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謝深標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其對學生的體能素質和體能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新課改下,我們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體育教學。
【關鍵詞】教學策略 合作教學 個別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7
初中體育旨在使學生掌握基本鍛煉知識,學會體育鍛煉技能,健全身體素質,完善發展結構,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基礎的前提下,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加全面的人才。新課程改革下,初中體育教學也不斷變革,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設計更加多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組織體育活動,豐富教學環境,促進體育教學順利進行,這離不開教學策略的轉變。教學策略是比較綜合性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教學媒體和教學工具等進行有效篩選,對教學環境進行設置,力求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綜合設計。以下,筆者論述幾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對其他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合作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完善,合作在生活和學習的諸多領域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初中體育教學也要把合作作為必要的教學內容和手段進行綜合考量。合作教學策略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是對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之突破,合作教學關注學生的主體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樹立合作理念,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增強人際交流能力,在合作中增強體育鍛煉技能。那么初中體育教師如何開展合作教學呢?
(一)分組是開端
合作教學需要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的方法和依據直接影響后續的合作效果。教師的分組要秉著公平、公正、正確、科學的原則進行,使小組之間的差異盡可能縮小,需要教師在對班級整體學生身體素質和性格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展開。例如,班級中有的學生擅長田徑類項目,有的對球類活動感興趣,有的喜歡趣味性運動,教師只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會導致班級教學難以維持,小組之間產生巨大分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身體素質,使小組內成員之間相互彌補,互相激發,使小組間的能力和素質基本均衡,這樣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才更加平衡有效。
(二)開展合作活動
教師要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就必須開設合作課程,使學生在真實的操作環境中得到發展,在實際鍛煉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例如,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班級體育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舉辦學校運動會或者班級拔河比賽等活動時,體育教師要配合班主任教學,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又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贏得班級活動的成功,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享受合租帶來的樂趣,在合作中發現自身的不足,找到自身的優勢,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自覺進行自我完善。另外,在課外實踐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開展合作教學,組織合作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舉行友誼賽,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活動氛圍,而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小組成員有效設計組內人員分配,使合作更加高效。
(三)指導學生學會合作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但是缺乏合作技巧,教師要在合作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合作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合作質量,使學生具備自主設計合作的能力,為其今后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很多教師在學生合作的時候都不聞不問,導致合作效果低下,合作不明顯,學生的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師是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和建設者,例如,在學生合作進行接力賽跑的時候,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個體的體能特點進行接力棒的分配,思維靈活、運動靈敏度高的學生可以在第一棒,起跑速度快,可以先發制人,占據優勢,而爆發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第四跑道上,最后進行沖刺,使學生學會有效組織合作,發揮人員優勢,避免個體的劣勢,從而提高合作水平。
(四)師生合作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教師也是合作教學的參與人員,教師不僅僅是指導者和組織者,還是合作的參與者,也是合作的成員,因此教師要多設計和學生互動合作的教學項目,有效組織活動課程,密切自身與學生的合作,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合作問題,還能以自己的實踐啟發學生如何開展合作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小組進行合作的時候,作為流動成員,幫助小組克服困難,或者與學生共同完成體育運動,增進師生關系,或者和學生共同設計活動內容,充分尊重學生的活動需要,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針對具體活動互相促進。
二、個別化教學
個別化教學是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教學中對學生個別素質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是均衡、統一的人才,而是在允許學生的綜合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別化發展,使學生培養自己的特長,找到自身的優勢,發現自己的專長,甚至可以初步培養專門型人才。并且,學生在遺傳素質、性格特征、興趣、信念、意志、毅力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進行教學,就必然采取個別化教學,使優秀的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使暫時滯后的學生有提高的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和權利得到恰當的發展。
(一)教師要制定個別化教學方案
初中體育教學不能流于形式,上體育課不等于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就只讓學生跑跑步、壓壓腿,而是要真正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獲得個別提高的歷程,使體育學習成為學生個別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每個學期開始,教師首先要結合這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制定具有特色的體育活動內容和主要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到班級中個體發展的特點,盡可能采用符合學生發展特色的教學內容,使活動豐富多樣,可選性強,接著再針對個別特殊學生制定個別化發展規劃,例如,班級中如果有較多同學都對籃球感興趣,教師自然要多開展籃球課,但是也要兼顧個別女生的發展需要,設計靈活的體育活動,小范圍開展趣味活動,組織游戲等,允許學生在基本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自由提高,使個別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激發。
(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門指導
初中體育教師有義務為國家發掘人才,培養體育鍛煉的人才,教師要善于發現個別優秀的學生,對其進行專門指導,使學生有機會獲得更好地鍛煉,提升專業技能,初步形成自我提高的意識。例如,有的學生對乒乓球和足球運動很感興趣,能力較強,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接受專門指導,發展專業素質,今后或許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既要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要培養個別化人才,使所有的學生都享有發展的機遇,為其學習和生活創造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