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只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多讀,多積累,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再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作文教學就能成功。
【關鍵詞】勤觀察、積累 敢表達、運用 “樂教”促“樂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74-02
作文教學只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多讀,多聽,多積累,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再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作文教學就能成功。我在作文教學做了以下嘗試:
一、勤于觀察,敢于表達
《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中提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1]這就要求我們帶領學生多留心觀察,將自己觀察到的表達出來,在此階段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我將語文課堂的范文教學和輔導學生的寫作結合起來,經常指導學生依照課文的重點段仿寫,把中心意思寫清楚,內容寫具體。例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美麗的南沙群島》時,我引導學生仿第二段的總分結構結合資料來以“南沙群島擁有難以計數的珍貴的海洋生物”為開頭寫總分結構的一段話……訓練有具體的內容,由易到難,學生就愿寫、想寫,就可以慢慢改了過去“難寫”、“愁寫”、“苦寫”的狀況。
二、勤于積累,善于運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提倡學生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優美的文章有許多如:課文《北大荒的秋天》中描寫秋天的莊稼成熟的句子“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高粱樂呵呵的演唱……”,這些是城里學生很難見到的,也很難想到的,所以我讓學生積累下來。本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找秋天》,有的學生除了將自己看到的楓樹葉子、其它落葉、菊花、小草、燕子等充分發揮想象寫了出來,還靈活地將“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高粱樂呵呵的演唱……”也運用到了自己的習作中。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學生的積累信心倍增,讀寫自然、巧妙地結合起來,讀促寫,寫促讀,堅持下去對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與日俱增!
三、源于生活,表達真情
“小學生練習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達意?!?葉圣陶先生曾說過。[2]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去點燃孩子內在的這團情感之火。課堂就是創設情境、點燃孩子情感之火的最佳訓練。
“5.12大地震”后電視上頻頻報道地震的情況,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紛紛獻出自己愛心將書、衣服、零花錢等捐給災區的孩子們。捐款剛剛結束我組織學生寫了題目為《給災區小朋友的一份信》的習作。在與別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時竟有同學情不自禁地哭了,可想而知孩子們幼小、純潔的心靈已種下了顆顆愛的種子!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盵3]熟悉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給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如《遲到啦!》《吹泡泡比賽》《二人三足》這些活動貼近生活,有驚,有喜,有趣,孩子們愛寫,就能寫得無拘無束、輕松,描繪出真實的、神奇的童心世界,感受到作文所帶來的歡樂。
四、融洽師生情:“樂”寫“多”寫
融洽的師生關系,活潑的課堂氣氛,也促使學生的作文邁向新臺階。我班一個同學的父母離異,他精神沮喪,課堂上心不在焉,作業亂七八糟。于是我主動多次與他交談,后來他在日記中寫到“他最想在學校和同學、老師在一起?!蔽医o他的批語:79班也是你的家,慢慢得他的笑容多了。 教師節到了,孩子們一聲聲稚嫩地呼喚:“老師節日快樂!”其中卻包含著濃濃的情……
訓練中,我因材施教,分層次實行“彈性作業”:對差生低要求,寫一、兩段通順的話,字跡工整,標點正確就行了,意在鼓勵并樹立信心;對優生“壓擔子”,加大寫作的量,不僅篇幅要長,而且不寫錯字、病句;對中等生則要求踏踏實實地寫,一篇比一篇好。講評課,宣讀優秀、進步的文章。
實踐證明:“樂教”是“樂學”的前提,“樂學”是“樂教”的結晶。只有教師“樂教”,才能促使學生樂學。教學相長,“教”與“學”雙方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生的習作就一定能結出豐碩之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編肖川 2012年2月出版
[2]《考試周刊》 2011年70期 《讓作文教學行走在綠色之路上》 陳如
[3]葉圣陶(《論集》《〈文章例話〉序》
作者簡介:
張彩霞(1977年-),女,山西省介休人。1993年——1996年就讀于山西太谷師范學校,于2001年山西師范大學畢業。現任介休市北壇小學語文教師,介休市教學能手及優秀班主任,從教多年一直致力于“閱讀寫作教學”的研究工作,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