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浩
【摘要】教育是一項事業,高尚而純潔,它需要我們懷著永遠的愛心和耐心去奉獻;教育是一門藝術,多變而靈活,它需要我們永不停息地去學習和探索。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學生;給次機會
夜深了,我手中拿著小劉寄來的信,遲遲不能入睡。“老師,我錯了,這么多年了,我心里一直非常自責,其實當時發生那件事,我也只是一時好奇,但后來小張焦急的四處尋找的時候,我心里真的很害怕,怕我拿出來大家會以為我是小偷,正在猶豫的時候,她卻告訴了您,學校也知道了,事情越鬧越大,我心里就更害怕了,于是更不敢拿出來了,正在我就快要絕望到崩潰的時候,您想出了那樣一個辦法,解決了問題。感謝您采取了一種保護我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感謝您給我留了臉面,也挽救了我的一生。雖然您后來一直沒有找我,但我知道您一定知道這件事是我做的,而我也一直沒有勇氣向您坦誠這一切,當面求得您的原諒。這么多年了,我一直努力學習,努力做人,以此來救贖我當時沖動犯下的錯誤,今天也終于鼓足勇氣向您坦誠這一切……”
看著這真情流露而又充滿悔意的信,我百感交集,我倍感震撼,時間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
我是一所重點高中的班主任。那年我從高一帶了一個班,一直到高三。剛過完春節開學,孩子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要走進高考考場了,而我也很快就要完成教師生涯中一個極其普通的輪回,然后再去迎接下一個輪回。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一切都是那么平靜。而這一切的平靜都被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打破了。
那是一個下午,我班第九節是自習課,上課鈴打完,我準備到教室看看學生的自習情況。剛走出辦公室,迎面跑來了我班的小張同學,她急匆匆的,看見我還未到我近前就哭了起來,到了近前哭聲愈大,邊哭邊說:“老師,我媽給我買的蘋果手機讓咱班同學偷走了”。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有很嚴重的“護犢兒”傾向,我很反感小張嘴里說出的這個“偷”字,我覺得特別刺耳和難聽。但看著她那焦急的樣子,我仍然充滿耐心的讓她別著急,把事情說清楚。原來,小張的媽媽從香港出差回來給她買了一臺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作為她二模考試考得好的獎勵。在我所在的這座三線城市里,經濟不很發達,這部價值不菲的手機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具吸引力的,所以,盡管我一再要求平時不允許學生把手機帶到學校來,但小張還是沒有忍住,把手機帶到了學校,很多同學都看到了這部手機,大家都很羨慕她。現在不是批評她的時候,還得解決眼前的問題。
我問她什么時候發現手機不見了,是不是根本就沒帶到學校來,或者是在其他地方丟的,為什么一定說是咱班同學拿的。她邊哭邊說:“上節課上課的時候我還拿出來看過,然后我就放在了書包里了,下課我去了趟衛生間,回來就不見了。我問過其他同學了,這個課間沒有別的班學生進過咱班教室,所以就是這個課間丟的就是咱班同學拿的”。“會不會是誰想看看,看完了就給你”?“不可能,我剛才在全班同學面前都問了,沒有人承認,就是被偷了”,小張非常堅決地回答。我的頭腦飛快的運轉著,思考著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每個同學的面孔在我頭腦里依次浮現。這個班,我已經帶了兩年半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學習、紀律、衛生、活動樣樣爭先,最讓我欣慰的是這群孩子聽話、懂事、品質好,“偷”這個字無論如何與他們是扯不上半點關系的。但小張的手機肯定是沒了。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就是誰出于好奇拿去看了,但后來事態的發展超出了他(或她)的預期,他(或她)自己不好往出拿了,騎虎難下。
“那你給你電話打個電話唄”,我建議到。“你不讓把手機帶到學校,所以我沒敢開機”,小張說。“老師,手機肯定在咱班某位學生的身上,他不敢放在書桌里”小張繼續說。正在我思考的時候,學校一位主抓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急沖沖的趕到了我班門口,說是來解決此事,我的頭嗡的一下就大了,作為一個積極上進的年輕班主任,我最忌諱把班級的事鬧到學校去,好像我班總出事似的,好像我沒有能力解決棘手問題似的。原來小張的父親和這位領導是好朋友,小張給她父親打完電話,她父親立即告訴了這位領導,并請求領導出面幫助解決。事情越發展越嚴重,好像要超出或是已經超出了我的控制范圍了。正在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那位領導已經進了我班教室,并在講臺上開始解決問題了。“我知道手機就在這個班級里,你肯定是鬧著玩看看,你現在拿出來,我學校不追究你責任,但你如果現在不交出來,我就報警,讓警察來解決問題,到那個時候問題就嚴重了”。領導站在講臺上義正言辭地說著。我明顯能感覺到班級的氣氛變得越加壓抑和沉重。正在這么個時候,小張的父母趕到了,非常著急,也非常氣憤。她父親說:“太不像話了,學生還偷東西,報警,讓警察來挨個搜身”。我的心咯噔一下,我相信我的學生不會故意偷盜手機,肯定是一時好奇拿來看看,即使就是故意偷拿手機,我想也是一念之差。但如果報警,警察來搜身,如果真是我班學生拿的手機,那這個孩子的高中、高考乃至孩子的一生就毀了……,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教育孩子是我的責任,挽救孩子也是我的責任。“請讓我自己處理這件事情,我一定會處理好的,不要報警,不要把事情鬧大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好嗎”?我近乎哀求地對那位領導和小張的父母說。“你怎么解決?”小張的父親滿帶懷疑地問。我把握的想法說了一下,那位領導和小張父母交換了一下眼神,同意了我的請求。我思考片刻走上了講臺。我曾經無數次站在這個講臺上,給同學們傳授知識,給同學們講述人生道理,我都能應對自如,談笑風生,但我此時的心情卻無比壓抑,無比忐忑。“小張的手機不見了,有可能是被咱班同學拿走了,假設說真是被咱班同學拿走了,老師相信這名同學也只是一時出于好奇,那么好的手機老師也沒見過,老師也好奇,老師也有一看究竟的想法,所以誰拿了肯定不是以占有為目的得,就是說不是偷,老師相信你們每一個人,但后來事態的發展可能超出了你的預期,你沒法或者說是不敢往出拿了,你怕別人誤會你是偷手機,老師也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所以,我幫你想個辦法:現在老師們都已經下班,老師辦公室沒有人,我把我的衣柜的兩扇門打開作為遮擋,咱班每一位同學依次進入老師辦公室,每個人都必須到兩個衣柜門中間站一下,同時,我放里一個書包,不相干的人誰也不能動那個書包,哪位同學拿了電話把電話放在書包里就行。”實際上我就是在賭博,拿我對學生的信任賭博。“我希望那個淘氣的孩子能把手機放回去,算給老師一個機會,也算給你一個機會。”
說完,我轉身對那位領導和小張的父母講“這個方法如果不起作用,你們可以選擇報警,同時,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說完我開始組織站排,讓大家依次進入我的辦公室,又例行公事般地到衣柜的兩道門中間站一下,而我和那位領導就在辦公室門口遠遠地看著,同時這個過程的其他環節也有德育處老師幫助照看,以免手機轉移。當然,同學站在衣柜兩扇門之間都干了什么只有這位同學自己知道。
時間在一秒一秒地流走,同學們一個又一個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我的心底是異常忐忑的,就希望快點結束這個過程,快點找到手機。終于等到最后一名同學從辦公室出來,全體學生都回到了教室。我迫不及待地沖到了大衣柜前,一把薅出書包,我的心仿佛都要跳了出來。謝天謝地,我的手觸碰到了那質感極強的手機,我成功了。
其實,坦白的講,誰拿了手機,我心里是有所估計的,我相信他(或她)會把手機拿回來。事情至此得到了圓滿解決,我對同學們進行了教育,又安撫了小張和她的父母,至于誰拿的手機,我沒有再去追究,而且也沒有必要了。
我手里拿著小劉的信,思緒漫天飛舞。當時,自己并沒有考慮太多的東西,也沒有想象到自己的做法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會是那么大。但今天,我得靈魂深處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教育是一項事業,高尚而純潔,它需要我們懷著永遠的愛心和耐心去奉獻;教育是一門藝術,多變而靈活,它需要我們永不停息地去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