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仁權+王東明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水稻稻瘟病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本文對水稻稻瘟病的幾個發生原因做出了分析,并進一步就如何防止該問題作出研究探討。
關鍵詞:水稻稻瘟??;研究分析;發病成因;解決方法
為了適應全球范圍內的“綠色經濟”的發展號召,提高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在一定農學、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相關數學研究模型中對實驗區整體水稻的稻瘟病情況進行系統性的模擬運算,從而加強水稻稻瘟病檢測以及防治技術的發展。
一、水稻稻瘟病技術研究的相關概述
稻瘟病是水稻最為明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在造成水稻產量大幅度下降,嚴重時減產40%~50%,乃使水稻無收成。這種現象在各地農田均有發生?;疾∷咀魑镏饕匀~部、節部的病理衰敗最大,發生后有不同程度的減產,特別是穗頸瘟,嚴重時可導致水稻顆粒變白,收成全無。
二、水稻稻瘟病的發病原因概述
1.單一品種的大面積栽培。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為兼性小種?;约纳?,不同的生理小種對不同品種的致病性不同。水稻對稻瘟病的抗性也因此被分為兩種類型,即水平抗性品種和垂直抗性品種。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種對病原菌的各個生理小種均具有抗病性,但這種抗病性不強,因此在品種選育過程中經常會因其病癥的點狀發生而被淘汰,故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種較難育成。而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種只對一個或幾個生理小種有抗性,但這種抗性較強,在田間表現發病率極低。這種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種剛育成時,能夠侵染它的生理小種其實已經微量存在或很快經突變產生,當該品種大面積推廣時,能夠侵染該品種的生理小種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斷積累菌量,一旦環境條件適宜即可大面積發病,直接導致該品種抗病性的喪失,這也正是垂直抗性品種的致命弱點。如前所述,水平抗性的品種容易在品種選育時被淘汰,因此,目前在生產中應用的絕大多數品種都是垂直抗性品種,這些品種一旦被單一化大面積推廣,極易造成抗病性的喪失。以遼寧省為例,2001年全省有40%的水田,均在選種當時表現高產抗病的品種遼粳454則當年大面積發病,導致全省水稻大幅減產。
2.適宜發病的環境條件。適宜的環境條件是稻瘟病大發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溫濕度、陰雨寡照的影響更大。當氣溫20~30℃、田間濕度90%以上、稻株體表水膜保持6~10h,稻瘟病容易發生。平均氣溫24~28℃,且有一晝夜以上飽和濕度,稻瘟病也易流行。水稻抽穗后遇到20℃以下低溫侵襲,可減弱植株抗病力,一旦陰雨多霧,容易引起穗頸瘟流行。
3.過量偏施氮肥。過量偏施氮肥,容易導致植株幼嫩或徒長,植株抗病能力減弱,病菌因此易侵入。同時過量偏施氮肥,可能導致水稻個體、群體失衡,郁閉,為病菌繁衍發生營造了局部環境。
4.其他不良因素。如長期遮陰、過度密植、長期淹水等其它不良因素均可能加重病害發生程度。另外,如噴藥不當或噴藥后又遇降雨,導致藥液淋失,防效甚微,病菌傳播蔓延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等。
三、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1.注重對適宜種植溫度的選取。在進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時要注重天氣對種植情況的影響。低溫種植會造成水稻的線粒體反應不充分,使得營養物質存儲流失造成產量水稻育稻質量下降。日照減少同樣會使水稻稻對自身光合作用的供能不足導致新陳代謝緩慢,淀粉產量少,水稻質量不高的情況。為了提高水稻產量需要在進行育稻時選擇正確適宜的天氣,并在一定條件下采用大棚育稻的方式,對光照、溫度等進行合理控制,從而促進水稻生產質量的提高。比如某水稻種植基地,在春天較為濕潤、氣候溫和的時候進行水稻育稻稻瘟病防治栽培,保證了栽培的適宜氣候,同時保證了分量充足的光照,使水稻生長較為迅速,稻瘟病防治情況良好,產量高且質量較優秀。
2.對稻瘟病防治土壤進行規范化處理。肥沃優異的土壤對于水稻育稻稻瘟病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能為水稻提高良好的生長環境并及時進行相關營養物質的輸送,是水稻稻瘟病防治生長高產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應用時要注意對稻瘟病防治耕地進行松土、休整、耕翻等,使土壤能夠為水稻提高更多的營養物質,加強水稻的生長過程調控,從而進一步刺激水稻育稻稻瘟病防治高產。安徽省某水稻種植基地在冬天快到之前對選取好的土質優良、土壤肥沃的稻瘟病防治土進行了部分休整,在進行深耕的基礎上,該水稻稻瘟病防治培育基地將土壤溝壑淺翻處犁平,將體積較大的土塊進行破碎處理,同時對土壤里的雜草進行了根除,防止雜草與水稻稻爭奪養分。在進行了土壤的休整翻平后,該基地的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3.調整對病水稻的肥料施送結構。將田里淤泥抹在培育稻的田埂上能夠給直接影響水稻生長狀況,對水稻育稻稻瘟病防治株進行營養供給,因此需要對成分進行較為專業性的淤泥附著處理。在進行淤泥的配制中,除了直接將田中淤泥抹到栽培基地上,還應當以有機肥料為主要配制基礎進行成分添加,輔以適量的鉀肥以及磷肥,并加入適量的家禽、家畜圈里的廢泥進行曬干水分蒸發處理,在播種前一個月實踐左右對淤泥進行腐熟氧化反應處理,使水稻根莖的營養物質進行充分反應,并保證根莖處在一定濕潤程度內并封上薄膜進行隔絕處理,防止肥料風化、營養流失等情況出現,在進行一定溫度下的保存處理,使得成品水稻根莖具有濕潤輸送,并且具有一定的柔軟度的特點,從而在充分供給養分的同時保護水稻稻瘟病防治稻,其主要的作用還是有效地吸附成熟稻瘟病水稻的種子,保證了稻瘟病水稻的繁衍,使得播種的稻種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同時還可保證其不發生爛種的情況。這種措施大大提高了水稻成活率,確保了水稻的良好生長情況,實現了水稻覆蓋率增加,因此有效防止了瘟病。
4.合理水稻種植結構。在進行種植時應當均勻地把種子撒播在抹過淤泥的田埂上,整個育稻程序結束。只待后期的稻木的田間除草管理了。在種植過程中應當選取合適的種植間距進行稻種投放,保證榿木稻的根部能進行充分的營養吸取,并使陽光利用率達到最大程度。一般應根據種植具體數目以及土壤面積進行綜合考察,從而得出合理的種植密度。因為利用田埂坡面育稻,不占用耕作面積,同樣可以種植糧食,只是相當于糧稻間種,省去了稻圃地的租金,另外用工少,因為育稻程序簡單,梯田田埂常年潮濕,不需要澆水,除草簡單,只需要砍一次草,因為育稻初期氣溫低,稻比草長的慢,待草長到50-60cm時,稻木只長1-2,cm,用刀砍草不傷稻,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升高,稻木比草長得快,慢慢的草就自然死亡,不需要再除草,這樣通過合理種植水稻結構,大大降低了稻瘟病的發病率。
四、結語
水稻稻瘟病技術研究對于促進中國農業事業進一步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進行水稻稻瘟病技術研究的過程中應當本著經濟、環保、科學的原則,強化對水稻稻瘟病防治力度。
參考文獻:
[1]付文君,關志堅.伊犁河谷地區水稻稻瘟病的發生原因及綜合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03-20.
[2]段會仙,蘭紹清.溫涼區水稻稻瘟病發生危害特點及防治對策[J].云南農業,2014-05-06.
[3]陳彪,宗海平,朱悅,等.大豐市機插秧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