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平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學生入門階段的語言類基礎教育,小學生具有易被感染、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多重特點,筆者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融入音樂元素,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里快樂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自古以來就有“詩歌”一詞,說明“詩”與“歌”密不可分,也表明音樂和語文是互通的,同樣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而音樂在表達情感時表現得更加細膩、溫婉、形象[1]。因此,音樂和語文從古至今都是密不可分的。筆者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充分調動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小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妙,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運用音樂導入課文、為語文課堂創設氛圍和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輔助學生理解背誦四個方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音樂在語文課堂中的美妙。
一、音樂導入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引用音樂導入新課,不但能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課之前,播放與課文主題一致的音樂,可以創設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大大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興趣,從而讓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究學習的奧秘。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筆者先播放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學生一邊欣賞美妙的音樂,一邊手舞足蹈地跟著唱起來,被美妙的音樂和美麗的草原之景所陶醉。此刻,教師開始引導鍵入教學主題,“草原如此美麗,老師帶你們走進草原去欣賞欣賞吧”,學生們都興趣盎然地進入本課文的學習。又如在學習《王二小》一課時,先播放《王二小》這首歌,把學生的身心緊緊拉住,告訴學生在抗日戰爭年代有一位小英雄名叫王二小,為了給八路軍放信,他把敵人帶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然而不幸的是,被發現后他被敵人殘忍殺害。好,那我們今天就來講解王二小的故事。
二、用音樂創設教學情境,努力營造課堂氛圍
進入教學主題,通過音樂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學氛圍,同時加上教師的解說,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這個教學工程中,要善于運用各種手段和教學道具來模擬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能夠以作者的視野去充分的理解文中所表達的觀點。比如在《草原》這節課中,利用音樂引入課堂,再用音樂提出問題,從而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如此反復,發現整堂課下來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了大大的提高。
三、音樂與語文巧妙結合,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雖然音樂與語文都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方式,但是通過各位同行及筆者的多年實踐表明,若將音樂元素與語文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寬闊。不同的音樂有著不同的主題思想,音樂節奏的不同有著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結合音樂的音律及內容展開不同的想象去寫作。如讓學生聽《百鳥朝鳳》這首音樂,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學生們真是奇思妙想,有的寫的是迎接新娘的場景,有的寫的是群鳥賽歌的場景,有的寫的是森林中鳥兒們開會的場景……
四、音樂融入教學,輔助學生背誦
筆者曾研究了案例教學法對教學效果的應用,效果不錯,而在語文課堂中引入音樂或者故事,學生的接受力將大大提升。尤其是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和MV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大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去理解知識,并在特定的情境下,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背誦課文變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忘記。比如課文《月光曲》的背誦,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學生朗誦課文,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隨著音樂的輕緩柔急,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并輕松記住課文。尤其是對對枯燥的古詩教學,采用音樂教學效果更是顯著,比如教學古詩時,根據詩詞的類型,選用不同旋律進行吟唱。如教學《回鄉偶書》一課時,通過引入劉三姐的山歌,運用此山歌的音律來吟唱這首古詩,不知不覺中,學生便能熟練背誦。每次上課之前,由組長起音吟唱所學古詩,“滾雪球”式的教學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綜上所述,音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數不勝數。筆者通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引入音樂教學,只要運用恰當,的確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要想音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仍然需要各位同行及筆者不斷的學習、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萬瑪措.插上音樂的翅膀,品讀語文之美妙[J].語文建設,2014,(26).
[2]鄭磊.音樂輔助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高梁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