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劭麟
【關鍵詞】 新課改;選修;走班制;學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036—01
一、教育行政部門層面
1. 加強領導,提供保障。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分級管理、學校實施、社會支持”的工作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和部署,保障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平穩有序進行。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在新課程實施方面的主導作用,解決高中課改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建立支持高中新課程實驗持續投入的保障機制,增加課改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和國家規定的“生師比”標準,重新核定普通高中教師編制,按照學校實際需求配齊、配足、配好師資,確保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 組織培訓,加強師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選修課程教師的培訓,根據“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學校課程開發者、實施者開發實施學校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培訓策略上,做到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協調聯動,持續推進;在培訓模式上,既做到“起點高,落點低”,又保障“低成本,高效益”,實現“全員、全面、全程”培訓。在培訓內容上,通識培訓、課標培訓、教材培訓、教學案例培訓、管理培訓等全面到位。為提高培訓質量,培訓者還要加強需求調研,創新培訓方式。在國家級和省級培訓之后,各市、縣、校跟進培訓,鞏固和強化培訓成果,讓培訓同教師的教學與專業發展同步進行。
3. 強化督導,規范辦學。各級教育行政督導部門要將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選修課程的實施作為對教育督導和對普通高中辦學水平評估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對學校和教師進行全面評價,不以升學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同時還要深入了解選修課程實施與教師培訓情況,發現和梳理課改實驗的經驗和不足,認真聽取基層學校和教師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
二、學校層面
1. 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切實做好選修課程的開發和開設。各普通高中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執行好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按照國家和省上的要求完善課程體系。普通高中學校必須在開好必修課的基礎上,認真開好選修課,同時要突出學校特色開發校本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切實保證技術、體育、藝術、綜合實踐活動等非高考必修課程的開設,堅決維護課程方案的嚴肅性。
2. 嚴格執行選課程序,確保學生選擇權。選擇性是高中新課程的一大特點,然而,從調研看,在任意選修課中,幾乎沒有學生能自主選擇課程。盡管省上出臺了關于選課的相關指導意見,但很少有學校嚴格按照要求去執行,學生處于“被選擇”的狀態。各普通高中應嚴格執行省上關于選修課的指導意見,確保學生有自主選擇權,這樣,既有利于學校化解高考的風險,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和興趣的發展。
3. 完善校本課程管理體系。各學校要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列入常規工作,以有關處室和教研組為依托,完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評價與激勵制度,努力構建完善本校課程資源庫。普通高中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校本課程開發管理相關制度,按照課程建設要求,嚴格開發,嚴格實施,不走過場,確保校本課程落到實處。學校要明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糾正將校本課程與編寫教材等同起來的做法,尤其要明確作為一門課程的核心要素,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查找資料、編寫教材、教師授課便是實施校本課程。
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實踐者,各學校要保證所有學科的必修模塊有專任教師開課,積極挖掘校際合作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新途徑,創造條件多開選修課,以滿足學生選課和個性發展的需要。每位教師都要重視各種課程資源的收集、積累和更新,尤其要重視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如教師的教案、學生的作品等應及時加以匯集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展示,使課程資源的建設從表層走向深層。
5.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要健全教學設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各類教學設施以及各種教學設備的使用效益。各學校要集中力量,整合、優化和開發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學校課程資源庫。
三、教師層面
1. 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各普通高中任課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修養,處理好選修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提高傳授選修內容的能力。要以提高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能力為重點,積極參與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在選修課的內容設置和開設形式方面盡量滿足學生多樣性選擇的要求。
2. 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選課時,應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作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向學生提供選課建議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業成績、成長記錄、發展潛能等因素,向學生提供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參考建議,盡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選課指導教師在選課指導過程中,應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尊重學生的人生規劃。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