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國
摘 要:體育教學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成功之處,也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對現代體育教學的整體提升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生活化;體育教學;生活教育
《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強調體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倡學習有用的體育,體現“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實踐推廣中,由于教學經驗、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學生活化出現了斷章取義、簡單照搬、流于形式等問題。筆者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為理論依據,結合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圍繞體育教學思想與體育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內容、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如何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等方面展開分析與探討。
一、體育教學思想與體育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內容
1.體育教學思想
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校體育思想是其教育主張的重要內容,“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是他的教育思想核心,“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是他的體育教學理念,也是對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與拓展。
2.體育教學生活化
體育教學生活化是將學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思想、體育教學理論與社會生活經驗相結合,將學生從抽象的理論知識中解放出來,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開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促進學生熱愛運動、感悟生活、理解人生。體育教學生活化將現實生活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重點關注體育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突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的誤區
1.“脫離實際”的生活化
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對生活化教學存在誤區,出現了遠離學生認知水平、簡單照搬生活情景、違反實際生活常識等情況。如,在一節“前滾翻”公開課中,教師為了突出其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從墊子鋪成的“山頂”采用前滾翻滾下,模擬前滾翻在生活中的運用。但是,這其實與生活中的基本事實不相符,因為當人從山頂上滾下時一般采取側滾翻,如果采用前滾翻則會非常危險。類似的案例表面來看是運用體育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實際是脫離生活的杜撰。
2.“雜亂無章”的生活化
近年來,體育課堂教學中涌現出大量非體育性教材,出現了較多生活物品,這些不恰當的開發使體育教學性質發生蛻變,也導致體育教學設計出現不良的傾向。教學效果決定教學方式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只有體育課堂教學取得實效,才能稱之為“生活化教學”。
三、如何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生活化
1.體育教學目標生活化
要想實現小學體育的“生活化教學”,首先必須制訂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以課程目標、學習目標、水平目標為基礎,以構建學生的可能生活作為教學根本。同時還要整合學生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生活經驗和價值實現,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批判意識。制訂生活化教學目標,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起點,將課堂生活作為背景,從教學的實效性切入,全面構建教學目標。
2.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設計重點應該放在通過語言、器材等構建情境,引導學生通過互相模仿、比較和討論,在體驗中得出最終結論。強調體育課程內容的生活化,主要在于改變以往課堂不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情況,通過師生討論、合作競爭等方式,選擇性地將生活情境科學地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讓學生身臨其境,用心感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體育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前滾翻教學中,學生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動作是團身不緊、滾翻時不低頭,筆者從生活事例出發,運用生活實物解決難點問題。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通過挖掘生活素材進行主題化、情景化的創新整合,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終身體育思想。
4.場地器材生活化
傳統的體育教學器材建立在競技體育思想之上,有許多器材并不適合小學生發展特點,也很少真正得到利用。生活類物品體積適中,軟硬合適,作為體育教學器材簡便易行,安全可靠。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收集、開發生活物品作為體育教學器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廢物改造的環保思想和一物多用的節儉思路。
在推進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領會、創新實踐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用生活教育思想精髓指導體育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他們將生活知識與運動技能相結合,感受體育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加速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黃曉青.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之我見[J].教育評論,2003(3).
[2]朱凡麗.淺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J].南方論刊,2002(9).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