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文+古貞+花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受父母教育觀念以及大學生們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的影響,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本文認為,作為未來投資的主體,當代大學生需要增加理財意識,參與一定的理財活動,為將來合理有效的理財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通過對南京市各大高校大學生的理財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總結出90后大學生理財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理財觀念 90后 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父母抱著“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但是,大部分90后大學生還未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崇尚名牌”、“超前消費”、“盲目攀比”等消費行為在大學校園并不少見,既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又在校園中形成了不良的風氣。
此外,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也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因此,對大學生理財現狀的調研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研結果及分析
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理財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線上共回收問卷164份,其中有效問卷147份,無效問卷17份,線下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390份,其中有效問卷365份,無效問卷20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0.78%。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概括出大學生理財現狀總結如下:
(一)當前大學生的經濟水平及來源
在本次調查的被調查者中,47.2%為男生,52.8%為女生。且抽樣樣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的比例分別為21.3%、27.6%、41.7%、9.4%。其中,大部分被調查者的主要經濟來源都是由父母供給。
從調查中發現,當前大學生每月的可支配費用總體呈正態分布(中間大,兩邊小)的現象。
(二)當前大學生支出水平及消費結構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日常消費與支出水平與其所擁有的可支配費用相關,不同層次的人也決定了其不同的消費結構。
上述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符合其可支配費用,也呈現正態分布現象。大學生的人均消費在1000~1500元之間,不同消費層次的消費結構差異顯著。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他們的消費維持在低水平,每月的費用基本用在生活費上,較為重視學習方面消費,而月可支配費用在1000~1500元之間的大學生占絕大多數,他們喜愛購物,但消費較為理性;月可支配費用在1500元以上的大學生,在生活費方面消費相對較少,而在購物方面消費所占比例相對較大。
(三)當前大學生的記賬習慣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63.8%的同學沒有記賬習慣,對每月的生活費有沒有進行預算,這些同學之中又有一大部分的人會出現月末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有24.1%的有記賬的習慣,這其中女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有12.1%的同學有幾張習慣并且對每月的生活費都有進行預算,這部分的同學對自己每月生活費的開支都有一定的預算,消費較為合理。
(四)當前大學生對理財概念的了解
在調查中,有57.6%的同學對理財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付諸實踐;有31.9%的同學對理財概念完全不了解;只有10.5%的同學對理財較為了解且參與了一定的理財活動。這個數據也反映出了我們當前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培養的不足。
(五)不同性別大學生間的消費差異
筆者在調查中還發現不同性別的大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理財差異。由于女生對外表的追求以及其感性的消費態度,也使得近75%女生在購物方面的消費要明顯高于男生。另外,有57.4%的女生也熱衷于假期旅游,這一部分的比例也較男生要高,可見旅游消費也已然成為女性的熱門消費,而網絡游戲方面則是男生消費的重點方面。
(六)不同年紀大學生間的理財差異
在大學生年齡增長的同時,其可支配費用的來源、消費結構和理財觀念也在悄然變化。剛入學的大一同學因為不熟悉環境,只有15.5%的同學到校外做兼職。因此,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主要由家長供給,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而高年級學生,隨著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且空余時間比較充足,有30.2%的學生進行校外兼職,有25.3%的同學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擁有了更廣闊的經濟來源。
(七)消費理念問題
由調查可知,一些大學生片面追求新穎,關注時尚,而且存在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浪費消費等不良消費傾向。有60%以上的學生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消費缺乏理性,自身意志力較差,導致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沒有結余。
二、針對大學生理財現狀的部分建議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學會記賬和編制預算,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消費。記錄下自己每天的消費數額,做一個簡單的賬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對自己每筆資金的去向都有詳細的記錄。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學會針對自己每月的開支編制預算,從而保證不會有月初“富翁”月底“負翁”的情況發生。
(二)適當兼職,增加收入為理財提供資金保證
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找一份合適的校外兼職,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時還可以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是一種無形資本,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學會適度花錢、合理消費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要理性消費,不要盲目消費、攀比消費,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等手段所左右。
(四)嘗試投資理財
對于投資,很多的大學生都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認為投資是一種不靠譜的行為,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充分的了解投資,沒有正確的建立理財觀念。在投資初期,我們還不了解理財的詳情,此時定期存款,國債等債券類,基金等低風險的投資方式是大學生的首選。前兩年剛剛興起的余額寶也不失為一種理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