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
【內容摘要】繼續教學始發于美國,是美國針對新科技革命的時代背景所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從受教人群來看,繼續教育的主要教育對象是傳統教育以外的所有人群,是一種有戰略性的成人教育,是響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的教育體制。我國近些年來也是開始著手于成人教育的發展,在我國的社會上更是流傳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接下來我們就以語文教學為例,探究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
【關鍵詞】繼續教育 語文教學 教學模式 方法探析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繼續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育,它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也正是這種特點,決定了他在教育性質、模式、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等方面與一般教育的教學方法不同。從目的上來講,繼續教育是專職培養教育,是為了對專職人才進行知識補空和新知識傳授的而形成的特殊教育系統。我國各城市中的教育學院都是以從事繼續教育為主,而一般教育中,老師授課則是以講授法為主。
一、教育計劃的特殊性
繼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教育時間安排和教育內容設置。
1.教學時間安排
普通教育在時間上比較寬泛,而且受學群體主要以學習為主,能夠給予學習很充足的時間。而繼續教育,則是專挑節假日,寒暑假等公休日。
2.教育內容的設置
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往往具有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且主題鮮明,目的感極強。
案例:在一級語文教師培訓中,開設的課程也是極有針對性的。曾開設“中國古代詩文鑒賞理論實踐”這門課程,從題目上就能看出很強的專題性,就是培養受教者對于中國古詩文鑒賞的實踐能力為目的。
受教者往往是語文工作從事者,以語文教師為多,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要求老師從中獲得對中國古詩文的教學實踐能力。作為一個成年人,而且是從事語文教育的工作者,理論知識應該是爛熟于心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簡簡單單的以傳統的講授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
二、繼續教育的教學方法
繼續教育的教育目的很明確,它是以對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方法掌握并且能夠投入到生產生活中以實際作用為目的的教育模式。基于其教學目的和要求,我們可以從中研究出如下四點方法來完善繼續教育。
1.討論法
討論法,顧名思義,就是以討論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這在我們普通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教學方法,因為學生無論是心智還是思想都不成熟,開展討論課意義不大。在繼續教育的課堂中,采用討論法,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每個學生的工作經歷和社會實踐為話題展開討論,這樣能夠交流學生之間的問題和有效的解決方法,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這樣的教育模式可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不為過,當然顯“神通”的主要目的還是以解決自身問題為主。
2.互評法
互評法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繼續教育課堂中,往往是伴隨討論法開展的,討論法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也是應當具備互相評價的流程,互相評價是一個獲得他人肯定和獲得新思路的重要途徑。在繼續教育中必須向學生聲明,有關評價的客觀性問題,評價時必須要認真思考,認真組織語言,大膽提出疑問,互相討論解決,互相評價。評價的內容有很多,可以是學生的作品,學生的講課,學生對于課堂的研究,學生對于技能培訓的意見和建議等等。老師在教授學生時一定要把握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做出評價。
再好的評價體系也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有時候主觀性的存在更能讓我們發現問題,所以對于主觀性的評論,我們要認真對待。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要經常開展互評活動,給學生提供專門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習評價。
3.觀摩法
觀摩法,從名字上很好理解,就是觀摩學習,需要教育者花大量時間來搜集有關教學課程的書面資料、文獻、影視資料等,讓學生進行觀摩學習,這就完全脫離老師的主觀性,萬萬本本的優秀材料教育。學習有成就者在要學的課程領域的獨特見解和主要成就,了解一些優秀人才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視頻等材料中老師的教授模式、課堂內容的應變能力以及中小學學生的反應和配合的自然程度等方面,體會到優秀教師的成果。
4.反饋法
這一方法是基于互相評價的過程中的,它是一個體現師生平等的過程。主要是學生對于老師教授課程的表現進行反饋以及老師對學生們上課態度、方式的反饋,這兩方面平等的反饋是對課堂教育最好的改進手段,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習效率,能夠節約學習時間,對于成人教育來講,時間是他們在學習中的最大短板。所以反饋法對于繼續教育的課堂教學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結束語
繼續教育教學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社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實現國家發展的重要教育體制,繼續教育對于專才人員的培養是它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在上文提到的四點繼續教育課程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者們的結晶,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針對于繼續教育所探析研究出來的方法。繼續教育的教學過程不同于一般教育的教學方式,但是并不是排斥,在需要時兩者是可以互相借鑒的。
【參考文獻】
[1] 孫艷平. 中文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初探[J]. 教育督導與評估,2003.
[2] 李勝平. 新一輪初高中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初探[J]. 繼續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