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宇佳
摘 要 三網融合不斷深入的常態化發展,傳統電視文藝晚會迎來了機會和挑戰。一方面,互聯網技術讓晚會導演組更明確用戶的需求,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媒介開拓了互聯網用戶群體;另一方面,面對新媒體平臺體量龐大的用戶,電視文藝晚會的制作更具有挑戰性。文章基于新媒體環境,從受眾定位、內容創新和多媒介平臺互動三方面探索電視文藝晚會的創新之道。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文藝晚會;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5-0139-02
1 大數據助力晚會受眾定位
大型電視文藝晚會就像一個大雜燴,需要滿足不同年齡階層、文化水平觀眾的審美需求,這就需要晚會創作策劃人員根據晚會的主題,精準確定晚會的受眾,分清主次來進行演員選擇和節目編排。在三網融合之前,互聯網技術還沒有介入電視節目的數據搜集工作,電視文藝晚會的數據調查主要采取傳統的問卷調查、面對面采訪、電話訪問、短信投票以及央視—索福瑞的收視數據等。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誕生了大量的網絡視頻觀眾,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精準地統計出用戶的收視習慣,根據用戶的喜好分布來進行演員招募和節目編排,更能保障文藝晚會的收視率。
1)大數據調查形成用戶畫像。何為用戶畫像?用戶畫像是根據互聯網用戶的網絡訪問軌跡來進行用戶喜好的數據分析,精準確定用戶的收視需求。《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14億。根據騰訊視頻、愛奇藝、新浪視頻、樂視TV四家大型互聯網視頻網站數據統計,2016年付費視頻用戶已經超過7 000萬人,這些用戶提供了真實有效的用戶信息和視頻觀看數據。根據新媒體平臺掌握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可以預測晚會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投放效果,進行節目編排和廣告招商。
2)大數據定位晚會演員。一年一度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是大型文藝晚會的收視冠軍,選節目、選明星聽民意,是歷年來晚會創作傳統。在最早的“笑的晚會”中,歌手唱的歌曲由隨機的觀眾熱線來選,李谷一一連被“欽點”了七首歌才得以下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民意普查更為便捷。淘寶網聯合湖南衛視舉辦的“天貓雙11狂歡晚會”的導演、演員人選都是經過大數據統計的結果,最終選定了馮小剛導演組和趙薇、陳奕迅、蔣勁夫、Rain、譚維維、戚薇等影視歌星。
3)大數據定位流行元素。大型文藝晚會包含舞蹈類、歌唱類、語言類等多種類型節目,除了滿足人們的文藝審美需求之外,也傳遞了先進的文化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語言類節目要更為直白地表達當下的熱門事件和時代流行語。比如蔡明參演的小品就像一年的網絡流行語集錦,大量網絡段子連綿不絕,與觀眾拉進了距離。譬如2016年的網絡流行語“老司機”“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等,都來自于網絡大數據等統計,這些網絡流行語的背后是網民對社會熱點的態度,也是公民集體意志的體現。
2 互聯網技術創新節目內容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讓舞臺效果更絢麗,也通過技術革新拉近了觀眾與電視屏幕的距離,給熒幕前的觀眾營造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從形式上帶動晚會內容的創新。另一方面,大數據對全媒體多屏用戶對數據搜集,可以明確每個時間段的收視率和觀眾的精準反饋,對節目編排時間點的掌控更為科學。
1)互動形式創新衍生新節目類型。文藝晚會是全民參與、其樂融融的活動,電視讓更多的人能夠一起參與進來,并且通過技術手段努力提高用戶的互動,提高用戶的參與感。傳統電視文藝晚會通過電視觀眾電話熱線投票、短信投票來進行互動,晚會導演組會當場反饋用戶的短信和電話熱線內容。隨著三網融合技術的不斷深入,多屏互動稱為現實,觀眾通過手機、PC等硬件載體,微信、支付寶、云視頻等軟件載體實現互動,并衍生出了新的節目形式,就是舞臺上的明星與電視機、手機或PC前的觀眾在千里之外遙相呼應,一起面對面溝通,成為新的節目內容。譬如2016年的網絡春晚,“實時歡唱”成為傳統歌唱類節目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實時歡唱”是隨機抽取打開電腦攝像頭的觀眾,在歌手演唱歌曲的途中,隨機抽取觀眾來進行歌曲接龍,如果能接著唱出來即有好禮相贈,并且所有的觀眾都會看到這位幸運觀眾的精彩表現。“實時歡唱”是新媒體中網絡直播的一種形式,也考驗了網絡云視頻技術的真正實力。這種“電視+手機+電腦”的文藝晚會讓觀眾充分享受到新媒體技術發展帶來的收視愉悅感。
2)大數據精控晚會節奏。文藝晚會的節目編排是晚會的整體框架,關系到晚會的主題、氛圍和節奏。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節目和出場的明星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基本都在兩個小時以上,長者能超過6個小時,比如央視春晚的時長在4.9小時左右,節目編排數量在40~60之間。觀眾不是超長待機的手機,有欣賞節目的“興奮點”,也要在興奮之后養精蓄銳,所以不同類型的節目編排至關重要。時間較長的大型文藝晚會的節目編排要綜合考慮到主題、政策體現、地域文化等復雜因素,在繁復的“創作鐐銬”之下方可駕馭節目的節奏,掌控好觀眾的興奮點和休整區。首先,大型綜藝晚會就像一部電影、一部小說,需要由淺入深,起承轉合,敘述脈絡清晰,在不同的關鍵節點設置具有代表性的節目。比如2017年央視春晚以“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為主題,設置了“歡樂中國年”“奮進中國人”“溫暖中國情”“大美中國夢”4個篇章,不同的篇章穿插了主會場(北京)和上海、四川西昌、廣西桂林、黑龍江哈爾濱四地分會場,展示了“東西南北賀新春”的祥和盛景。其次,在多年春晚編排的經驗總結和互聯網大數據的反饋,我們得知,大型文藝晚會在剛開場的半小時內是最高興奮期,之后的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等多個時段,觀眾的興奮度會逐漸衰退,需要在不同的節點安排引起觀眾強烈觀看興趣的節目。比如2015年天貓雙11晚會,總計4小時、21個節目編排。開場半小時興奮期過后,節目組安排了20:57、
21:30、22:07、22:46四個時間點的“奪寶一元購”互動游戲,這四個節點是四個板塊的交叉點,精美的禮品勾起了觀眾的興奮點,紛紛拿起手機與電視里的主持人展開互動。
3 新媒體助力電視文藝晚會開拓傳播平臺
電視媒介作為大眾傳媒的龍頭和霸主,在互聯網時代不斷丟城棄池。2016年6月,網絡視頻廣告所占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1%,超越了傳統電視媒體,網絡自制節目日漸正規化,開始與電視節目分庭抗禮。相比起網絡自制節目,網絡春晚要來的更早一些,并且發展得更為猛烈。網絡春晚最早是論壇里的網民群策群力線上策劃、線下執行的自發性活動,擁有不少的網絡觀眾。2007年央視春晚為了擴大自身知名度,創辦了第一屆網絡春晚,由此網絡春晚踏上了發展的高速公路,不僅爭奪了央視電視春晚的用戶群體,還被其他電視媒體爭相收購電視播放版權。網絡春晚的成功驗證了新媒體平臺的巨大潛力,為電視文藝晚會開拓傳播平臺趟平了路子。
1)臺網聯動,多屏互動。三網融合的不斷深入讓全媒體媒介環境成為常態,傳統的電視文藝晚會必須借助新媒體平臺才能不掉隊,被大眾所認可。電視文藝晚會要學會互聯網互動方式,吸收網絡文化中的”草根“流行元素,借鑒天貓雙十一狂歡夜、京東雙十一京喜夜等成功的互聯網晚會,在晚會中植入更為有效的互動形式,譬如微信的搖一搖、支付寶的“咻一咻”、新浪微博的“@話題”等,盡可能的吸收網絡觀眾。
2)全媒體覆蓋立體傳播。目前國內主流電視媒體的大型文藝晚會均已實現了多屏直播或多屏播放,不僅在紙媒、廣播這樣的傳統媒介傳播,還要覆蓋到視頻網站、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這樣的新媒體平臺,形成多媒體的宣傳矩陣。據統計,2016年央視春晚的跨屏收視率占到30.98%,2017年央視春晚的跨屏收視率提高到了31.46%,達到了“大屏帶小屏,一屏帶多屏,多屏共振”的效果。
4 結束語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電視文藝晚會創新是一把雙刃劍。電視文藝晚會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來精準描繪電視觀眾和新媒體觀眾對自畫像,定位大眾所喜愛的節目形式和明星組合,然而大數據的搜集和計算也有不準確性,比如隨著移動互聯網使用人群的不斷增多,覆蓋人群的年齡階層逐漸拉大,數據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客觀性偏差。電視文藝晚會可以借助互聯網直播技術實現現場舞臺與熒幕前的觀眾全影像互動,然而技術手段的不穩定性以及互聯網硬件設備的潛藏故障也會造成晚會的突發性事件發生。但是總的來說,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電視文藝晚會的創作中來,是趨勢也是常態,要善于借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入融合,實現電視文藝晚會新媒體創新的常態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公映,羅君臨.試析電視文藝晚會的創作與創新[J].現代傳播,2005(4):135.
[2]李智博.電視綜藝晚會研究——以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3]王磊卿.中國電視晚會品牌創新策略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4]高斐然.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春晚的發展態勢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1997.
[5]張如靜,郭玉真.“網絡春晚”:媒介文化的沖突與共融[J].東南傳播,201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