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娥
【內容摘要】當前階段,微課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群體在實踐應用中深入探索。文中簡單分析了高中地理微課教學的特點與優勢,深入論述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微課設計與教學方式這一內容,以期可以有效推動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 地理課堂 教學 微課設計 教學方式
高中生的學習任務數量較多,學習時間與精力卻十分有限,因此需要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用微課,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高中生整體的學習能力。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全面突出學習內容
微課教學視頻,主要是圍繞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知識點、學習難點或者是學生容易產生混亂的知識,不僅有效創新改革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間接解決了課堂教學模式守舊的問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2.短小精煉,教學效果顯著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微課視頻,通常情況下視頻時長不超過10分鐘。高中地理教學任務比較艱巨,時間較為緊湊,具備強烈目的性的微課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探究的主要工具。若是學生對學習問題存在疑問,可以再次進行觀看此視頻解決學習疑惑。
3.積極融合其他學科知識,全面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
在制定微課教學課件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融合地理學科知識與自然、社會、經濟等內容進行融合,結合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精心設計具有可實施性的微課課程,以此來有效實現知識的滲透教學,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構建地理知識框架。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微課設計與教學方式
1.積極研發校本微課資源
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利用微課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創新研發適宜本校地理課程教學的微課課件。其一,微課需要與本校所選用的地理教材相匹配;其二,微課教學視頻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發展情況。在使用微課過程中,教師選用的微課題材需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地理知識真正活躍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如,教師在教學《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這一課時,這部分知識學生在初中階段基本沒有學習過,因此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同時知識本身的難度也大,對高一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在課堂中應用其微課。不論是高中學校還是地理教師都需要積極開發校本微課資源,使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系統課程。不僅可以有效縮短教師的微課課件制作時間,將地理教師從繁瑣艱巨的教學重擔中解脫出來,同時進一步保障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高中生。同時,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創新研究微課模式,以此為微課教學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2.利用網絡媒介,自主構建微課資源庫
微課資源庫的構建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但若是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其資源庫的構建將會簡單許多。其構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其一,利用網絡,創新構建微課網站,教師將微課視頻上傳至網絡,以便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其二,充分利用微博這一信息網絡分享平臺,有效發布微課。微博自身具備文字、圖像、影像自主剪輯的功能,便于地理教師高效的制作其微課課件;其三,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發布微課教學資源。
3.結合差異性教學
每個高中生都有自我獨特的學習特性,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由于自身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甚至是成長環境等因素的作用,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存在諸多差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依據班級中學凸顯出的學習個性,結合微課資源展開針對性教學。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過去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地理教師將所有的教學精力都放在集體教學上,沒有顧忌到學生個體,微課教學則可以將教學的主體充分轉換至全體學生。
如:《地球的運動》這一課時,黃赤交角的大小以及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地方時差等內容,一直都是困擾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難題,教師苦惱不知如何展開此知識的教學,學生則不知道應該從哪一個視角著手。基于此種情況,教師需要及時設計相應微課課件。視頻緊緊圍繞地球的運動進行展開。利用微課視頻使每一個學生可以結合自我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反復觀察,逐漸理解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現象,并掌握不同緯度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等。運用微課有效彌補學生的學習不足,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