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英
摘要:微課,顧名思義就是微型課程.微課是根據新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時間和教學方式的要求,以視頻作為傳播的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微課形式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初中物理教學
一、微課的作用及特點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網絡的接受程度進一步加深.在這種情況下,微課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微課以其課程講解時間較短,內容簡潔精煉,使用方便,資源多樣,情景真實,主題突出,具有趣味性等優點進入當代教師和學生的視野.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雖然初中時期的物理教學注重的是基礎性教學,但是初中物理仍然包含大量的重點和難點,很多知識點不能完全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在現代教學過程中,純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就需要微課幫忙.微課主要是由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視頻組成的,包括上課的知識點、重難點以及課外的視頻資料.這些微課內容的設置,就是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設主題明確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具體方法
1.利用微課導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是一門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經常通過一些實驗來解釋和驗證課本中的理論和知識點.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物理知識與規律.但是由于教室的環境以及其他的實驗安全性問題等,導致有很多實驗不能演示給學生觀看,從而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懸念,并引出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和課本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大氣壓強”時,教師可以先將課本中出現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和瓶吞小球等實驗在實驗室中提前拍攝.因為馬德堡半球實驗是不能做到現場展示的,所以學生對此實驗并不感興
趣.但是經過觀看真實的實驗操作,使學生得到強烈直觀的感受,“為什么馬德里半球實驗”中會出現這種現象?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又如,在講“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可以提前在實驗室中將空箱變物和在水中點小蠟燭等有趣的小實驗進行微課拍攝,在上課時直接播放.這樣,既節約了課堂實驗的時間,又直觀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該注意不能過分依賴微課視頻,要做到講解與微課視頻播放相結合,有效把握課堂節奏.
2.利用網絡微課資源,突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難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僅憑教師一個人做不到將課本知識講全面、講透徹,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尋找相關的微課資源,引入微課教學作為相關課程的補充資源,并且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機械運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章有關運動快慢以及運動平均速度的測算等教學方面的重難點上網尋找相關的微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講解本章的基礎知識,在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活動后,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有關運動快慢以及運動平均速度的測算的微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機械運動”的實質性內容,并且對原有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即通過其他教師的教學觀點對物理知識進行再次理解.在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后,學生就能掌握運動速度測算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補充速度測算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播放微課視頻具有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引起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3.利用微課視頻,可以重現一些經典的物理實驗.初中物理課堂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師要演示各種實驗,有的簡單,有的復雜,有的非常耗時,有的則需要很多器材,有些實驗只有在實驗室才能做好.但是教師有自身的教學任務,不可能將所有的實驗一一演示,然而缺乏實驗的物理課堂是枯燥乏味的,純理論的物理知識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實驗現象作為抽象知識的具體化,不能省略.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事先將上課所需要的實驗在實驗室中進行演示、進行拍攝,并在視頻中做一些講解和解釋,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不僅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還能夠讓學生了解實驗的整體過程和現象.此外,視頻還能夠被反復利用,制作成長期有效的教學資源進行保存,也有節約資源的效果.例如,在講“平面鏡成像”時,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比較復雜而且費時,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教師可以提前在實驗室中錄制好過程,并且在關鍵處標好文字說明,利用微課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最終達到與上課做實驗一樣的效果,鼓勵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提出問題,利用微課視頻活躍課堂氛圍.
4.結合物理教學的重難點,充實備課的實際內容.雖然初中物理教學重視基礎性,但是由于物理課程本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能夠做到有效講解,但是難點教學的最佳方式就是借助微課教學進行展示,不僅能夠節省教學時間,而且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例如,在講“光現象”時,對于成像規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逐步推導和講解其基本原理,再進行細致總結,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設計“光現象”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通過實驗方式簡單直觀地展現成像規律,并將課堂總結的內容以高效的講解方式進行微課錄制,既給學生直觀學習的印象,又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等具體操作,讓學生以自己的經驗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不僅使學生有效了解基礎知識,而且保證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時間,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5.利用微課,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做好梳理總結工作.微課不僅僅適用于教師錄制有關物理實驗的視頻,還具有鞏固課堂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總結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實驗充滿興趣,可能導致學生容易記住實驗現象,但記不準實驗原理的現象發生.另外,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認為物理實驗更加重要,所以對物理實驗講解的比較詳細,而忽視了對物理原理的詳細解釋.因此,在每節課堂結束時,教師應該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利用微課的教學形式,將所學知識點進行串聯,展示出知識結構圖,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例如,在講“摩擦力”時,由于摩擦力中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難理解,教師可以進行有序歸納,再通過微課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重現一些物理實驗,充實備課的實際內容,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孫既宏.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的策略措施.新教師教學,2015(35).
李峰.初中物理“微課”教學的特點及改進措施.理科講堂,2014(11).
崔忠元.對初中物理微課的探究.學周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