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瑞文
摘 要:新形勢下,長江海事局作為建設長江現代交通立體走廊的重要支持保障系統和長江干線最大的一支執法隊伍,迎來彰顯改革成效、加快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該局明確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步驟、戰略舉措,全力實施一流強局戰略,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堅強的海事保障。
關鍵詞:機遇期;改革;一流強局;長江海事
中圖分類號:U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4-0006-03
1 全力服務長江航運發展50年
在長江這條舉世矚目的“黃金水道”上,長江海事從上世紀60年代長江航政局成立到現在,已走過了50個春秋的奮斗歷程。50年來,長江海事局始終以安全監管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轉變安全發展理念,創新安全發展方式,全力提升監管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了轄區水上交通安全、水域環境清潔和船員整體利益,有力促進了長江航運的發展。
一是始終以服務民生為宗旨,保障了轄區安全形勢穩定。轄區死亡人數從“八五”期占全國總數的四成,降低到“十二五”期不足一成,特別是在遏制群死群傷事故上連續十三年未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積極服務沿江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保障了每年8000多萬人次、2000多萬臺次車輛渡運安全。
二是始終以服務航運為己任,保障了黃金水道安全暢通。長江干線2400多公里的水域實現了航路規范全覆蓋。長江巡航管理從巡航宣傳檢查到巡航救助一體化,“八五”期至今,年均救助200余艘船舶,2000多人(不含江蘇局數據)。
三是始終以服務經濟為目標,保障了沿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支持沿江30個開放口岸發展,維護了三峽水電工程建設、113座跨江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安全,保障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南京青奧會、杭州G20峰會等國家重大活動涉水安保。
2 新形勢下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大力實施“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新形勢下,長江海事作為建設長江現代交通立體走廊的重要支持保障系統和長江干線最大的一支執法隊伍,必將迎來彰顯改革成效、加快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從國家層面看,推進長江經濟帶戰略給長江海事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挑戰。長江經濟帶是國家正在實施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最新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長江經濟帶是靠長江黃金水道串起來的一條“珍珠鏈”。長江航運在實施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中發揮著主通道作用、在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中發揮著主骨架作用、在沿江產業布局中發揮著主支撐作用、在多式聯運中發揮著主樞紐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主基調作用。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一方面給長江海事科學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另一方面也給長江海事科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作為長江干線最大最重要的執法單位,長江海事局將牢牢抓住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機遇,肩負起時代使命,履行好法定職責,確保“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潔”,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安全發展。
從經濟層面看,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給長江海事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挑戰。黨中央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作出了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實施供給側改革的重大部署。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改善供給質量。長江航運的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調節過剩運力,淘汰低標船舶和經營不善的小公司。當前,航運業仍處于發展的低谷期,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足,船型標準化推進和運力調整較慢,安全基礎提高不快。這一方面為長江海事局提升安全發展基礎帶來了新機遇,另一方面也為長江海事局在供給側改革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長江海事局將通過提升監管標準,助力長江經濟帶供給側結構調整。
從法治層面看,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給長江海事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挑戰。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要求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目前,海事執法中還存在著法律體系不完善、執法標準不科學、職責邊界不清晰等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方面給長江海事局的法治進程帶來了新機遇,另一方面也對長江海事局的法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長江海事局將建立健全海事法規體系,從“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中抽身,告別“保姆式”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回歸海事監督管理本位,服務好沿江經濟社會發展。
從體制層面看,長江航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給長江海事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新挑戰。深化長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后,長江海事具備了實現“政令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執法統一、管理統一”和“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的管理新格局和服務新模式的條件。這一方面為長江海事局依法全面履職帶來了新機遇,另一方面也對長江海事安全監管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長江海事局將深化工作融合,理順工作機制,發揮改革效益,全面履行統一管理職能,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
3 一流強局戰略引領黃金作為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時期,是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是長江海事彰顯改革成效、加快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長江海事局將深入貫徹落實上級精神和部署,進一步明確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步驟、戰略舉措,全力實施一流強局戰略,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堅強的海事保障。
3.1 戰略目標
目標是戰略的根本導向。長江海事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把長江海事局建成國內領先的海事一流強局和經濟執法單位,建成國際海事一流強局,總體服務能力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3.2 戰略任務
任務是戰略的根本支撐。未來9年,長江海事發展的戰略任務是“三有兩優,三精兩先”,即:監管有力、應急有效、法治有據、服務優質、保障優越、隊伍精干、裝備精良、管理精細、創新領先、黨建率先。
(1)監管有力。建成符合長江安全發展規律、運轉順暢的科學監管機制。建成集VTS、AIS、電子巡航、無人機、北斗系統等水、陸、空、天為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實現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海事監管主要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管理水平,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2)應急有效。建成布局合理的應急搜救待命點和溢油應急設備庫。完善“一案三制”建設。深化巡航救助一體化機制,水上人命救助成功率保持高位。實現長江干線一般水域達到50-200噸溢油清除控制能力,三峽庫區及重點區域達到500噸溢油清除控制能力,水上應急綜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3)法治有據。建立科學規范的長江海事法規制度體系;有效運行精準高效的海事法規實施機制;建立完善的法治海事保障和執法監督考核機制。建成國內水上綜合執法示范區,國際海事執法樣板區。全局執法人員的法治思維和法律素養全面增強。全面建成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的法治長江海事。
(4)服務優質。建立優質、高效、便捷的海事服務體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服務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服務長江航運發展。建成“指尖上的海事政務”。建成陽光引航和智慧引航。實現社會滿意度高位運行,為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潔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提供符合國際水準的海事服務。
(5)保障優越。建立智慧、寬帶、高速、共享的通信網絡體系和安全可靠、全面覆蓋、維護及時、應急高效的長江干線通信、信息化運維保障體系。建成空中北斗衛星、水上無線寬帶、陸地光交換網等組成的大容量有線和無線綜合立體通信網絡。實現技術領先、性能卓越、數據入“云”、網絡泛在的通信保障能力,滿足水上安全通信服務需求,支撐安全管理和對外服務。
(6)隊伍精干。建立完善“領導人才、拔尖人才、專業人才”三支隊伍的選拔、培養、管理和使用體系。隊伍建設成效明顯,40歲以下處級領導干部比例不少于15%,分支機構領導班子以45歲左右為主體;培養全國交通系統有影響力專家6人,海事系統、長航系統權威專家60人,各類專家型人才600人,各類專業骨干人才1000人。
(7)裝備精良。建立健全過程覆蓋、配置合理、功能齊備、運轉高效、管理科學的裝備建運管維體系。建成集約高效的安全監管系統、應急救助系統、通信信息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執法裝備系統、后勤保障系統,設備完好率和可用率保持高位。實現裝備配置系列化、標準化、現代化。
(8)管理精細。建立資源配置科學,管理機制健全,制度規范,集約效能的管理體系。機構布局、職能劃分滿足轄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議事決策科學,管理工作實現程序化、規范化、信息化,做到按制度工作,按流程辦事,執行力高,達到管理最優、效能最大。
(9)創新領先。建立以理念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為核心內容的創新體系。創新履職觀念,創新安全觀念,創新風險觀念,用創新發展理念解決發展問題效果明顯。分類分級等差異化管理理念廣泛應用。實現以科技信息化引領長江海事現代化發展以及安全監管由事后向事前、被動向主動、經驗向科學的轉變,科技成果轉換率顯著提升。
(10)黨建率先。夯實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推樹卓越黨建高端品牌,精神文明建設和海事文化建設在全國海事系統處于領先地位。新增一批局屬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培樹一批省部級以上先進典型。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實現黨風正、政風清、紀律嚴、作風硬的目標,職工滿意度高,海事凝聚力強。
3.3 戰略步驟
步驟是戰略的根本載體。未來9年,長江海事發展的戰略步驟是:“一流強局三步走”。
第一步:2017年-2020年,即“十三五”后四年。重在打基礎,夯實長江海事快速發展的根基,實現由大局向強局的跨越。通過“十三五”后四年的打基礎,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一流強局”戰略的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長江海事服務能力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第二步:2021年-2023年,即“十四五”前三年。重在抓鞏固,鞏固發展實力,為新一輪沖刺騰飛做好準備,實現由強局向國內領先的海事一流強局和經濟執法單位跨越。通過“十四五”前三年的實力鞏固,長江海事整體實力增強,服務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第三步:2024年-2025年,即“十四五”后兩年。重在抓提升,提升發展水平,全面實現一流強局目標。實現由國內領先的海事一流強局和經濟執法單位向國際海事一流強局跨越。通過“十四五”后兩年的水平提升,一流強局目標全面實現,服務能力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3.4 戰略舉措
舉措是戰略的根本保障。未來9年,長江海事發展的戰略舉措是,圍繞“一條主線”,突出“三大建設”,實施“五大工程”。
3.4.1 圍繞一條主線
緊緊圍繞加快長江海事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全力實施“一流強局三步走”戰略,堅決做到思想上不動搖,精神上不懈怠,行動上不折騰!牢固樹立發展信心,正確把握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發展路徑,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長江海事科學發展。
3.4.2 突出三大建設
突出基礎建設。適應沿江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抓好基礎設施和裝備手段建設,特別重視和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應急能力建設,打造“智慧海事”,實現監管現代化。建成滿足工作要求的艇躉、信息化平臺等基礎設施;整合各項信息管理應用系統,消除“信息孤島”。更加注重基礎性工作,規范完善臺賬記錄,強化基礎數據的分析運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制定實施科學化、系統化、流程化的內外管控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突出基層建設。大力推進基層處站“統一視覺形象、統一執法流程、統一服務標準、統一行為規范”建設;突出基層工作,改善基層條件,優化基層保障,加大對基層的投入力度,執法裝備優先配備至基層一線;配強基層班子及執法人員,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規范基層管理,提升履職能力、工作效率;以加強作風建設為抓手,著力加強基層執行力建設;為基層減負,保障更多人力、精力投入現場監管;發揚基層首創精神,鼓勵創新、寬容創新。
突出基本功建設。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以改善結構、強化素質為核心,確保崗位技能和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實施全員素質提升行動,下大氣力、花真功夫實施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組織開展大講壇、大討論、大研究,實現人員素質大提升。按照分級分類和全員培訓的原則,完善專業學科帶頭人制度;加強對拔尖人才的評估和考核,加強對骨干人才的跟蹤和培養,選派拔尖人才和骨干人才參加高層次培訓和學術交流;推進網絡學堂線上教育、菜單式培訓,提升隊伍綜合素質。
3.4.3 實施五大工程
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加強兩級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實施先進典型培樹工程,大力培樹長江海事先進典型,使廣大干部職工學有榜樣、干有標準,保持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良好發展態勢。鼓勵文化創新,激發海事文化發展活力,創辦符合時代潮流的新型文化服務平臺,打造一批海事文化產品。開展長江海事文化建設示范工程,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構建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落實“兩個責任”,從嚴治局。
實施平安長江工程。安全監管是海事工作的生命線。抓好新形勢下的安全監管工作,關鍵是在源頭抓防控、事中抓監管、有事抓應急、事后固規律的安全管理鏈中突出抓重點,抓源頭,抓監管,抓應急,抓規律,抓機制。內部要理順關系、明晰權責,切實暢通政令,提升工作執行力,充分發揮一條線管理優勢。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規范化水平。外部要積極推動將長江水上安全工作納入當地綜合管理體系,構建“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齊抓共管的大安全格局,堅決遏制群死群傷事故。
實施創新強局工程。創新理念和創新成果體現在安全監管、行政執法、內部管理等方面,創新驅動與單位發展實現良性互動。現代監管理念及治理體系以及差異化、分級分類管理理念廣泛運用。智慧海事全面建成。監管理念成為引領海事監管的新理念,海事監管水平國際領先。以信息化帶動長江海事管理現代化,積極構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一流網站群、智能辦公系統、智慧監管系統;建設長江海事云數據中心,實現監管信息源頭統一、權威準確。實現由人力驅動向科技驅動轉變。
實施改革驅動工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完善長江海事三級管理體制,推進海事執法資源向基層傾斜、推進海事處機構扁平化管理。完成后勤管理模式改革以及引航、通信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建立“管理規范、運轉協調、集約效能、保障有力”的管理機制。內部要形成合力,外部要完善七大機制,堅持內外同頻共振、合力推進,推進內外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實施人才興局工程。樹立“海事興旺、人才為本”的科學人才觀,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以領導人才、拔尖人才、專業人才為主體,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黨政領導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數量合理、業務精通、技術領先、具有學科帶頭作用的拔尖人才隊伍,建設一支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滿足長江海事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完善人事管理機制,激發隊伍活力,形成合理的人才隊伍梯次,做到以中青年為主體,老中青三結合,抓好人才的儲備培養,實現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系長江海事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