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行業協會腐敗的表現、成因與治理

2017-04-24 17:07:16黃建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類型治理

黃建

關鍵詞: 行業協會;腐敗;類型;動因;治理

摘要: 受制于生成路徑、管理模式、制度安排以及資源供給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行業協會在運作和管理中發生了違法、違規和違章行為以及相當數量的權力交易、權力異化、權力尋租案件,違背了自身的治理宗旨和責任定位。厘清行業協會腐敗特點和形式表現,挖掘其產生的根源,有利于行業協會的健康、良性和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D523.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12435(2016)06072107

Key words: business association; corruption; type; motivation;governance

Abstract: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path generation,management mode,system arrangement and supply resources,nowadays some illegal behavior happen in some association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including power trading,power differences,and power abuse,which seriously violates the business associations governance purpose and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Therefore how to excavate the causes of corruption based on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business associations healthy,stead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的產物,在公共治理體系中發揮著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等重要功能,彌補政府和市場管理的“雙重失靈”。然而,我國一些地方和類型的行業協會時常發生各種違法和違規的行為,扭曲了行業協會的價值定位、損壞了其公信力,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濫用和浪費。為確保行業協會治理功能的有效發揮,必須厘清和洞察各類腐敗行為的特點和表現,剖析其生成的現實原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行業協會腐敗的概念與特點

行業協會通常是指由某個行業內企業為主體自愿參加、以保護和增進會員利益為目標的經濟類社團組織。[1]1其中,行業代表性、利益性以及互益性是其根本的特征。[2]88就治理功能而言,行業協會是以行業整體利益的代言人角色出現的,其職責在于維系整個行業正常、有序的發展,持續提升準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效。改革開放后,大量行業協會在政府權力向市場和社會讓渡中生成。由于許多行業協會脫胎于政府部門,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建立,具有濃重的行政依附性和官辦色彩,其經費、人員、場所、各類資源均依賴政府部門,因此,在政府和企業會員選擇的“天平”中,很難偏向于后者并為其謀利、維權和服務,呈現出在政治、行政合法性高而社會認同度低的發展反差。與體制內政府主導型行業協會不同,體制外行業協會是基于20世紀末各地市場經濟發展、民營企業行業權益維護以及抱團發展的客觀需求自下而上生成的,該類市場內生型行業協會具有強大的民間性和代表性,社會合法性較高,亦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所在。[3]176但是,它在行業協會中所占的比重和數量較小,且缺少法律保障與行政認同,在與體制內行業協會關系的協調和博弈中,難以享受到平權待遇,發展亦是困境重重。

腐敗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用。[4]其實質是公共權力與經濟財富之間的市場化交換。[5]22典型的腐敗行為主要指國家公職人員將公共權力商品化而謀取私利的過程,嚴格分析行業協會腐敗并不完全具備上述要件。但事實上,由于我國大多數行業協會由政府部門“蛻變”而來,歷經多年“脫鉤”“分離”的改革探索,但至今其角色定位和權力邊界仍然模糊不清。具體表現在:多數行業協會仍掛靠在政府部門之下,其工作目標主要在于貫徹和完成政府部門的意志和工作安排,并由相當級別或退居二線的官員擔任其組織領導;經費及辦公場所高度依賴政府的提供,享受準行政機關待遇并承接政府賦予的各項職權,扮演著政府“代理人”的角色。[6]即使少數基于市場發展需要建立的行業協會,也是不遺余力的向政府體系嵌入和貼近,最大限度地獲取政府的行政認同和身份認證,從而爭取更多的發展資源。如此可見,行業協會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公權力主體,但其可依托特有的官方背景和行政資源,實施權力交易和權力濫用。結合其生發特點和運行機理,我們認為行業協會腐敗主要指行業協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與相關主體違法合謀,濫用社會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謀取私人或局部利益,從而嚴重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一方面,它屬于非典型性或泛權力性腐敗,是腐敗在社會領域的延伸和“變種”。另一方面,它亦是一種資源型腐敗,其腐敗行為源于部分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殘留”而成為商品進行的非正當交易,是權力濫用、權力異化和資源浪費。

行業協會腐敗的表現形式復雜。第一,行為的隱蔽性。行業協會位于政府、市場、公眾的中間地帶,容易形成所謂的“空檔”“漏監”。多數行業協會以主管部門作為自身的“保護傘”和“護身符”,利用特有的角色定位、行業信息和專業優勢等進行違法和腐敗活動。而其特殊的第三方地位使其既可以參加權力尋租和權力交易,又能夠避免引人注目,得以用合法的身份和程序掩蓋權力交易的骯臟。第二,領域的集中性。當前行業協會的腐敗行為多數集中在與行政主管部門關系密切且擁有公共權力的行業協會組織之中。行業協會之所以能夠產生各類腐敗行為,其根源便在于權力依附和公權力殘留。一方面,傳統的公共權力往往將行業協會異化為“合理化平臺”進行利益輸送和交易,使得行業協會與權力腐敗結成共生關系,達到以權謀私的目的。另一方面,行業協會為了實現有權、有位、有為,亦會“趨利避害”的貼近政府,幫助其利益輸送和行政尋租,從而獲得政府的認可、支持,形成所謂 “互利共贏”格局,從而“導演”各種行政權力假借行業協會謀取非正當利益的“黑幕”,利用其承載的殘留公權和壟斷性公共資源進行各類違法交易行為。第三,形式的多樣性。行業協會腐敗的表現方式林林總總,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使然。一是行業協會腐敗的成因復雜:其既有典型意義腐敗的基本特點和表現,又往往呈現出與行政權力、壟斷資源深度關聯和依托屬性;既有自身的權力濫用、權力交易、以權謀私的各種行為,又有作為中介為行政尋租和權錢交易提供平臺的模式等等。二是與行業協會在治理中角色變遷直接相關。政府將手中大量的公共權力讓渡給社會并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必然會授予行業協會更多的治理權限,令其承擔更多的管理事項,而在此過程中由于統一立法的缺失、監管的不足以及系統化規制的乏力,客觀上為其違法和濫用權力提供了可能和空間。[7]

行業協會腐敗一方面嚴重違背了行業協會行業自律、服務企業、服務政府的職能定位,成為行政權力不當行使的中介與權力利益輸送交易的“暗道”。權力的非正當交易,導致行業協會為了尋求私利而喪失自身中立、公允的治理角色,無視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本位價值。而一味的貼近政府、惟命是從,又會嚴重阻滯其自治權的行使,導致其難以有效履行企業會員和社會利益的代表、保護、服務等職能,大大削弱其社會合法性和行業認同度。另一方面,它破壞公共資源的配置結構,導致大量社會資源的浪費。殘留的公共權力造成行業協會角色錯位,扭曲社會公共資源的正當分配,給企業和民眾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和利益損害,嚴重破壞了正常社會秩序。

二、行業協會腐敗的現實表現

近年來,行業協會因成為腐敗的“高發區”“重災區”廣受關注,通過對行業協會腐敗發生領域、頻次、區域以及典型案件進行整合分析,有下列類型值得研究:

(一)用權腐敗

主要指行業協會依附行政權力非法拓展組織職能,假借公權違規經營謀取私利。用權腐敗直接導致行業協會角色錯位、功能異化、喪失獨立的地位并淪為專制管理的工具,從而嚴重破壞社會公正和組織的公信力。具體表現為:(1)強制入會、有償評比、收保護費、攤派費用等。一些行業協會卻借與政府主管部門的“臍帶”關系,將原先存在于政府的行政權力轉化為自身管理、控制企業會員的“法寶”,將特定的中介服務作為行政許可的強制性條件和企業會員未來生存發展的前置性條件,強行要求會員按照自己確定的潛規則辦事或繳納會費(其實質為保護費),否則便設置重重障礙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與強制入會高度關聯的便是形形色色的協會斂財行為,一些行業協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單方面制定各種管理的“霸王”規則,要求企業會員“搭車繳費”、強行接受指定的有償服務,其最直接的表現莫過于攤派費用、有償評比等等,入會后必須購買協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否則便會受到協會的懲罰和處置。一些特定的行業協會往往以管理需要、業務提升以及安全生產等為由,經常舉辦各種名目的培訓班、提升班,邀請企業參加會議、展覽、宣傳、評比等活動,收費動輒成千上萬,究其本質都是謀取私利、利益交易,而會員們在其中不勝其害,苦不堪言。[8](2)違規經營、權力異化。一些行業協會違反自身客觀、公允的第三方立場和社會本位的價值追求,置法律、法規及社會責任于不顧,公器私用,追求團體和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曾經引發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牙防組”事件、歐典地板事件都集中暴露了上述腐敗問題, [9]公權私用、以權謀私的腐敗使得一些行業協會事實上異化為贏利性機構,嚴重違法違章,與其治理角色和組織定位背道而馳。與此同時,少數行業協會還違規大搞“體外經濟循環”。即一些協會領導人以親友名義開辦經濟實體,以行業協會名義開展活動收取利益或將贏利和好處外包給和自身有利益關系的親屬公司、伙伴公司等,通過循環關系設計大肆攫取集團和個人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少數協會將腐敗的觸角伸向國外,收受外國企業和公司的“好處”“贊助”“請托”,為其提供便利和偏袒,破壞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達到個人和小團體不可告人的目的。[10]

(二)用人腐敗

主要表現為行業協會利用其特殊的行政依附屬性和行政權力進行權權交易。具體表現在:一是政府部門將行業協會變為自身人事“變通”的“蓄水池”,利用法律監管漏洞,隨意突破協會編制和人員規模規定,將行政機關職務待遇難以解決的干部調入,在其“短暫過渡”并給予相應的職務級別后,實時尋找機會“掉頭”回歸,以此為“跳板”解決干部待遇問題。與之相對應,另一種形式則是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讓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干部到行業協會中擔任相應領導職務。在這種體制設計和人員布局之下,協會的會長或領導往往利用此前和所屬機關糾纏不清的關系“帶著官帽子跳舞”,逐漸將協會打造成為自身和行政機關隱性利益的“輸送帶”和“交易池”,而行業協會事實上變成一個典型的、具有濃重行政色彩的“影子”政府。“轉身蛻變”為行業協會領導的一些前政府官員還大肆招攬“自己人”建立所謂的“人脈圈子”,大搞裙帶關系,結成利益同盟,通過“人多勢眾”左右協會的各項事務,排擠業內骨干,為協會違法運營,窩案、串案埋下隱患。盡管自2007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等相關部門發文禁止限制公務員在行業協會中兼任領導職務,防止利益沖突,還行業協會獨立、自治的法律地位,但成效并不盡如人意。截至2013年3月,在北京1060個行業協會中,公職人員在行業協會兼職的人數占到整個行業協會在職人員的5%。[11]

(三)用財腐敗

主要表現在:第一,私設小金庫。其財務和賬戶受制于行政主管部門的控制。將政府有關費用以所謂財政補助的名義轉移到行業協會的賬戶中去,政府主管部門利用行業協會賬戶,代收行政規費或罰沒款項也是慣用的手法,行業協會財務往往成為本單位部門的“小金庫”。主管部門通過協會發放各類福利或支出招待費,公職人員則在協會中無償占有財物,報銷個人費用,大搞請客送禮等。[12]第二,會費收繳和使用混亂。一方面,一些協會嚴重違反民政部等六部委《關于規范社會團體收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之要求,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如買賣協會領導職務、違規開展業內評優、資質鑒定以及產品推薦、會議收取贊助費等。主管單位或掛靠單位利用社會組織賬號走賬、違規提取社會組織業務收入、隨意調撥社會組織資金。[12]另一方面,會費的使用管理也是亂象重重。因為行業協會屬于社會團體,會費收入既未繳財政專戶,又未實行集中收付核算,脫離監管,使用的隨意性比較大,為主管部門濫發錢物和違規開支提供了便利。[13]與之相對應的便是票據混亂,事業性收費和服務性收費不分,偷稅漏稅現象嚴重。

(四)中介腐敗

近年來,一些行業協會正在淪為腐敗的中介和“幫兇”。[14]具體表現在:一方面,一些行業協會或協會領導者依托其與政府系統的人脈和行政依附關系,作為“橋梁”介紹相關利害關系人向行政部門的官員提供金錢、各種財產性利益和機會資源,或者借助自身“二政府”的特殊身份,與相關企業合謀攫取非法利益。如故意出具相關虛假報告和推薦認證,幫助一些不適合、不合規的“關系企業”非法“上位”,獲取政府重大項目和專項資金資助和供給。侵吞股東利益,并從中收取巨額“好處費”“顧問費”“中介費”以及在企業謀取顧問或董事等職務,長期獲利。[7]一些行業協會領導挪用公款行賄、揮霍享樂。另一方面,一些行業協會通過做假賬、假評估、假認證等多重形式幫助腐敗分子貪污、私分國有資產。如在企業改制中,少數行業協會通過制造虛假報告書、虛假評估等方式協助其蠶食國有資產。或將國有資產高值低評,低價轉讓為貪腐分子的私人財產后再對其資產高估,騙取銀行的巨額貸款,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和被轉移。此外,一些協會還利用當前財務監管機制不健全、甚至是漏監的“契機”,將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后留在協會的現金資產和不動產“分光吃凈”,甚至將政府提供辦公場所予以出租收取高額租金獲利,形式林林總總,防不勝防。

三、行業協會腐敗的成因透析

作為一種泛權力化的資源型腐敗,行業協會腐敗的多樣表象背后有復雜和深刻的動因。

(一)管理體制落后

縱觀我國行業協會腐敗的種種表現,其首要成因源于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的缺陷。結合我國多數行業協會的生成路徑和發生機理,其主要源于政府職能轉移后的空間釋放,以行政主導推動為主,而非基于市場需要和企業訴求自下而上組建。在此過程中,由于受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傳統以及市場經濟發展不健全、法律剛性保障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政府的權力分放呈現出漸進性和不徹底性,導致行政機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權力(權利)義務邊界模糊不清。行政機關無法容忍自身的既得利益逐漸喪失,轉而采用復雜和隱蔽的方式管理和控制各類社會組織,遂使得權力在社會中介組織的植入、輸送或延伸,最終與尋租腐敗現實“聯姻”。而行業協會為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管控力,建構自身的發展空間,達到有權、有位進而有為,也自然遵從和配合了政府的要求,接受政府的庇護和好處,以獲得各種資源供給和權力支持。[15]由此可見,兩者的“共贏”需求,事實上為腐敗的產生營造了肥沃的“土壤”。盡管中央文件三令五申要求政府放權脫鉤,但由于強大的臍帶關系和利益勾連,實際情況則是“明脫暗不脫”,行業協會仍然大量承接政府轉移的行政權力,在職能定位、組織關系、人員配置、經費來源、管理模式上都呈現出濃重的行政依附屬性,并成為政府利益輸送和交易的重要渠道。一些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授意下,依托其掌握的公共資源,濫用行政權力、扭曲資源配置關系、違法經營權力尋租,最終淪為“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受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的腐敗平臺。

(二)法律規制缺失

其一,統一立法缺失。當前我國尚無一部專門規范和保障行業協會的統一立法,對行業協會的性質、職能、權限、運行、市場準入、機制安排、政會關系、會會關系以及監管自律等作出整體性的法律規定和安排。關于行業協會的行為準則散見于各類黨的政策文件和法規、規章(以地方為主)之中,法律規范碎片化程度明顯,治理合力不足且層次較低(僅有三個行政法規和若干部門規章)。而就已有生效的法規而言,多數則聚焦于社團管理程序要件的制度安排上,在實體權利義務方面制度設計不足、漏洞死角偏多,且整體上落后于社會組織改革和社會建設發展的現實需要,甚至一些法律規定和制度約束由于政出多頭甚至還存在重復、沖突和“打架”的情況,不同制度之間銜接不暢、配套性差,從而為行業協會實施腐敗行為、權力尋租提供了可乘之機。其二,執法和制裁力度偏弱。目前對于行業協會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較弱,導致行業協會及其負責人往往因查處風險不高、犯罪成本偏低而心存僥幸、鋌而走險。盡管《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33條將社會組織的腐敗活動等進行了法律責任追究的規范,但其內容較為原則、懲戒的要求也較為寬泛,并未將社會組織的各類違規違法、權力交易和公權謀私的行為進行明確的界定和針對性的懲罰,因此在適用相關法律時往往從輕減輕,甚至網開一面。同時,按照前述《條例》規定對于行業協會的腐敗行為,如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按照刑法罪行法定原則,目前行業協會的腐敗所涉及的罪名主要局限在個人職務犯罪,如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等等,但對于以協會或組織名義進行的腐敗活動,法律卻沒有相應的罪名予以懲處,因此即使行業協會發生了各種違規收取會費、強制服務、違法評比、弄虛作假、以權謀私、串通謀利等情節嚴重的行為,則只能按照《條例》規定,加以沒收或罰款,給予行政處罰。[12]事實上造成了對腐敗刑事打擊的“盲區”。另外,我國現有的法律中對于貪腐行為,比較重懲處受賄而輕懲處行賄,這事實上減輕了社會組織通過參與和幫助行賄而卷入腐敗活動的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8]而上述的法律設計則客觀上助長行業協會充當權力腐敗的中介和“幫兇”的念頭。

(三)監管機制弱化

監管體系的殘缺和機制的軟化也是導致行業協會腐敗產生的重要根源。行業協會盡管是以為會員提供準公共產品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組織,但其自身也是理性的“經濟人”,尤其是協會中的工作人員其也會將工作動機放在獲得自身利益和經濟報酬之上,因此僅靠其社會組織公益的屬性規定是無法有效阻止其自身和成員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發生權力交換、權力尋租以及侵犯會員和公眾利益的貪腐行為。[16]為此,強大而系統的監管機制建設就顯得異常重要,但就目前而言,一些行業協會的內外監管機制弱化乃至失靈的情況卻是令人堪憂。

就行業協會的外部監督機制而言,目前主要他律來自于登記主管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但上述兩部門的監督的職責和權限模糊不清,越位、錯位、空位監督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方面,存在著爭奪管理權發生的重復監管、多頭監管;另一方面亦存在著為規避管理風險或發生管理疏忽而形成的空監和漏監。對于業務主管部門而言,基于天然的臍帶關系和利益糾葛,往往將行業協會看作是“自己人”和權力延伸。在監管過程往往避重就輕、流于形式,對于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情節時常視而不見,甚至幫忙掩蓋,以達到維護利益共同體的目的。而作為登機機關的民政部門,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登記、輕管理”;“重年檢、輕平時”的問題,并且在監督過程中,權限不明、針對性不強,難以真正發揮預防和查處腐敗的功效。與此同時,社會監督體系的殘缺和監督弱化也是導致行業協會產生各種權力濫用和違法違規行為的重要原因。其中,社會監督體系重要組成的公眾監督,目前其監督意識還相當薄弱,公眾監督權的行使缺少相關的制度化支持和組織化渠道,信息不對稱表現的較為嚴重;作為“第四種權力”的新聞媒體,理應扮演“公眾利益監控者”的角色,為社會公眾和政府篩選、提供信息,并通過施加輿論壓力來保障行業協會嚴格自律、克盡職責的提供公共服務。但就目前情況而言,無論是監督的力度、機制,還是方式、效果都存在制度缺陷。而互律性監督即行業監管機構的監督,在一些地域和領域目前仍處于空白狀態,即使存在統一的聯合會或監管機構,其職能定位、自治能力以及專業水平都亟待完善和優化,這也嚴重制約著業內相互監督的效果。

就行業協會內部的自律監督機制建設而言,也普遍存在著結構失衡、機制殘缺等共性問題。首先,多數行業協會治理結構的完善性未達標。依據行業協會的特殊屬性和功能,通常認為其治理的基本結構應以公司治理為鑒,按企業法人的運行模式予以設計。即確定會員大會為最高的權力機構,擬定行業協會章程作為根本準則并組織實施,對重大會務擁有最高的決策和監督之權力;理事會是權力機構的執行機構,在行業協會的運行中起著組織、實施和執行之作用;監事會與理事會處于平行地位,主要承擔著對行業協會事務執行監督和檢查之職能。三大機構間相互配合與制衡,共同構筑了其運行的基本制度框架。但是,反觀現有多數行業協會的組織構成,三大機構的實際運作的效果卻遠不如人意。表現在:會員(代表)大會在實際中并沒有充分發揮最高權力機關的作用。制度化的行使其決策權、任免權、監督權的能力低下。執行機構服務意識差、理念認知滯后、執行力偏弱,無法將會員大會的決策方案和職能安排有效地付諸實施,理事會成員抵制違法違規經營的組織意識和能力尚待加強。到目前為止,仍有相當數量行業協會組織在監事會的設置上是空白,因而對于其內部的各類違法、違規、違章行為無法給予有力、常態化地預防、監控和糾正。其次,一些行業協會少數人主導、人治管理的模式非常典型,內部管理“一言堂”“官僚化”色彩重,民主決策和管理意識付之闕如。少數從政府專任到協會的領導者,往往將政府的特殊要求確立為協會發展的宗旨,并在用人方面大搞宗派和圈子文化,最終包攬和控制整個協會的決策和發展。協會事務處理往往不是通過民主化的制度去解決,而更多則是通過行政命令、壓力模式、人際網絡甚至是潛規則來解決,作出的決策往往違法違規、顯失公正。再次,一些行業協會財務管理體制混亂。相當數量行業協會中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一些協會中甚至連基本的財務部門都未設置,給每年的財務審核造成了重重阻力。同時,由于目前對行業協會財務運作規范程度和審計標準要求不高,有很大的制度漏洞,導致行業協會中帳目、收費、票據、支出以及經營上的混亂,同時為協會以及負責人違法斂財、濫用資金提供了“便利”。此外,作為社會團體的行業協會,會費收入由于既未繳財政專戶,又未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核算,費用使用的隨意性和違規風險很大。

四、治理行業協會腐敗的政策建議

鑒于行業協會腐敗復雜多元的成因,唯有構建起一整套科學完備、協調互動的懲防網絡和運行體系,從法治、制度、機制和文化等多個維度協同并舉,方能有效鏟除其腐敗生成的現實“土壤”,還行業協會發展的“潔凈”的發展空間。

(一)加強立法與制度規范

即針對權力殘留和權力依附的現狀,通過嚴密法律和剛性制度的設計和規制,徹底消除政會利益輸送與合謀的“暗道”。嚴格劃分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的權限邊界,還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獨立之法律地位,令其客觀、中立的“站”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承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自律的治理功能。打造“主法律+配套法規”的立法模式,一方面制定統一、完備的行業協會上位法律。通過立法將行業協會的基本定位、權利體系、職能要求和法律責任等加以整體框定,明確并保障其行業性、民間性、自律性的社團法人之地位。另一方面,制定配套法律法規和實施規則,其最具代表性如新近出臺的《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等,細化行業協會法律中組織運行和體制安排,規范行業協會在地方治理體系中與各管理主體的交互關系,重點放在重塑政會關系之上,依法推進行業協會去行政化的改革,打破臍帶聯系、利益共謀、交易濫用的現實格局,將行業協會的職能運行切實放置在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

(二)強化執法和責任追究

嚴格執法、嚴厲制裁是各國社會組織反腐的重要經驗。為此,首先法律安排上應明確將行業協會腐敗列為國家重拳打擊的關鍵領域,對于行業協會的腐敗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零容忍、絕不姑息、一查到底。同時,在法律懲治上應當始終“嚴”字當頭,建立完備的行業協會腐敗責任追究機制。改變現有法律在制裁上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弊端,加大徹查力度,嚴格杜絕從輕乃至漏罰的現象。建立一套與行業協會違法違規行為性質和情節科學匹配、種類全面、整體銜接的懲治體系,特別是按照現有刑法中罪行法定和刑罪相當原則,完善罪名設置和刑罰處罰,最終確保在嚴刑峻法的剛性追懲下杜絕各類權力交易和權力濫用行為。最后,加大行業協會違法成本和提升違法人的心理畏懼感。借鑒國外以社會組織腐敗給公共利益造成的總損害為依據而從重處罰做法,完善刑種和調高刑度,讓懲戒力度超過腐敗收益,令貪腐者深刻認知腐敗是“高風險、萬本一利”的行為而不敢觸碰。同時,加大行業協會及其工作人員違法的精神和心理成本。通過全社會曝光、全行業公開腐敗行為和做法,讓其承載高昂的名譽代價和輿論壓力,從而達到懲戒和震懾等多重目標。

(三)健全監督和內部規制

首先,建立科學的外部監管體系,其中包括改革傳統的監管機制和構建完善的監督網絡,著重做好“破”和“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破除傳統雙重監管體制和政會依附關系,按照脫鉤方案之規定實現行業協會依法直接登記、獨立運行,行政機關依法提供服務監管的運行模式。即政府支持行業協會的發展,加快轉移職能,并制定統一、公平的規則體系,履行監管責任,通過對行業協會運行績效的評估,管理的合法性的評價以及對違規越權行為的查處,促進地區行業協會良性、健康的發展。二是創建新型的監管網絡,構建黨政綜合監管體系和聯合執法模式,整合紀檢、民政、財政、稅務、審計、物價以及司法等多個部門的監管力量,實現多中心分工、協同管理和服務的格局,保證行業協會運行在法制的軌道之上。同時,完善和優化社會監管網絡。提升公眾的監督和建議之意識,強化新聞媒體和網絡的長效監督功能,探索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監督機制,實現監督全方位、全覆蓋。其次,優化內部的監督系統。一方面健全協會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治理結構。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監事會(監事)制度,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督運行順暢,良性互動的管理機制。另一方面,完善內部的制度機制。健全和完善內部的民主機制,規范民主議事、民主決策的范圍、程序和方法。建立行業協會內部平等協商的對話體制,改變決策權過分集中的現狀,切實保障成員的表達權和知情權;加強行業協會議事制度和會議規則,規范其主體、內容、權限、程序、方式等各環節之內容,并結合決策的事務性質和權限,確定不同會議召開的條件、程序和頻次等規則。此外,行業協會還應依法設置自身的財務管理體系、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財務預算并做好成本、財務分析,高效地營運資金及資產,同時自覺接受審計部門和會內會外的各項監督。最后,腐敗的終極消解和治本之道還在于行業協會廉潔自律文化的建設。為此,行業協會應加強內部人員從業道德信仰和廉潔自律意識的培養,營造風清氣正的組織氛圍,規范從業的行為準則,提升從業人員遵紀守法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令其常懷律己知心、常思腐敗之害,遠離腐敗。

參考文獻:

[1]孫春苗.論行業協會——中國行業協會失靈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2]徐家良.互益性組織:中國行業協會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丁邦開,等.社會中介組織法律地位[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4]王滬寧.中國抑制腐敗的體制選擇[J].政治學研究,1995(1):917.

[5]倪星.腐敗與反腐敗的經濟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6]杜萌.公權殘留行業協會滋生“泛權力腐敗”[N].法治日報,20100827(視點).

[7]林躍勤.社會中介組織腐敗預防與規范治理:基于行業協會的視角[J].社會科學戰線,2012(1):177183.

[8]王小增,等.論我國社會組織的腐敗問題及治理[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1,09(5):415419.

[9]黃宏,等.強制入會、有償評比、收保護費——行業協會的潛規則[N].浙江日報,20100708(14).

[10]徐一龍.衛生部疾控局:牙防組成績大于問題[N].京華時報,20070619(03).

[11]陳俊宇.行業協會“去行政化”之路緣何收效甚微[N].工人日報,20140224(01).

[12]王群.行業協會腐敗治理及其刑事責任追究[J].廉政文化研究,2015(1):4852.

[13]譚本仲.社會組織腐敗風險及其防范[J].黨政干部論壇,2011(9):910.

[14] 滕興才.一些中介組織正在淪為腐敗中介[J].政府法制,2009(08):3031.

[15] 曾起郁.論社會中介組織預防腐敗的三維路徑[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5):8588.

[16]杜英歌.中國社會組織的法律困境與出路[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3):163168.

責任編輯:陸廣品

猜你喜歡
類型治理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腦卒中類型及預后關系探討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9:04:33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職教論壇(2016年24期)2016-11-14 09:02:16
C語言教學探討
人名中不應該使用生僻字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29:11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7:38
“逗”孩子行為的危害及破解對策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33:00
諧波分析與治理措施探討
治理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8:49:34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天天干伊人| 四虎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99热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欧美笫一页|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精品视频a|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欧美| 欧美第一页在线| 中文字幕2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 亚洲天堂区| 国产青榴视频|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色婷婷狠狠干|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欧美在线|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夜夜爽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网| 国产欧美性爱网| 婷婷六月综合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二区|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色天堂|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