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書杰
摘 要:英語作為當前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教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較大。從某種程度上講,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最終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小學英語
在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農村小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其能否進行終身英語學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與其基本的聽說讀寫習慣的形成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其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夠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各科教學的關鍵,在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建立新型的良好師生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農村小學生基本接觸不到英語,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然而,教師通過改善師生關系,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注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英語基礎水平較低,農村學生大都不愿開口,進而逐漸失去對小學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其英語學習習慣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講,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例如,在講授某一英語主題內容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的生活經歷,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符的教學材料進行講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采取依次發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開口講英語的機會,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而使農村學生養成講英語的習慣。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工具,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提高學生英語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有效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參與性。
三、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與城市相比,農村小學的信息較為閉塞,教師的教學理念無法及時更新,各種教學資源得不到及時補充,各科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因而,農村小學生很難得到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影響了其學習效率與質量。嚴格來說,除傳授基本的英語知識外,教師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還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一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幫助學生學會課前復習和課后預習,并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從而形成相應的學習習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另一方面,教師應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進度,采用有效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積極的反饋。具體來說,就是鼓勵、表揚那些做得好的學生,幫助學生總結、分析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四、科學創造交流使用英語的機會
通過調查發現,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純粹的語言教學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對英語產生恐懼感和排斥感。然而,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英語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英語中的文化內涵,給予學生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增強學生英語知識的實踐鍛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播放英語電影片段、英文歌曲演唱和有趣的英語典故學習等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從而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提供更多的英語交流機會,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使學生在英語交流情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從而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從上述分析可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教師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小學一年級英語啟蒙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習慣[J].西部素質教育,2016.
[2]劉麗.談小學三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習慣之養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