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波
每當學期開始,語文、英語辦公室前的走廊便會門庭若市,學生或單槍匹馬,或三五成群,或摩肩接踵,紛紛到辦公室進行默寫。不僅語文、英語如此,歷史、地理,甚至化學、數(shù)學等科目也無一例外。全員默寫的現(xiàn)象不僅普遍,還甚為流行。
在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報告會上,一位演講者看似戲謔地講道:“有學生甚至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去食堂找化學老師默寫。這是化學老師的魅力啊。”臺下一片哄笑聲。這樣的哄笑聲若是傳到那位化學老師耳里,不知道他會有什么樣的滋味。于我而言,它是一記警鐘,刺耳苦澀。
回憶多年前,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只有英語一門學科需要默寫,每節(jié)英語課一般需要默寫十個單詞,而其他科目跟默寫則是搭不上邊的。反觀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科目都要默寫,越到考試前,默寫的頻率就越高。為什么現(xiàn)在默寫那么受“歡迎”?因為默寫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教學檢查手段之一。默寫的內(nèi)容一般是簡單的陳述性知識,如古詩文、單詞、公式、歷史事件的時間等。通過默寫,教師能夠迅速地了解學生是否已經(jīng)完成對知識點的記憶,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到位,便可以讓學生重復記憶和操練,直至掌握到位為止。
在考試中,默寫類的題目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學生若記不清楚、不熟練或?qū)懥隋e別字,就會丟掉分數(shù);學生若記牢了,就能拿到分數(shù)。因此,默寫類題目的得分差距較大,是兵家必爭的“拉分題”。教師為了任教班級學生的成績不落后于其他班,便會嚴格地要求學生進行背誦、默寫。一旦有教師要求學生背誦、默寫,其他的教師也必然會加入到默寫的行列。教師也害怕,害怕考試的時候,學生默寫類題目的分值被其他班級拉開,也擔心自己不讓學生背誦、默寫的“與眾不同”,擔心成為獨特的“那一個”。最終,從眾心理和分數(shù)效應就導致了教師在默寫上樂此不疲。
另外,弱勢學科、非主科學科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學生往往認為這些學科學之無味,但棄之不可。因此,默寫成為了這些學科“刷存在感”的利器。為了提高學科的存在感,避免被學生“遺忘”,增加學科在學生心中的“分量”,科任教師別無他法地選擇通過默寫來促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維系學科存在感。
但是,單純的默寫,尤其是考試前的各種默寫,所導致的惡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反復的默寫會大大降低學生的主動學習。在“布置默寫——檢查反饋”的條件反射中,學生會逐漸變得依賴默寫,一旦離開了默寫,學生主動完成學業(yè)任務的積極性就可能降低。越來越多的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檢查,原本學習能力強、善于主動學習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依賴默寫。從學習本質(zhì)的角度來說,這種在無形中變主動為被動、變自發(fā)為檢查的做法,極其容易對主動、高效、樂學的學習習慣造成致命影響。一旦默寫所產(chǎn)生的刺激不再,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又該如何保證?
其次,過度默寫不僅將學生置于被動學習的境地,也破壞了良好的教學生態(tài),導致了學生之間惡性的分數(shù)競爭。為了學生的分數(shù)、成績不落后,教師們紛紛舉起默寫的大旗,不背得滾瓜爛熟誓不罷休。這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但過度的默寫已經(jīng)將單純的知識默寫異化為分數(shù)較量的工具,將學生和教師的關注點從學生的知識建構、個性發(fā)展轉移到分數(shù)、成績的絕對提升上。真正的教學是學問的教學,而不是分數(shù)的競爭,是思考的教學,而不是默寫的較量。我們從不反對必要的、適量的默寫,但堅決反對與分數(shù)掛鉤的、過度的、瘋狂的默寫。
最后,高頻的默寫打亂了學生學習計劃,破壞學習的整體性。默寫的質(zhì)量,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保證。在學生之間瘋狂的分數(shù)競爭下,學生、教師只能通過不斷的重復默寫練習來增加默寫準確性,保證默寫的質(zhì)量。瘋狂的分數(shù)競爭導致了高頻的默寫練習,而高頻的默寫練習則將學生的早讀課、實踐課、活動課、自修課、午休、晚自習等大量學習時間擠占,使得學生已經(jīng)安排好的學習計劃被打亂,嚴重損害了學生的休息權利,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消化過程。從本質(zhì)上說,這是一種對學生正常學習過程的干擾,這看似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實則卻導致了學生的片面化發(fā)展和“倒退式”發(fā)展。
懷特海說:“教育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細節(jié)的過程。”但教育并不需要過度默寫的“耐心”,也不需要“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的機械重復。教育真正需要的是回歸樸素,點燃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火焰,靜待花開的聲音。教育不應僅僅是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