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鳳霞
摘 要:素質教育體制下,初中語文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的意義愈發突出。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其中讀和寫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通過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重視語言等方面的積累,提高自身寫作技能,更好地進行習作。本文初步探討了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踐,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閱讀與寫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學習到作者的表達方式及修辭手法;在寫作中,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積累將所思所想通過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相比較傳統講解等單一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靈活性、趣味性的特點,且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能夠使學生在相互促進中得到長足發展。因此,本文將對這種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更多的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一、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概念
所謂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閱讀,并從中積累語言和技巧,將其運用到寫作當中,將閱讀與寫作整合到一起,從而實現通過閱讀促進寫作的最終目的。這種方法的實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是一個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綜合反映,在長期閱讀中積累大量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
二、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
1.重視閱讀積累,進行模仿寫作
對于閱讀內容的選擇,應盡可能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以便學生能夠理解。同時,教學案例的中心思想要非常突出,減少學生閱讀障礙,逐漸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一般來說,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易沖動,情緒波動較大,加之初中寫作強調學生運用抽象思維。基于此,在教學模式使用之初,應加強對語言、修辭方法的模仿,以此來降低難度。具體來說,教師應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并與其共同探討和感受作品的魅力,然后對較為經典的部分進行細致剖析,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習和理解這種表達技巧。在此環節,既可以進行句子、修辭手法等細節的仿寫,也可以進行整段仿寫。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其中有一個句式“不必說……”,魯迅先生將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整合到一起,使整個句式更加嚴謹,且語言非常優美。教師可以將此作為案例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日常生活進行仿寫,以此來深入體會這種表達技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得該教學模式實踐效果有效發揮。
2.深入閱讀和分析,鼓勵創新寫作
在實踐中,教師要始終明確讀與寫要緊密結合。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發展和形成的過程,有賴于語言環境的熏陶及教師的指導。在寫作時,要經過模仿階段,但模仿并非抄襲,而是在此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能夠從文章整體內容上把握,加深理解,以此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中,深化學生感性認知,以此來激活學生的創造力,對文章進行局部的擴寫、改寫及續寫。如在學習《石壕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改變文言文枯燥的情況,且能夠對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重視延伸拓展,實現讀寫結合
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單純依靠教材遠遠不夠,課內文章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教師應聯系教學內容,將課堂閱讀延伸至課外,豐富學生知識,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如在《幼時記趣》時,教師可以圍繞文章主題,即童年趣事,讓學生也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深刻的事進行描寫。教師還應對文章中的倒敘等寫作順序及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提煉,為學生寫作提供支持。通過課堂內向課外的過渡,能夠滿足學生對閱讀的多元化需求,且能夠緩解學習壓力,使得學生在結構把握等層面的能力有所提升。再如,在學習《故鄉》后,學生基本了解主旨及技巧,教師可以圍繞著文中具有深意的句子,結合人生與社會兩個方面進行寫作,將寫作延伸到另一個層面,強化學生對主旨的理解。
根據上文所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產物,符合語文學科發展規律,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該教學方法的優勢所在,并將二者有機結合到一起,通過模仿寫作技巧等,與學生共同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寫作,加強對閱讀的延伸及拓展,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閱讀作品,從不同的作品中汲取養分,逐漸內化成為自己寫作能力的一部分,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淑娟.關于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16(18):48-49.
[2]杜銀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研究[J].才智,2015(27):13.
[3]林紅衛.“讀寫結合自主作文”的現狀調查分析——基于甘肅省蘭州市及周邊地縣中學的調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2):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