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摘要:研究“項目化教學”在高職教學改革實踐中的運用,旨在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創新的項目化教學找到優化高職教學形式的途徑。本文通過分析高職教學傳統模式的常見問題,闡釋了項目化教學對高職教學改革的積極意義,并就具體的應用舉措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高職;教學改革;實踐;運用
項目化教學又可稱為項目教學法,這是一種起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形式,早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既已形成并成熟。該教學法在應用類專業教育領域更為常見,因其擅長跨專業融合式教學而有助于培養實用型人才,故而受到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的廣泛歡迎。
一、高職教學傳統模式的常見問題
重理論輕實踐是比較典型的問題之一。傳統模式下高職教學難以有效擺脫對書本教材的過度依賴,教學時理論知識比重過大。即使教師有心側重于實踐,也往往因為缺乏軟硬件條件而有心無力。因此,不少高職學生對于專業學習或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缺乏興趣,更不用提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現實工作崗位。
二、“項目化教學”對高職教學的積極意義
利用真實項目開展教學最顯著的意義莫過于將純粹的理論轉化到實踐操作過程中,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終極目標。有了具體的項目,教學不再是紙上談兵,學生可以從更加真實、立體、生動的素材中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與所需技能的特點。不僅如此,真實項目中的經驗教訓還能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少了不必要的摸索環節,有了更多將他人的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自己直接經驗的機會。
三、“項目化教學”在高職教學改革實踐中的運用策略
(一)根據實際項目的客觀要求適當調整既有課程的設置
與學校教育中專業化程度高但教學范圍相對有限不同,現實職場中不少工作崗位其實是跨多專業、涉及領域極其寬泛的應用專業的集合。以室內設計為例,盡管從字面上看不過是設計,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涵蓋了結構、建筑、電氣、材料、通訊、水暖、消防、智能等諸多學科,不僅囊括了自然科學,同樣關系到藝術與社會科學。面對這樣的職業屬性,高職教學就不能簡單機械地沿襲多年來固定的教學計劃與教材設置,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根據實際項目的客觀要求適當調整既有課程的設置。
廣州市政職業技術學院正是根據室內設計職業這一表面簡單實則復雜的特點靈活且大膽地調整了教材既定的內容,從而讓項目化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該校將傳統上分散在各學年的基礎課與部分專業課進行了整合,將其全部調整至第一學年,讓學生對室內設計有了理論上基本概念。而從第二學年起,校方開始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項目化教學,將實操課與設計和軟件進行串聯,通過更具實踐性的項目展開教學。
校方首先從與已方有合作關系的企業中獲得了歷年已經完工、正在施工和尚未開工的室內設計項目編制了教學項目,再本著先簡單再復雜的原則從住宅、辦公、展示、餐娛、酒店五個方面設計了實踐教學項目。這樣的安排原因在于以上五類涵蓋了當前室內設計行業工程項目的絕大部分,不僅極為典型且普遍,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幫助學生掌握最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校方安排學生進入項目施工現場,按照三至四人為一組的方式從工程調研開始,經過現場勘測或參觀樣板間、再設計初稿、接受初審、使用CAD完成終稿,最后接受終審。經過這樣一個系列的項目教學后,學生不僅在省市舉辦的各類比賽中獲得好名次,更使室內設計理論聯系實際的技能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程度。
(二)利用實訓基地開展項目化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時下的高職院校中,實訓基地幾乎已經成為提高教育成效的標配之一。實訓基地最顯著的優勢莫過于營造出最貼近真實職場的環境,讓學生在其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利用實訓基地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又一個高職教學改革應用項目化教學的良策。
以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一大專業設置特色就是培養建筑類BIM人才。同樣是設計類專業,BIM側重于建筑整體設計、施工、質檢與竣工各環節的全產業鏈教育,因此同樣需要在非常具體的項目中實現書本知識的落地。根據校方已有實訓基地條件,再與互聯立方公司合作,兩家單位共同開始了對學生的實訓基地項目化教學。通過校企雙方共同努力,該校學生得到了與北京建筑設計院、中南建筑設計院、香港is_BIM公司等業內知名單位的合作機會。在教師帶領下,學生不僅得以向企業工程師、技師、設計師等專家人才全面學習,也通過與這些行業領軍人物的合作認識到了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學生不僅在學習理念和態度等方面有了更為積極的改觀,更快速提升了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
(三)采取工學結合形式實現項目化教學成果的強化與固化
有了在實訓基地的鋪墊,采取工學結合形式實現項目化教學成果的強化與固化就成為大勢所趨。工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培養和訓練出足夠適應真實職場要求的知識貯備和技術能力,不僅能夠實現求學和就業的無縫對接,更能幫助學生盡快在未來工作崗位的歷練中迅速提高,從而使職業生涯拓展高度與深度。
仍以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實訓基地進行了BIM項目化教學后,學生分批進入廣東工程BIM應用技術研發中心,開始和真實工程項目面對面。這期間的教學采取了滾動式的項目教學法,即學生在實訓基地與施工現場間往返,對理論和實踐分別進行驗證。正常情況下,學生首先在實訓基地進行約一周左右的BIM模擬操作,然后進入施工現場開展觀察和實操。由于此時的學生獨立完成從2D到3D的BIM操作還較困難,故企業內的BIM專家會對學生進行輔導。之后,學生再回到實訓基地,根據企業專家的輔導修正既有的方案。通過不斷重復以上各步驟,至畢業前,該校BIM專業的學生已基本具備了BIM工程師資質,而企業經過足夠時間的考察,早已為學生準備了對應的職位,于是學生實現了畢業即就業的預期目標。
四、結束語
有數據顯示,在社會各行業迫切需要高等職業技能人才的當下,我國技術型專業人才的缺口卻高達一千萬,這顯然已經成為中國順利渡過轉型升級關口的一大短板問題。高職教學改革應用項目化教學恰恰是為解決這一矛盾而創新優化的教學形式與內容。這一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下重理論輕實踐、知識和技能相互脫節的缺陷,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多動手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性,并進一步以實際操作反饋和驗證理論學習的成果。要使高職教學改革中應用項目化教學更加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教育者一方需要根據實際職業崗位的特點或性質靈活調整既有的教學設置或計劃,使教學項目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為讓項目化教學以更加生動具體的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場環境無疑是最佳手段之一。這樣的改革舉措不僅是某個具體的高職專業提高教學質量的權宜之計,而是高等職業教育意識和思想的根本性變革,是滿足時代對技能性人才實際要求以及實現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仇潤鶴,孫培德,劉堂友,等.電氣信息類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58-360.
[2]鞏艷玲,殷濤.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在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5(06):13-14.
[3]張撥玲.高職生職業能力培養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3(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