麗江旅游由多個部門分別執法管理,造成旅游市場混亂的局面。如有游客被侵權,各個部門互相推卸責任。各個部門間不能協調合作,因此面對游客被侵權案件時,并不能給游客解決問題,游客往往不了了之。
5.過度商業化
由于麗江旅游業的發展,大量外地商人涌入麗江。旅游景區本應是休閑放松的地方卻變成了以文化為口號進行叫賣的市場。其中不乏商家出售各種低檔劣質的商品,更甚者進行坑蒙拐騙強買強賣。過度商業化的問題也引起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注意,在2007年,根據其過度商業化對麗江古城造成的損失,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麗江古城過度商業化問題發出了警告。
6.傳統民族文化大量流失
民族文化是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基礎,獨特的納西族文化是麗江古城的靈魂,但是麗江旅游業的過度開發,過度商業化,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使得大量民族文化流失。在2009年社會學專家話麗江的調查中,古城中大量原住民外遷,古城內新生兒數量驟減,古城內外來人口的增加,使得原住民大量遷移,原住民新生兒失去了與納西族傳統文化接觸的機會,納西族的傳統文化大量流失。
三、麗江旅游業保護與開發規劃
(一)科學開發旅游資源,合理規劃旅游布局
要立足于麗江當地的旅游資源,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行開發和保護。運用法律、經濟、科技等多重手段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要改變以往重開發利用,輕管理保護的思想觀念。對旅游資源正確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使景區走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二)優化麗江旅游結構 完善麗江旅游要素
加強麗江古城的資源優化配置,全方面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加強對除古城、玉龍雪山外其他景點的宣傳力度,減少古城、玉龍雪山的客流壓力。優化麗江旅游結構,改變麗江旅游市場格局,鞏固觀光旅游在麗江旅游市場的地位,堅持以觀光旅游為主,將民族風情旅游,婚慶旅游,度假旅游,學術旅游相結合,形成多重格局的旅游市場,刺激旅游者消費,拉動麗江相關產業發展。
(三)加強對麗江旅游市場的監管
政府要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督力度,明確分工,各自為政,不互相推脫責任。發揮看不見的第三只手的市場調控作用。
(四)防止過度商業化
(1)、經批準領取準營證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地點,面積經營。
(2)、每個店鋪只能有兩個以內的經營項目
(3)、從業人員需統一著裝,持證上崗
(4)、未經批準,不得在非本店經營范圍內設置廣告
(5)、任何經營者不得擅自改變商鋪結構,禁止一切有損景區整體規劃的行為
(6)、經營者必須遵紀守法,明碼標價,保證商品質量。禁止一切違法行為。
(7)、鼓勵原住民進行商業經營
(五)保護傳統納西文化
注重對納西族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發揚納西傳統文化,不能由于追求經濟發展而忽略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對要瀕臨滅絕的納西文化進行搶救和修復。加大宣傳教育,從思想上提高居民的文化保護意識。
四、結論
綜上所述,麗江這座具有8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不僅是中國現如今極少數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古鎮,更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麗江古城作為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財富,我們應該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去開發,去利用。我們要使我們旅游業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旅游要求,又能滿足后代人不斷增長的旅游需求,要讓旅游、資源、環境三者協調發展,追求旅游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統一。
【參考文獻】
[1]麗江月報古城區新聞辦 2015年11月.
[2]王君正.區域旅游創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157-170
[3]牛文元;構筑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基礎 [N];光明日報;2006年
[4]左佐.中國經營報,2013年7月.
[5]麗江統計局.2010年麗江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