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華
摘 要:數學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極為普遍的一種現象,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數學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維,提示學生學習重點,給予教師反饋信息,培養學生參與能力,聯絡新舊教材等功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策略
提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提問是教師為達到某一目標、任務所采用的經常手段和行為方式。課堂提問是各科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針對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課堂提問藝術,苦心鉆研、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才具有實際效果,實用價值,因此就課堂提問談談幾點膚淺的認識和見解:
一、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促使學生產生無限學習動力的源泉,而提問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如,在講解“圓的認識”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各種各樣的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視頻,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生觀看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汽車的車輪被設計成了圓形,而不設計成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狀呢?”因為這個問題與日常生活非常貼近,所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正是抓住了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地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能在后續學習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二、捕捉發問時機,保證提問的有效性
在知識的關鍵和本質之處及時提問,可引導啟發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把學生帶入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促使他們積極思考,順利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數學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以科學性和邏輯性為主的,很少考慮興趣和注意,而數學教師必須在不影響科學性和邏輯性的條件下,考慮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教師把握提問時機的立腳點,應主要放在理解教材內容的需要上。另外,教師還要注意,什么情境下問什么問題。在一節課的不同階段,學生思維的緊張程度是不同的,教師要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推進,適時調整自己的提問。
三、課堂提問應該注重互動性
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明確的是課堂提問的核心是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在推動課堂教學發展的同時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將課堂提問當作一個形式,而應該注重其互動性,要讓學生與教師在相互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發揮課堂提問的真實效力。例如,在《相交與平行》這一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相交與平行的區別和聯系,并應用兩者的概念解決現實中的數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提問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分析和探究。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交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思考和分析,幫助學生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做好有效的課堂總結,要通過課堂總結和教學評價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和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交流,這就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同時,教師通過課堂總結以及教學評價真正參與到課堂提問教學中,加強了師生的互動與交流,使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四、要適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評價
以往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上經常會聽到“不錯”、“很好”、“再想想”等評價語言。剛開始時的確有一定的激勵性,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課堂上的評價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即使學生的回答有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同時,教師的評價還要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念,讓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微笑、撫摸、注視的眼神、點頭等體態語言給學生以激勵、啟發或肯定,也可以直接評價學生的回答,但是要客觀、公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并由此產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具體說來有四點需要注意:一是注意傾聽、尊重學生;二是注意期待、信任學生;三是注意鼓勵、賞識學生;四是注意寬容、理解學生。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學工作者根據所處實際環境不斷總結和改進。在新課標的引導下,課堂教學提問是與之相適應,為其服務的重點之一,要求教學工作者不斷地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深入了解,全面把握整體學生求知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去探究、去挖掘更好、更富有創造性的課堂問題,是咱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參考文獻:
[1]林宜照.課堂教學提問策略新探[J].基礎教育研究,2007(11).
[2]蔣志榮.課堂提問的技巧與方法[J]. 成功(教育). 2008(08)
[3]衛倩平.關于課堂提問的元思考[J].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 2008(Z1)
[4]安國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藝術[J]. 成功(教育). 2008(03)
[5]劉玉蘭.課堂提問也要講究藝術[J]. 職業. 2008(08)
[6]徐永紅.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智慧的缺失[J]. 教育科研論壇.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