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林婥琴
摘 要:隨著當今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逐漸重視,書法課程已成為中小學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接下來如何根據《中小學書法指導綱要》結合教材上好書法課是每位書法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根據這一現狀和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的主要精神,試從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對聯教學來探究這一課題。
關鍵詞:小學;書法對聯;教學
在對華文出版社出版的書法教材進行研讀時,注意到六年級上冊第二部分的對聯授課時間是在第一學期的末尾,此時正接近年尾,之后就是盛大節日——春節,而春聯是春節中必不可少的傳統文化元素,與我們的課堂聯系起來,使對聯這一課顯得有些特別。“春聯是對聯分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濃縮了‘年文化的精髓,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數不勝數的單項文化‘符號中,春聯的地位和意義無疑是十分突出的?!盵1]在筆者的家鄉,一年的最后一天,置辦好所有年貨,最后一項戶外事項就是貼對聯。在父輩那一代春聯還是由村里字寫最好的長輩來執筆書寫,他們在村里的地位一般都很高,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像他一樣。時至今日,現成的春聯比比皆是,對春聯的形式內容也都不是很在意,春聯的書寫也逐漸減少,不僅僅是春聯書寫知識失去的,更是對文化文字的遺忘。2011年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見為書法教育的再次普及帶來了曙光,現如今,大多數學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書法教學。結合生活中的節日進行書法教學不僅體現了書法的實用性,更是提高學生學習書法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法。
如果說春聯是“年文化”的代表,則對聯就是社會的縮影,在民間對聯也被稱為“對子”或“楹聯”,是書法作品中常用的傳統幅式,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場合。關于對聯的社會活動也有很多,例如全國楹聯書法展已經舉辦了七屆,各種形式的對聯書法作品征集活動也不勝枚舉,尤其是在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張貼春聯,春節之前下鄉送春聯的活動也很多。在中小學書法課程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個版本的書法教材都有提及。本文就華文版的書法教材,以書寫為基本途徑,探討在書法課程中對聯教學的方法。
一、書法對聯教學的重要性
(一)中華傳統的文化傳承
對聯的起源,尚無確切的時間,其中有觀點認為是產生于唐朝,其依據是近年來發現不少寫于唐朝時的對聯?!袄缟轿魈瓡x祠貞觀寶翰中,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對聯: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除此之外,據考證,唐朝除白居易以外,唐代詩人都有名聯傳世?!盵2]此時的對聯也多用于上流階層,而真正流傳到民間可以說是到了五代。自古以來,新年之時有許多鎮鬼驅魔的習俗,在桃木上畫上符咒和神荼、郁壘兩個神像,再將其掛在門上也是一種習俗,而這種習俗傳到五代之時,后蜀主孟昶題“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于桃符之上,成為第一幅春聯。另外在許多名勝古跡中我們也可看到許多歷史中的文人墨客留下的對聯。“21世紀初,中國國務院把對聯習俗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盵3]對聯習俗在有漢字的地方得到傳承,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書法學習的重要環節
對聯是小學生學書法比較容易掌握的幅式。首先,對聯的字數可多可少,學生可以選擇字數較少的對聯進行集字訓練,之后可逐漸增加字數。其次,對聯結構比較單一,小學生易掌握書寫規律,從而提高學習書法的積極性。最后,對聯的實用功能較強,對于寫的較好的作品可張貼出來,還可以鼓勵學生贈送親朋好友。
(三)個人思想的重要體現
對聯既是書法的一種表現方式,也是書法表現的內容之一。對聯有較強的語言性,從對聯內容選擇和創作中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個人的欣賞水平或者感情傾向,用簡短的篇幅表達書者的思想情感。近代畫家張大千先生曾寫過這樣一幅對聯:“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倍潭虄删湓捀缓芾恚磉_著張大千先生為人處世的態度。
(四)社會生活的廣泛實用
對聯的應用十分廣泛,各行各業也都用對聯來渲染氣氛,廣而告之。對聯不僅僅有語言的吸引力也有視覺上的吸引力,寫得好了會讓人過目難忘,留下深刻印象,故它經常被應用到各個地方,親朋好友之間也經常通過贈送對聯加深感情。
二、書法對聯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對書法教學的重視,使得書法知識得到普及,但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首先,專職的書法教師較少,之前書法教師的培養畢竟是少數的,在大規模地開展中小學書法課程時,必然會出現教師資源短缺的現象,以致出現很多其他課任老師兼職書法教師的現象。以至而書法課程具體實施時,會給任課教師帶來一定難度。
其次,在中小學的課堂中書法對于大部分學生們來說也是既陌生又熟悉,學生易有不耐煩的心理。需要教師從各個角度啟發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書法的魅力。這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對書法知識的掌握提出了較高要求。
三、對聯教學設計
(一)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對周邊的事物敏感,有較強的表現欲,在教學中適當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面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書寫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對毛筆柔軟這一特性的體驗和對作品中空間的控制,合理適當地進行教學引導,以使學生掌握實用的對聯書寫。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書法知識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寫了很多單字練習,在六年級時開始整幅的訓練,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但對聯的練習比較容易,學生較易學習。
(三)教材分析
在華文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級上冊的書法教材中,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總概括書法作品的成幅習作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書法作品的實踐指導;第三部分延伸拓展書法作品,有關匾額的制作;最后一部分是對四川書法家的介紹。本課是第二部分的書法作品實踐中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對對聯的幅式和章法有了簡單地了解,在傳授本課知識時更多地是講解書法中對聯的文化和具體的形式分類。
(四)教學過程
關于對聯的教學,筆者會用兩節課的時間來講授,第一課時主要以簡單講述對聯的文化背景與形式為主。由于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在小學語文課中有較多講解,在書法課上對對聯的文字性講述則較弱。此課時主要分為兩大板塊:認識對聯和設計對聯。第一板塊包括導入、欣賞名對、了解應用和形式。講授新課之前,學生對于對聯需要有相對統一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在認識對聯的方面有交集,才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理解的交流,課堂即成為思維的轉換站,故筆者在安排教學設計時會將導入作為一個生活積累的發現窗口,在同一認識中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這節課中對聯應用的生活來源。
《荀子》一書中的勸學篇講道:“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痹趯胫?,搜集到的學校周邊,本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對聯,整理成PPT的形式,在搜集資料時注意對聯的類別,不可單一,與新授內容聯系起來,潛移默化地將學生帶入學習對聯的情境中,同時使學生在生活情景中感受對聯的魅力。
在整體地了解對聯之后,接下來是對一副對聯的具體欣賞。所舉的例子是康有為的“龍臨法座聽禪偈,鶴傍松煙養道心”,分別從書體、內容、款式和對聯的對稱性四個方面欣賞這副對聯作品。在筆者看來,對聯的魅力在于寥寥數字,音韻和諧,將主題表達得十分明確,在書寫對聯時也要注意連貫和對稱。在講述對聯形式時注重其整體的布局,由于對聯分為上下聯的獨特性,強調對聯書寫時的對稱與統一。在形式上也有其獨特的地方,根據書寫內容,字數可以有不同種類的形式選擇。列舉出來的三種樣式也是較為常用的,即常式、龍門對和琴式。這三種常用的形式是根據落款的字數對整體空間進行合理安排,使作品整體效果達到和諧。
本課的第二個板塊是設計對聯,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有一定知識基礎后,開始講授對聯的書寫步驟,與之前教學中的集字相同,書寫內容的確定、書體的選擇以及每個字的位置大小的確定,在書寫之前就要想好。此過程可以以小稿的形式表現出來,以課本中的“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為例,確定所寫內容為五言對,出自唐朝張蠙的《登單于臺》,意思是“太陽從地里升起,黃河從天上發源”[4],首先明白所寫內容及表現的意義;再從形式上設計整幅的樣式,其中包括正文的字距,落款的位置和內容;單鉤時再次強調對聯的連貫,對稱及整幅作品的整體效果。
第二課時主要以實踐為主,由示范寫對聯,寫對聯和展示對聯三部分組成。本課將上節課所講內容落到紙上,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在教師示范時就要提醒學生注意上聯中的“地”相對于其他字的結構較為復雜,考慮整體效果上要區別其他的字;“外”字的字形穩定性需要特別注意,書寫時將筆畫做稍稍的修改,以保持字的穩定;區分“來”“天”和“外”中捺的寫法,并注意落款的位置及整體的協調。
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互相點評,再由小組討論選出較好的作品,并用學生代表發表小組意見,通過學生之間的點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作品的評述能力,也鍛煉學生的眼力,學生具有看到每幅作品優缺點的能力,從而使自己的書寫技能有所提高。這樣的互動環節也使老師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而有針對性地講授。
在課后的書法活動中,提供幾副字形較為簡單的春聯給學生,用課上的方法,讓學生嘗試寫一副春聯,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自己寫的書法作品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結語
對聯承載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入對對聯的學習,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根據《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基本理念:“書法教育既要重視培養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還要滲透美感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盵5]對聯書法練習可以體現這一理念。通過書法對聯的學習與訓練,從中感受對聯中的對稱美學,也使中國人講究均衡的審美感受,從對聯切入審美教學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董玉梅.春聯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傳承芻議[J].太原.山西大學,2009.
[2]歐明仁.談對聯教學[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尹繼蘭.對聯與語文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4]歐陽中石.書法.教材六年級上冊[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4.
[5]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