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飛
摘要:成本管理是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相關問題的總稱,具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無論是對于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中小企業的特點制約了其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使成本管理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之一。文章對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力求使中小企業成本管理能夠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
關鍵詞: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根據工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各類企業總數為1527.84萬戶,其中小型微型企業1169.87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76.57%。中小企業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60%,納稅占比50%,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授權和80%以上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是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創造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鑒于此,提升中小企業成本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乃至戰略意義。
(一)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對提高經營效益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對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許多企業為了提高企業利潤,片面強調生產成本降低,這會造成極為短視的經營行為:通過擴大生產量,降低固定成本分攤率,從而降低單位成本,營造規模經濟的假象;通過降低或者弱化產品的功能和質量,換取用料成本的降低和加工工序的簡單化。這些必然導致更低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在短期的效益增長后,必然會帶來長期的效益下滑乃至企業倒閉。如果采取和企業規模相適用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就能起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經營效益的目的。
(二)對生產及運營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性
任何成功的企業管理,都離不開激勵和考核。激勵考核應有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考核標準??己藰藴蕘碓从谄髽I的預算和管理體系,而成本預算是企業預算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和不可或缺的步驟。成本預算的好壞,取決于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為績效考核提供了標準,也設定了目標。
(三)對企業長期發展的重要性
為了適應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式,中小企業必須有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做好成本控制,持續改善型降低成本,不斷引進先進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當前國內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的管理層重營銷,輕管理
中小企業大都是私營企業,私營企業主的成長歷程決定了中小企業具有不可比擬的靈活性,但是這也會成為中小企業成長的阻礙。中小企業老板出身銷售的比例較高。其格外重視銷售的重要性,但也導致了管理方面的弱勢,成本管理作為業務繁瑣且直接效益無法界定的工作,非常容易被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忽視。
(二)成本管理不到位,導致名義盈利、實際虧損
中小企業因為管理層的原因和歷史發展的局限,只有63%的企業設置了生產環節的成本管理。其中,50%以上的企業,成本信息和其面臨的經濟責任、考核標準沒有一定的關聯。為了有成本核算而設立了成本核算的崗位或職責,但實際上并不依靠成本信息作為決策依據;成本核算信息不健全,且長期不更新,導致企業名義核算盈利、實際核算虧損。
(三)成本數據錯位,導致產品研發的成功率大幅降低
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大都應用在生產管理領域,但是產品90%以上的成本在產品設計完成后就已經被固化了。在生產環節付出的努力,對成本管理本身來說,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F代化的成本管理理論認為,成本管理從產品的設計環節已經開始,貫穿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運輸、售后服務的全經營鏈條。片面的追求生產成本,導致研發的方向偏離了以市場為導向的本質,從而降低了產品研發的成功率。
(四)成本數據缺失,導致產品定價不合理
中小企業普遍采用簡單而落后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缺乏對新工具的引入。傳統的成本核算以人工工時作為所有間接費用的分攤依據,這在傳統人力密集型制造業是適用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興技術的運用,間接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比逐漸提高,此時,仍然使用人工工時作為分攤依據就顯得極不合理,會導致成本信息嚴重失真,新產品的定價完全采用了錯誤的依據,必定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虧損或者銷售不暢。
三、關于完善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一)管理層應重視成本管理工作
作為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無論規模大小,成本管理都必須得到管理層的重視。管理層必須在全公司范圍內明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將成本管理的理念植入到每一名員工的心中。具體來說,需要統一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為全員樹立成本管理的奮斗方向;建立勤儉節約、獎優罰劣的成本管理制度;營造群策群力、博采眾長的團隊氛圍,激發全員的主人翁意識和創造力;建立標準明確、考核嚴肅的KPI體系,調動全員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二)對資產等進行全面梳理
成本管理的難點在于間接費用的管理。中小企業主在發展的初期,為了節約資金,會通過私人賬戶購買設備、模具,甚至轉讓的技術,這些資產沒有形成賬面資產,但是具有較大的價值,而且會逐步轉移到產品中去,但是卻因為手續的問題被忽略掉,導致產品吸收的成本不完整、不健全,從而會影響企業的銷售價格、競爭策略等經營決策。所以必須夯實資產,明確區分企業和企業主個人資產。因此,中小企業應對資產等進行全面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投資者角度來說,重點梳理:是否存在投資者抽逃資本金的行為;是否存在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的開支,當作企業的開支入賬行為;是否存在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的收入,當作企業的收入入賬的行為;是否存在屬于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的資產,由企業無償占用的情況;是否存在屬于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的債權、債務,由企業收賬或償付的情況等。
其次,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重點梳理:是否存在企業的費用開支,由投資者個人或家庭自行列支,不在企業報賬的行為;是否存在將企業的收入,視為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的收入,不在企業賬面上反映的行為;是否存在將企業主體所有占用的資產,被投資者個人或家庭無償、長期使用,不在企業賬上反映的行為;是否存在將企業的債權或債務,由投資者個人或家庭以自己的名義收回或清償的行為等。
(三)規范生產工藝
中小企業的發展初期,普遍沒有專屬工藝;部分技術型企業,老板本身掌握加工工藝,由于擔心技術的流失,對包括成本核算人員在內大部分員工采取保密措施。這導致了成本管理的基礎環節不完整,缺乏生產工藝,就缺乏料工費的歸集依據,前端研發和設計也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后端售后和維修也無從談起,整體的成本鏈條都無法完成。所以必須實現產品生產工藝的規范,同時為了規避技術流失的風險,可以隱藏關鍵加工環節,并采用批次核算的管理辦法。具體來說,需要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內容:半成品及成品工藝路線及每一工藝所經過的車間和工段;每一工序的加工內容、執行的工藝標準、使用設備裝備和模具等;半成品和成品的檢驗項目及檢驗方法;原輔料定額用量;工時定額等。
(四)完善BOM單
產品成本核算是企業成本管理最基礎的環節,同時也是最容易出錯的環節。前文提到,隨著技術的發展,間接成本的分攤必須采用和傳統按工時匹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目標產品應具有完整而詳細的BOM單,這樣erp或者mrp才能及時獲取準確而翔實的數據,才能更好地進行成本管理。根據企業生產過程的復雜程度,中小企業應結合以下原則制作BOM單:以研發或技術部門下發的正式指導生產的技術資料為標準;嚴格執行技術資料要求的相關參數和工藝路線;精確地描述產品的設計指標和零件與零件之間的設計關系;完整的BOM單至少應該包括產品明細表、圖樣目錄、材料定額明細表、產品各種分類明細表。
(五)引入專業的成本管理人員
中小企業的發展中,管理制度的缺乏和對財產損失的恐懼,會讓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會議易成為家族會議,雖更容易達成一致意見,但往往也會導致其更容易衰敗。中小企業必須引入專業的管理人員,在人材推薦上要做到合理公正,提高家族成員以外的管理人員的忠誠度和奉獻度,從而保障企業的成本管理有優秀的人才可以使用。
四、結論與展望
受中小企業領導者的水平和成本觀念的影響,中小企業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到全面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短及長的過程。中小企業開展成本管理工作,一定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尋找合理的切入點。從具體產品、到生產環節、到工藝改進、到技術改進、到設計優化、到面向市場的工程設計,逐步完善,這樣才能最終形成最適合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建英.優化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研究[J].綠色財會,2013(09).
[2]沈旭.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創新探析[J].中小企業成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01).
[3]韓平.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探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07).
[4]馮爽.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探析[J].企業戰略,2016(10).
[5]姜旭宏.我國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23).
(作者單位: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