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琴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以促進知識的來源的進步和發(fā)展。”想象力不是先天素質(zhì),而是后天開拓的結果,這就表明可以通過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一、創(chuàng)建各種情境,激發(fā)想象力
創(chuàng)建各種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利用課文的插圖來創(chuàng)設情境,因為學生往往對生動的色彩、美麗的形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仔細看圖,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在教學《可貴的沉默》時,筆者先出示文中的兩張插圖,讓學生觀察這兩張圖片上的學生的動作、表情有什么不一樣,課堂的氣氛有什么不同。學生興趣盎然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各種奇思妙想紛至沓來,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其次,可以用音樂來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情境。在語文課堂上,根據(jù)實際需要,適當運用音樂,利用聲音的刺激,激活學生的思維,開拓想象力,還可以陶冶情操。教學《鳥的天堂》這課時,筆者在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中,播放了一些鳥兒鳴叫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著,一邊享受旋律,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有的學生說:“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我似乎看到了很多的鳥兒在覓食。”有的學生說:“我聽到鳥兒飛起來的撲哧聲,我仿佛看到了不少鳥兒紛飛的場景。” 有的學生說:“我似乎看到了小鳥有的在樹枝上梳理著蓬松的羽毛,有的在枝頭歡跳的情境。”……這樣,通過音樂的渲染,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思維活動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審美情操。
二、抓住文本空白點,豐富想象力
好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疏可走馬。作者有時在文本中特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揣摩,或是因為需要表達,省略了一些內(nèi)容,留下“空白”讓讀者去補充。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文本的空白點,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課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時,筆者讓學生先自由朗讀這一片段,在讀中領悟內(nèi)容。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啊, 的魚! ”的句式來說話,引發(fā)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生活化的想象。學生的答案豐富而有趣,有的學生說:“啊,真是一條漂亮的魚,你看,魚鰓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翕動,多美呀!”有的學生說:“啊,真是一條靈巧的魚,它不斷地甩動著尾巴呢。”有的學生說:“啊,真是一條奇大無比的魚,我從來沒釣過這么大的魚,可以美餐一頓了,哈哈哈!”學生借助想象,表達出自己對這條魚的喜歡,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主人公釣到魚時的喜悅心情,為理解下文“爸爸要他放魚時不情愿與不舍”作鋪墊。在《小攝影師》一課中,小攝影師后來有沒有再來找高爾基照相,文中沒有直接敘述,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筆者抓住這一空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學生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說最后拍成了高爾基的照片,還受到全校師生的夸獎。像這樣的留白,教材中不少,關鍵取決于我們能否善于發(fā)現(xiàn),積極挖掘,巧妙引導,讓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讓閱讀教學飛揚學生的個性思維。
三、通過角色表演,喚起想象力
閱讀教學中,在基本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生動啟發(fā),讓學生用身體、動作、表情、語言再現(xiàn)文本內(nèi)容,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潛心研究相關的文字,品味語言的味道,想象語文文字所呈現(xiàn)的圖景。而這個過程,既是深化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過程。例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感受荷花的美,喚起學生的想象,筆者創(chuàng)設了“變荷花”的情境,讓學生扮演荷花,把看到的、聽到的演一演。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他們在表演中很好地展示了課文所描寫的場景,并想象出荷花的“內(nèi)心世界”。有的學生說:“蝴蝶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有的學生說:“小鳥飛過來,告訴我清晨捉蟲的喜悅。”有的學生說:“青蛙跳到我身上,告訴我昨晚熱鬧的演唱會。”學生通過想象和表演,不但理解了文本內(nèi)容,還極大地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真正地感受到荷花的美。
四、引導仿寫改編,拓展想象力
教材中有許多兒歌,它們形象鮮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詩歌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行一些簡單的仿寫。例如,學完了《聽聽,秋的聲音》,可以以這篇詩歌為例進行仿寫訓練。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之下,學生思維的火花被擦亮了,呈現(xiàn)出很好的教學效果。有個學生這樣寫道:聽聽,秋的聲音,樹媽媽脫下厚厚的衣裳,“唰唰”,那是給冬天捎來的電報。聽聽,秋的聲音,小青蛙在抓緊挖洞,“呱呱”,是和夏天告別的歌謠。聽聽,秋的聲音,小松鼠在采松果,“一二”,吹響了過冬的號角。秋的聲音,在花園里,在果樹上,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每一個豐收的喜悅里!教學中,筆者還引導學生改寫不同類型的文本,如,將敘事詩改寫為一般的記敘文,利用童話內(nèi)容寫說明文……通過各種形式的仿寫改編,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五、撰寫故事結尾,放飛學生的想象力
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強的文章,突然結束描述,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抓住這樣的機遇,指導學生撰寫故事的結尾,這對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提高想象力與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狼和小羊》結尾這樣寫道:“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對于小羊的命運到底如何,課文并沒有交代。此處,教師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結尾,想象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有的學生寫道:“大灰狼向前一撲,小羊一閃,大灰狼撲了個空,掉進河里淹死了。”有的學生寫道:“突然,勇敢的獵人出現(xiàn)了,他瞄準灰狼,‘砰的一聲槍響,大灰狼被打死了……”還有的學生寫道:“小羊一邊哭一邊哀求大灰狼:‘求求你,等我長胖了,再來吃我。狼就把羊放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思維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自由馳騁,想象大膽且不尋常,令人耳目一新。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善于挖掘閱讀課本中的訓練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所想的內(nèi)容。給學生一片藍天,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飛翔!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祥謙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