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對高校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期望的實證研究
周 玲,湯中明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對高校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期望。為了更好地了解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高校管理類本科人才的需求,本文對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全國24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了“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需求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評價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期望與建議”等方面的重要數據,總結出“互聯網+”時代企業對大學生電子商務網絡運用、綜合實踐能力提出新的挑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夠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決策參考。
電子商務;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企業對高校管理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期望。而目前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普遍不強,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組織管理理論知識較強但實踐能力偏弱,溝通能力強但是實踐組織協調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跨專業求職者的沖擊。本課題對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全國24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了“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需求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評價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期望與建議”等方面的重要數據,希望能從中總結出問題的癥結,為高校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提供決策參考。
1、問卷設計
本問卷包括“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需求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評價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期望與建議”三個部分。其中,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需求狀況是指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大學生,它通過企業招聘的主要途徑、招聘測試環節、招聘需求條件和對管理類畢業生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要求,了解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招聘的模式、途徑、方法和招聘需求條件,為高校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指導性的建議。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評價狀況是指企業對高校培養出來的管理類畢業生的基本評價要求,其目的在于為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評估提出市場參考作用。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期望與建議是綜合企業對人才需求現狀和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現狀,對高校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的建議和期望。
2、調研對象與實施
整個調查歷時近兩年,主要采用了電子網絡版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式調查等方式,調查了湖北、廣州、福建、湖南、海南、天津、浙江等近24家企業。其中外企2家、民營企業9家、合資企業4家、其他企業6家。實地訪談對象包括阿里巴巴員工在內的23人。
3、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82份,有效訪談問卷23份,問卷包括“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需求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評價狀況、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期望與建議”三個部分。本文運用問卷系統進行了統計,并得出具體數據,以下是分析結果。

圖1 企業招聘的主要途徑

圖2 企業招聘需求條件
受互聯網影響,企業招聘的主要途徑(見圖1)來源于網絡招聘(65.22%),其他方式依次為熟人推薦、校園招聘、其他方式和人才市場等方式。
企業招聘測試環節基本包括初審、筆試、面試(包括電話面試、視頻面試)。
從企業招聘需求條件(見圖2)來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占比47.83%,其次是學歷文憑占26.09%,獲獎情況或專業技能證明排第三,占比17.39%,個人形象排第四,占比8.7%。大學畢業生學歷文憑、獲獎情況、專業技能等關于專業知識、能力、技能要求在招聘過程中占據相對平衡地位,占比20%左右,個人形象在企業招聘中占8.7%的比例。
從企業對管理類大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要求來看,計算機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知識分別占17%和35%,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占13%,其他依次排序為市場營銷(22%)、英語(9%)、經濟學(4%),且并不認可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管理學理論知識。
從企業對管理類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綜合素養方面的要求來看,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強調責任心占83%,團隊合作占87%,職業道德與忠誠度占70%,良好溝通能力占65%,組織協調能力占61%,再學習能力占61%,表現尤為突出的企業代表是阿里巴巴。對創新能力要求占48%,心里抗壓適應能力要求占43%。相比較而言,專業理論知識的要求占比僅20%左右。
從調查數據來看,高校管理類大學生相比電子商務類專業大學生而言,在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是在計算機操作處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圖3 企業對管理類大學生各項能力評價指標

圖4 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期望
企業對管理類大學生評價指標(見圖3)中,職業責任心占78%,其次是自主學習能力(57%)和溝通協調能力(57%),團隊合作精神占52%,工作主動性占48%,專業與崗位需求匹配程度占43%,其他綜合素質包括進取心(39%)、誠信(39%)、吃苦耐勞精神(39%)、踏實勤奮(39%)、紀律性(35%)等等。
在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期望(見圖4)中,建議提高綜合素質的占60.87%,增強實踐能力培養的占30.43%,提高專業技能培養的占8.7%。與此同時,企業對高校管理類人才專業理論知識培養的要求基本飽和,對高校管理類畢業的理論知識沒有提出額外的要求。
1、結論
(1)企業招聘形式網絡化、多樣化。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或者網絡招聘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日益成熟為網絡招聘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某種意義上,也為企業和學生節省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互聯網信息時代,使得企業的招聘形式多樣化,招聘的具體情況也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更具有彈性。
(2)企業對大學生計算機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要求高度重視。“互聯網+”時代,要求大學生普及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知識,并更加強調網絡實踐操作能力。可見,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對大學生計算機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要求高度重視。
(3)企業對人才招聘需求更加務實。調查表明,企業更加重視大學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把對文化知識水平的考核方式逐步轉變為綜合能力的考核,把對理論的考核轉變為實踐綜合能力的考核。專業知識、能力、技能是支撐大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關鍵因素。在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個人形象可以增加額外分值,但不是絕對分值,并未在招聘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4)企業更側重高校管理類大學生綜合素養。數據驗證企業更注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養,而非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成績。企業對管理類大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業務處理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2、啟示
(1)改革和完善高校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指導,進一步理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科專業基礎與實踐能力訓練之間的關系,重點壓縮理論教學學時與學分、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實踐環節等。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的觀念,培養基礎理論適用、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優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電子商務》課程為例,在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中普及電子商務類實踐課程,如增加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課程;增設管理類電子商務課程的實踐操作課時,改理論學時為實驗課時。
(2)打造高校教學和企業運營的校企合作平臺。打造高校教學和企業運營的深度合作平臺,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共同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制定、實施和運行全過程。高校和企業間應加強聯系,建立合作平臺,如“千人計劃”,讓高校教師走出課堂、進入企業,了解企業運營狀況以及所需人才狀況,更切合實際的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將企業高工、高管引進課堂,為學生學習就業指引方向、答疑解惑。另外,校企雙方根據各自所需,制定一個互惠雙贏的培養目標,整合一切可利用資源,完成對課程體系、師資配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的規劃設計,再經過校企雙方多番論證后,打造一個高校教學和企業運營同步的校企合作平臺。
(3)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貫穿大學全過程。首先,新生通過高校管理類專業導論課程對接企業。高校管理類本科新生專業導論課程通過校企合作就業實習基地和實驗合作基地,參觀企業學習,并與相關專業部門座談,深入了解專業發展概括,有意向的可安排暑期兼職實習,在實踐中完成專業職業介紹、課程介紹、實習介紹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一系列內容。其次,大二大三期間,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讓教師們走出去,將帶回來的企業應用型知識,以及企業高管和高工結合管理工程實踐的案例,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發展態勢。同時結合校企實驗合作基地平臺,在模擬實訓室完成基本專業模擬操作,為今后上崗提供寶貴的實際操作經驗。最后,大四期間,通過校企實習平臺,從模擬實訓平臺走向真實的工作平臺,完成大學生走向社會人的蛻變。學生在校企合作平臺的前提下,以培養綜合能力為基本目標,通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課程計劃,通過教學和企業實踐完成相對應的實驗項目,在企業實習實訓過程中,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順理成章的強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1] 宋永濤:從招生模式的變化解析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1).
[2] 林強、曹凌:公共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現狀的實證分析[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2(4).
[3] 黃秀江:試論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型教學體系[J].中國外資,2014(4).
(責任編輯:胡冬梅)
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專業《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編號:2014B200;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校級課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編號:X201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