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是新的增長點,是我國的朝陽產業,與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我國當前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仍不完善,在發展過程中仍出現多種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要從客觀角度分析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經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為原則,針對我國體育產業經濟在發展中面臨的不同環境,制定我國體育產業及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隨著我國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規模已經初步成形,但在體育產業的經濟結構上仍不完善,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在市場上比較狹隘。我國體育產業大多分布于的沿海地區,例如廣州、上海、山東等省市。由于優越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資源,沿海地區的經濟水平較為發達,所以在沿海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但從整體來看,規模仍較小,在體育產業的結構和體制上不完善,市場化整體程度還比較低下,因此需要對我國的體育產業不斷改善與變革,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積極探索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遵循科學的發展觀念,樹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模式。
一、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一)我國體育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但整體素質較為低下
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其中包含體育競技表演行業、體育用品行業、體育健身娛樂業等相關行業的體育產業格局,并作為我國體育的支柱產業。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改變,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因此人們更加關心自身的身體健康,對體育產業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也隨之提高,形成了如李寧、361°、安踏等一系列體育品牌。這些體育品牌的推廣,為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有效促進了我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在每年的銷售總額約達百億元,體育彩票的發行量也顯著提高;此外,在我國的沿海地區開展了大量排球、籃球、乒乓球等職業競技比賽活動,體育產業經濟顯著增長,極大促進了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雖已初步形成規模,經濟快速發展,但從整體來看,在管理上仍出現較多問題,整體素質不高,在管理體制和產業結構等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要走適應我國國情的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在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問題上需要不斷創新與完善。
(二)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規模逐漸擴大,但仍面臨挑戰
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以體育支柱行業的發展和興盛帶動了體育產業中其他行業發展,如體育旅游業、體育廣告業等眾多行業,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由于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大多位于沿海地區,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我國沿海地區的旅游產業,形成了體育旅游業的產業結構。在我國廣東、深圳、上海、山東等地區,體育旅游產業越來越繁榮,在發展旅游的同時,開展一系列的體育戶外活動,如沙灘排球、鐵人三項、攀巖、漂流等多種體育項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帶動了當地的品牌效應。體育旅游部門相繼開展了多種體育項目活動,在一時間極大帶動了體育旅游行業的發展,為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從長久來看,體育旅游項目的開展與預期效果相比仍出現較大落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體育產業與旅游行業缺乏有效的溝通,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體育旅游業對當地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程度較低,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發展特色,總體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能力,因此,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仍面臨著挑戰。
二、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產業的發展缺乏政策扶持
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人們的思想受計劃經濟影響產生嚴重的思想束縛,過分強調政府的投入,對商業開發重視不足,體育和經濟之間發生脫節現象,對體育產業經濟沒有準確的定位。我國的體育用品生產仍處于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過渡階段,在企業經營中對體育產品的質量、包裝、品種等方面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產生十分大的差距,經濟方式較為單一和分散,且長久以來我國體育賽事的舉辦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包辦的,企業在賽事的參與中缺乏自主權,獲利得到份額較少,企業的積極性遭受嚴重打擊。企業沒有形成較強的體育產品競爭能力,在經營機制上尚不健全,不利于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政府雖制定了相關政策,但從總體來說,政策缺乏科學有效性和系統性,因此體育產業的經濟政策仍不完善;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缺乏嚴格的監督機制,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造成混亂;在體育場所開發商缺乏科學的配套措施;從整體上看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仍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
(二)體育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
國內外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大都是在共性中追求個性,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打造體育產業鏈,具有較強的規律性。但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缺乏政策扶持,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沒有突出體育產業的重點,當地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沒有很好利用,在體制上和政策上存在嚴重的不足。總之,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與我國國情不能很好適應,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道路嚴重不符,阻礙了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且在體育市場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產權保障和品牌管理,市場內部的管理出現混亂,體育產業的企業和商家過分追求產品的銷售利益,缺乏有效的咨詢和指導,體育用品的售后服務難以得到保證,體育市場開展困難,因此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程度仍然較低。
(三)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缺乏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較不平衡,體育產業多在我國的沿海地區和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深圳、上海、山東、北京等省市已形成區域性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規模。但區域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參差不齊,從中國地理整體來看,中東部地區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增長迅速,但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經濟較為落后,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能力,沒有將地區的地理資源優勢與自然優勢很好的結合,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較為籠統,缺乏特色,難以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三、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有效對策分析
(一)加強對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
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的監督管理體系,營造有序的體育市場競爭環境,將各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進行協調管理;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對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實行標準化管理,對體育產業稅收進行調整,從而促進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政府應對經濟效益較好的體育企業進行鼓勵,擴大體育產業企業的經營規模,從多方面拓展體育產業的融資渠道,并發展完善體育彩票行業,建立完善體育金融機構和體育基金會,全面促進體育產業的經濟發展和完善。
(二)加大對體育產業市場的投資力度
體育產業經濟增長需要大量的經濟投資。根據一些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經驗,在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持資金主要來源于證券和風險投資,主要是由國際知名公司為體育市場提供資金支持。在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應率先促進體育俱樂部市場發展,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體育產業的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行為,從而推動風險投資。我國在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應對體育市場規模大、體育產業結構較為成熟的體育俱樂部促進其發展,從而加大對體育市場的投資力度,拓寬體育市場的融資渠道。
(三)加強體育產業市場體系建設
應加強我國體育產業的各類市場建設,如體育人才市場、體育資金市場和體育商品用品市場等主要體育市場,這些是體育市場開展活動的主要元素,也是促進體育產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其次,應加強體育產業市場基礎建設,如體育器材市場、體育產權市場和體育信息市場等,加強對體育旅游行業和體育廣告業等多種產業的開發,形成良性的體育市場群,擴大體育市場規模和產業結構,營造良好的體育競爭環境,逐步完善體育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大體育產品的出口量,迅速占領國際市場,滿足多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建立多元化的競爭機制,挖掘體育資源的潛力。
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雖然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但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如體育市場發展不平衡、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等,體育運行機制仍不完善。因此,應對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對策進行探討,不斷總結和學習國外經濟發達地區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經驗,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走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發展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