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
【摘要】色彩是繪畫中的重要元素,如何指導小學生運用好色彩,創作藝術感強的繪畫作品是美育教學的任務之一。在教學探究中,我對學生從三方面去實踐培養:一、直觀認識各種色彩,形成初步感知;二、巧妙合理搭配顏色,促進色彩表現力;三、開展互評自評,提高繪畫審美能力。事實證明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學生的色彩表現力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繪畫綜合素質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關鍵詞】色彩教學 感知體驗 交流評價 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17-02
流暢多變的線條,生動有趣的形象,豐富和諧的色彩構成一幅幅完美的、能打動人心的繪畫作品。然而,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學生繪畫作品:構圖滿滿,卻沒有主次;形象多多,卻不見“主角”;色彩豐富,卻感覺花里胡哨。
一、直觀認識各種色彩,形成初步感知
繪畫中的色彩是傳達藝術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視覺藝術的一種表達語言,是造型藝術的重要元素,在小學生的繪畫世界中更是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色彩世界如此豐富,種類如此之多,怎么讓學生能分辨這些色彩呢?我覺得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色彩知識進行引導。首先要認識各種色彩,最好的方法就是直觀感知。四年級的小學生通過以往的繪畫學習,已經認識相當多的顏色。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我開始向學生講授一些認識色彩的專業知識。
二、巧妙合理搭配顏色,促進色彩表現力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對色彩的選擇方式都帶有原創性,他們的作品著色大膽,色彩對比鮮明,非常具有童趣。但畫面有時缺乏一定的美感,色彩太多太雜,沒有主色調,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如何搭配顏色的輔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三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顏色的搭配:一是冷暖色搭配。一幅兒童繪畫作品從畫面內容上可以包含主體形象和背景形象,這兩組形象在色彩的搭配上就可以選擇冷暖搭配,如果主體形象以暖色調為主,那么背景形象就可以以冷色調為輔;反之,主體形象選了冷色調,那么背景形象就可以用暖色調襯托,讓畫面整體上有冷暖對比,色調上主次分明。如我在教學《沙灘上的貝殼》時,首先通過欣賞讓學生發現大部分貝殼的顏色都是暖色調,而海水、藍天卻是冷色調,引導學生預先在色彩搭配構思中就形成色調概念和對比,在后面的涂色環節中將構思體現在畫面里,創作出優秀作品,體現了小學中年級段學生應有的美術繪畫素養。
二是同類色的深淺搭配。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在單個形象的色彩表現中。同一顏色里有深淺之分,如綠色,就有粉綠、草綠、翠綠等不同深淺的呈現。在美麗神奇的大自然里這種色彩現象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天空淡淡的淺藍,海水濃濃的湖藍;妖嬈的鮮花里有淡雅的粉,也有濃郁的紅,所有這些都給我們提供著現實版的同類色世界,只要將這些顏色合理借用到畫中,就可以讓我們的畫作更出彩,更有生活氣息,更有靈氣!在教學《芬芳滿園》這課中,要求學生用同類色的深淺搭配方法來給鮮花涂色,學生分別用深淺不同的橙色、紅色、藍色,一朵花一個主色,表現出花朵的立體感和層次感,體現出學生對色彩的熟悉和靈活運用能力。
三是相鄰色的搭配。我把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些左右相依的顏色給學生加了個相鄰色的概念,并要求學生能說出每種顏色的相鄰色,如橙的相鄰色是紅和黃;藍的相鄰色是青和紫等等。這些相鄰色在色彩搭配上也能制造很和諧的畫面效果。我在《天高任鳥飛》這課里,為了讓學生能表現出飛鳥身上絢麗多彩的羽毛,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用相鄰色的搭配方法進行展示,學生的作品很成功,充分展現出學生對色彩的駕馭能力逐步在提高!
以上這三種方法都比較實用,實施起來容易掌握,學生作品一改往日畫面色彩雜、亂、花,散發色彩的真正魅力。
三、開展互評自評,提高繪畫審美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繪畫綜合能力,除了畫筆的表現,還可以開展交流活動。每次課結束后,將學生們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們自我解讀畫作,相互欣賞、相互評價,以自己的見解說出對他人作品的看法和建議,這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在評價活動中,我引導學生主要從畫面構圖、線條、形象、色彩四方面去進行,經過多次的互動,學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感受,從而在以后的繪畫創作中更能客觀的表現所想、所見。
綜上所述,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對色彩規律的掌握,色彩修養的提高,主動運用色彩表現感受。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順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通過色彩感知訓練,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普遍規律,并認可和鼓勵能獨立表達感受的個體,形成教學的良性互動,使學生勇于表達個人色彩感受,并不斷完善所長,獲得自信和成功,真正做到“我的色彩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