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云
摘 要:對于小學生語文教學,信息技術可推波助瀾,兩者的整合可大大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所謂它們的整合,就是充分利用現今發達的信息技術,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以及高端的計算機設備,豐富語文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擺脫枯燥,更加靈動,以便輔助教師進行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多媒體
信息技術帶給教師的是更輕松的授課、更豐富的資源,帶給學生的是更靈動的語文課堂、更豐富的情感、更立體的感知以及更開闊的視野!它實施的個性化的幫助或指導為課堂實現高效率、高質量提供了保障。我就自身任教的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心得。
一、信息技術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帶來更多學習樂趣
傳統教學僅著眼于課本,較枯燥無味,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信息技術可為語文學習提供多方位的體驗,如聲音帶來的聽覺體驗,圖像帶來的視覺體驗,以及動畫影像等,這大大增加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的進一步學習。深情的朗誦以及逼真的影視場景還原等,更誘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領會文章的內容,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對課文《鳥的天堂》進行教學時,我讓學生先預習,并對鳥的圖片等進行收集,課堂上讓學生展示,并給他們播放鳥的影像,使課文知識更加生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并加深他們對于課文的理解,帶來更多的學習樂趣。
二、信息技術使語文知識更加立體,減少了教師教學困難與學生學習困難
眾所周知,小學生人生閱歷沒有那么豐富,見識也不是很廣,書上的知識并不能完全理解,如課本中的一些學生沒有見過的動物等,而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圖片、影音等可以減少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困難。在學習古詩時,學生比較吃力,很多學生都只是死記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通過權威朗誦和視頻播放等,立體式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古詩更深遠的意境,身臨其境,走進作者的內心,不知不覺中減少了教學障礙,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的溝通。
三、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補充了課外知識,開拓了學生的眼界
在信息技術沒有發展起來之前,教學只能依賴教科書、教師和資料書進行,但這卻呈現出許多弊端,學生很多只知紙上談兵,課堂知識掌握得還算可以,但課外知識這一塊卻是盲區,學生的眼界也不寬。發達的信息技術在此時為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師生雙方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操作平臺,教學活動基于網絡環境下,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而在進行課本知識傳授的同時又補充了課外信息,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對于課文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課后,我還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去了解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提起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來,學生也不僅僅著眼于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不僅僅是課文《草船借箭》的講授,其他知識的教授也是如此,盡量讓學生更全面的學習,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大量補充,眼界也拓寬了不少!
四、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秉承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地參與多。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機會,將學習的主體對象由教師轉向學生,交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網絡資源非常豐富,利用多媒體設備,學生可平等自由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及資源的共享,并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當下,教學不是簡單的鸚鵡學舌,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素質。在進行《倔強的小紅軍》時,學生對紅軍革命知識的匱乏,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學生能接觸到的資料中,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少。于是,我組織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搜集這方面的信息,而當學生自己面對網絡進行操作時,他們便感覺自己就是主體,沒有陌生感,沒有約束感,根據自己的意愿來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得到了自由的開拓,完成了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我明顯感受到了學生的進步。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不僅僅是書本的“之乎者也”,更是生動而富有內涵的老師。信息技術賦予學生一雙耳朵,來靜靜傾聽語文的每一次發聲;信息技術賦予學生一雙眼睛,來翻尋語文舉手投足之間的美妙;信息技術賦予學生一顆熱心,去感受語文靈動的內涵!信息技術在語文上的整合,使語文教學靈動起來,摒棄了傳統教學的枯燥,并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慢慢將學生躍升為學習的主體。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王吉慶.課堂教學中網絡應用的策略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2(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