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倉金
【關鍵詞】 高考;地理;復習;備考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128—01
高考臨近,很多高三學生還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成績。下面,筆者就高考地理復習備考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把握復習方向,使教學有的放矢
學習目的明確,教學針對性強,學生復習效率才會提高。因此,教師要重視對《考試大綱》的研究,重視對歷年高考地理試題的分析和比較,從中發現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和變化趨勢,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題的有關信息,研究復習教學的對策,準確地進行復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把考試說明和高考試題滲透在里面,并體現在課堂上,落實到訓練中。備課時,還要考慮內容的橫向和縱向聯系。高考文綜試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科之間的聯系,這些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涉及,這樣學生在面對跨學科的題目時才能得心應手。每課時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和教學過程,教學深度、廣度、難度、思路與高考要求要對路。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文綜的試題,不難發現其主要特點是:(1)突出考查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內容。(2)加強對學生探索能力的考查。(3)貼近生產生活,聯系重大時事。(4)穩中求變,積極創新。(5)在各學科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設計能力試題。認真仔細地了解考試說明和對高考試題進行研究,能對復習的策略和內容起到導向性的作用,能使教師的教學有的放矢,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倍增。
二、緊扣教材,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
高考試題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因此打好基礎是做好高考備考的關鍵。在復習中必須要重視教材,重視基礎,但是,復習時對學生知識的復習和能力的培養絕不能停留在像上新課時那樣。在復習階段,學生的能力要提升,但要在掌握基礎知識上提升,在應用基礎知識上提升,基礎知識的講練要緊緊圍繞能力。建立以單元或專題為主的知識體系,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能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構建“地理認知結構”,知識覆蓋面要全,在廣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問。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都是在對課本內容進行加工、組合及挖掘、引申的基礎上并吸收鮮活的實際材料而命制的,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復習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縱向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與提煉,沿橫向加強不同知識點的聯系和組合。
三、加強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
近幾年的高考,重視考查地理思維方法,注重方法的應用,注重考查考生應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復習中應加強對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的理解掌握方面,重點要抓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對教材的復習過程中,要結合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深化,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動手寫出單元的知識體系,這是建立聯系的有效途徑,在練習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應用,練要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但要防止學生進入題海戰術。我們應當在練習后特別注意讓學生總結思考,讓學生能找到解題的“鑰匙”。通過精選題目類型進行拓展、變通,充分調動和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沿著學生的思維軌跡因勢利導,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覺性。要不斷總結經驗,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四、創新課堂復習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法改革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和復習的全過程。在復習中我們可以將陳舊的復習模式:“羅列知識點→課堂小結→基礎訓練→總結反饋”,逐步轉化為“明確學習目標→創設學習情境→引導探究學習→師生共同小結”的復習模式。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要講聯系,講本質,概括提煉出規律,加強對方法和能力的指導,使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練習課要選好題,要精選,要恰到好處,既符合要講的知識內容,又能給學生不同程度的啟示與收獲;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真正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講評課要加強針對性,緊扣命題思路和答題思路,優化講評過程,切忌無針對性,不能簡單對答案、就題論題而是要善于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給學生指點迷津,同時深化考點。
(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考改革下對高中文綜教學策略的研究 》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16]GHB0772)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