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興梅
(嘉應學院,廣東 梅州 514015)
摘 要: 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各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然而,通過調查了解,在全面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某些高校仍然存在不足。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必要性及實現途徑,保證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常態化及深入發展。
關鍵詞: 黨的群眾路線 常態化 實現途徑
在黨的十八報告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按照部署,各地高校圍繞查問題、接地氣、講實效的總體要求,紛紛組織廣大師生,以多種形式、多個步驟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1]因此,筆者認為,為保證群眾路線教育取得長久成效,最關鍵的是實現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常態化。
一、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常態化的必要性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高校黨的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為建設能夠培養高質量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大學提供堅定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高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以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高校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高校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解決師生反映強烈的問題的必然要求。因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高校很有必要。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黨領導人民群眾獲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執政60多年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贏得人民的擁護和世界的尊重,群眾路線是絕不能放棄的傳統法寶。然而,高校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思想領域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新態勢,大學生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各種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精神力量相互交織,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在當代高校一些教職工及一些大學生身上都有表現。所以,筆者認為,高校黨的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高校黨建的大事。
其次,我們要改變一個不正確的觀念:高校是遠離社會塵囂的象牙塔,似乎與不良風氣沒有瓜葛。高校絕不能自我陶醉,更不能清高自詡,中央關于黨的作風建設特別是此次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我們牢牢抓住徹底改變“四風”錯誤的契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最后,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擔負著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特殊使命,與黨和國家的未來和命運緊密相連。高校的服務對象是知識型的群體,包括廣大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他們對黨政部門、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是否優良,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高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古語云:己不正,焉能正人。所以,筆者認為,實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大事,更是關系到打造良好育人環境的全局性事業。
二、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常態化的有效途徑
群眾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領導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根本保證[2]。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項常規工作開展。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高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常態化。
(一)堅持“一切為了師生群眾,一切依靠師生群眾,一切服務師生群眾”。
回顧我們黨90多年光輝歷程,群眾路線從來都是黨的精神主線,也是黨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我們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本身就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歷史?!耙磺袨榱巳罕姟⒁磺幸揽咳罕姟钡娜罕娪^點,贏得億萬大眾對共產黨的支持與信任,成為力量之源、執政之基,正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才有了黨和群眾的心心相印,成為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實踐力量。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服務對象是廣大師生,關鍵落腳點應體現以生為本,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是入腦。要把群眾觀點、學生觀點植入頭腦,用“三個一切”的思想改造主觀世界。二是入心。心中始終裝著師生,各項活動要貼近師生,貼近生活,一切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著想。三是入耳。沉下身去,多聽取師生群眾的意見,善于從牢騷話中找尋“表達意境”,從質疑聲中聽出“弦外之音”,在抨擊語里發現“訴求真意”。四是入眼。多走多看,深入寢室、食堂,深入班級、學生,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真情實意。五是入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必須講究方法,把握時機,找準工作切入點。六是入行。在行動上發揮帶領示范作用,切實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為師生辦事。
(二)做到“信任師生員工、依靠師生員工、為了師生員工、引導師生員工”。
一是要充分信任師生員工,讓其參與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參與到重大事項的決策中,成為學校發展的決策人;二是要完全依靠師生員工,不管是干部聘任還是學生管理專業建設都完全依靠他們,使其成為民主治校的踐行人;三要一切為了師生員工,關心職工個人發展、關心教職工生活、關心學生發展,黨員干部要做服務師生的貼心人;四要誠心引導師生員工,引導好師生師生員工依法依規管理好學校,領導要在關鍵時刻起模范、做表率、做好領路人。
(三)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
通過主題黨課、集中宣講、形勢報告、理論研討、專家輔導等方式,注重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抓好學習教育,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院系、深入師生,廣泛聽取黨員干部群眾意見,找準抓住“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和具體表現。組織召開一次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落實正風肅紀的各項制度措施,從活動一開始就建制度、立規矩。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邊整邊改,對作弊之風、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掃除,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四)形成制度,建立長效機制。
學校要圍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使密切聯系廣大師生形成常態化、長效化。不僅要立足當前,認真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讓廣大師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而且要著眼長遠,把教育實踐活動中一些成功的經驗做法凝練成制度規范,不斷探索新時期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的新途徑、新辦法。
同時,為保障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不走過場,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可以用“六看”檢驗成效:一看對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樹立得如何;二看與師生群眾的關系和情感是否得到改善和加強;三看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本領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四看干部作風和形象是否得到改進和提升;五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否相互切合;六看長效機制是否建立,群眾滿意不滿意。
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高校一項常態化的工作開展下去,同時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發展改革結合起來,把活動成效體現和落實在辦學實力提升和制度建設的成果上,進一步凝聚辦學力量,辦人民滿意的大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2).
[2]喬學光.高校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與思考[N].陜西日報,2013-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