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佈信
摘 要:在養殖中,羊容易產生各種疾病,導致養殖戶經濟效益降低。由于引起羊疾病的原因較多,故本文研究了羊常見疾病的發病特征,并提出相應防治措施,旨在指導養病治療與預防,供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詞:羊病;治療;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21
羊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疾病,通過觀察羊養殖中的總體病情發現,羊病可分為3種類型:普通疾病、傳染性疾病、寄生類疾病。羊病威脅羊健康,防治很重要。要針對養殖中羊發病原因,提出預防措施。
1 常見羊病及其治療
1.1 普通病及其治療
羊普通病集中范圍廣,包含內科與外科等,產生病癥主要原因在于,飼養不科學,羊營養代謝不均衡,常常表現出擴散性的特點。尤其內科疾病中比較多見的腸胃病,會使羊精神不振或食欲減退等,如果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死亡。針對腸胃炎,服用0.5%痢菌凈液50~100mL/次,靜脈滴注5%葡萄糖500mL,喂服止瀉克痢粉8~15g,2次/d[1]。
1.2 傳染性疾病及其治療
傳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支原體、細菌等引起,多在動物體內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及致病因子,極大損傷羊的機能。如果出現感染,會致使羊大量死亡。傳染性疾病較為復雜,如,羊群胸膜炎就是其中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治療時,采用九一四0.5g、靜脈滴注5%葡萄糖300mL,配合紅霉素2g。間隔5 d,用藥1 次。
1.3 寄生蟲病及其治療
寄生蟲寄生在羊體內,會導致羊出現寄生蟲病,這種疾病表現出季節性特征與群發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威脅羊健康,對羊帶來較大毒副作用,吸收羊營養物質,極易損傷羊器官,導致羊出現繼發性疾病,會有營養不良情況出現,嚴重時,會導致羊的死亡。其中,以肝片吸蟲病較為常見,該疾病容易出現在溫暖環境中,引發其它寄生蟲病的出現。所以,在治療這類疾病時,要以硝氯酚口服方式進行治療,結合羊具體病情及個體差異等,服用相應的劑量。
2 常見羊病的有效預防
2.1 強化日常管理,有效消毒環境
消毒是預防羊疾病的基礎性工作,在預防羊疾病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先要消毒羊場地,以常規方式實施消毒,采用聚維酮碘與戊二醛等,以用藥說明指導用藥。噴灑羊場及墻壁等。春夏季節消毒羊場3d/次,秋冬季節消毒羊場7d/次。當處在病情流行期間,消毒羊場1d/次,配合使用2種不同的消毒藥物,消毒效果較好。隔離患病羊只,使用火堿、過氧乙酸一些藥效強的消毒藥物充分消毒疫羊環境。如病羊死因不明,不應私自丟棄或剝皮,要采取高溫消毒或焚燒處理,避免疾病感染。羊群繁殖采取優良品種,根據羊品種性別等的不同,給予相應的飲食量。如果是幼羊或哺乳期的羊,要進行特殊補飼。
2.2 進行日常消毒管理
嚴格處置病羊感染的器物等,將病羊感染率控制在合理范圍。結合消毒藥物使用方式及計量不同,實時消毒羊場地,噴灑要均勻,每年消毒羊場地不少于3次,如果疫情較重,增加消毒車,多次護理,做好當天消毒工作。
2.3 實施免疫接種
為有效控制羊病,科學接種羊群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嚴格依照接種程序進行接種,結合養殖場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接種措施,還要搞好檢疫與監督的工作,運用合理的檢疫手段,監督病羊,防止疾病蔓延。特別是在常規養殖過程中,監督并檢查所有養殖環節,密切留意羊群出現的合群情況。先檢疫確認,證明是健康羊后,方能混群飼養。當檢疫中出現了不健康的羊,要將其進行隔離,實施觀察,采取緊急免疫接種,避免羊病大范圍蔓延。
2.4 及時上報疫情
當羊場出現疫情,馬上上報給相關部門,將病羊隔離起來,單獨飼養,避免其與牲畜和人接觸,消毒病羊用具及糞便等。如果未經獸醫確認,病羊不要隨便殺掉,對經過檢查的病羊,宰殺后,將其尸體掩埋,控制疾病蔓延。
2.5 開展健康教育指導與宣傳
活體羊在產地檢疫及流通監督上較為脆弱,致使羊病范圍擴大。為此,要搞好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配合社會媒體,強化宣傳力度,切實搞好預防控制管理工作。由于媒體傳播有及時、迅速、范圍廣等優點,故可采用媒體進行宣傳。養殖戶要樹立憂患意識,加強疾病預防學習,將養殖人員專門組織起來,開展養病預防培訓,只有養殖戶自身養殖專業知識過硬,在具體養殖中,才能為羊群提供安全保障,創收巨大經濟效益。
3 結束語
羊病的控制尤為必要,要采取各項措施有效開展治療與預防工作,考慮羊場實際狀況,依照國家程序開展接種工作,確保接種的嚴格性與合理性,強化檢疫力度,采取各種形式診斷病羊,徹底治療病羊。
參考文獻
[1]李寶華.常見羊病的治療和有效預防[J].當代畜牧,2014(32):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