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順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點
1.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時常思索的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講“三角函數的圖象變換”時,教師可以運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振幅變換( 變化)、周期變換( 變化)、相位變換( 變化)所對應的函數圖象變化過程,加深學生對于三種不同變換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函數的興趣.又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明暗色彩變化,并引入動畫,產生用“面”去“截”一個立體圖形的“截”的過程;一個立體圖形側面展開的過程;把一個平面圖形折成空間圖形的過程.然后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思維跟著“過程”走,從而突破課堂教學難點,增大教學容量,培養學生的直觀能力.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數學有兩大難點:函數與立體幾何.以往教師對這兩部分知識較難做到實驗模擬.現在可以在選擇相關軟件的基礎上,設計有關課件用于計算機模擬實驗,并可多次重現,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這樣,使各類幾何體和函數圖象能在動態的狀況下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
2.化靜為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系.例如,在講“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做”,完成意義建構,探究橢圓構造的方法,以及橢圓和其他圓錐曲線(雙曲線、拋物線)的聯系.又如,在講“函數單調性”時,由于函數單調性既是概念又是性質,學習的本質是要學生經歷一系列的內部思維轉換:觀察對象(函數圖象)—自然語言描述(“在區間A上,y隨x的增大而增大”)—數學語言描述(“對于任意的x1,x2∈A,當x1﹥x2時,都有f(x1)﹥f(x2)).利用計算機演示函數的變化趨勢,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函數的存在,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體現學生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
3.豐富課堂容量,提高練習強度.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比常規教學容量多.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講授的知識量也是有限的.而每堂課的強度是非常大的,在這種時間與練習量不成正比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在新授課結束后,總有一些跟進性的練習.如果把這些題利用電腦顯示在屏幕上,就能節省板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使學生得到更多練習機會.
二、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實現
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普通多媒體課件一般采用的是Authorware、方正奧思、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等軟件制作的;而網絡多媒體課件一般采用HTML語言(超文本語言)、java語言等來編輯制作的,其中Microsoft Frontpage、Macromedia Dreamweaver、Macromedia Fireworks、Macromedia Flash等軟件是經常使用的.無論普通多媒體課件,還是網絡多媒體課件,其優勢的實現與否關鍵在于,課件的設計、使用是在怎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的.它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美學、計算機應用等學科和領域.一般課件編制的流程可分為選擇課題、確定目標、創作稿本、收集制作素材、編制程序、調度運行等環節.
2.硬件設施的實現.(1) 校園網絡.校園計算機網絡即校園網,是多媒體教學直接的應用工具,它是一種學校內部專用網絡,其根本目的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先進實用的計算機網絡環境.校園網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高速主干ATM網的建設.②中心網站的建設(包括眾WWW服務器、電子郵件服務器等多種服務器).③計算機機房和多媒體教室等子網的建設.④主干網與Internet相連.⑤各子網或單機與主干網相連.(2) Internet網絡.通過Internet網絡,能夠實現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
3.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課堂討論和教師答疑是教學中的主要環節,也是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所在.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進行自學;也可以通過網絡或學校的數學論壇與同學和老師討論交流;還可以利用網絡在師生間進行相互交流,實現實時反饋,及時答疑.
總之,計算機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而且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日益完善,多媒體教學必將發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