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軼+馮興華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是三年制高職學校第一學年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學生整個大專期間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其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認知和學習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以昆明衛生職業學院為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三年制高職 大學英語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28-02
一、引言
高職高專教育是普通高等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成人高等??平逃目偡Q,而三年制高職大專是指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進行??平逃钠胀ǜ叩葘W校。三年制高職的課程設置由文化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及專業實踐課程三部分構成。其中,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第一學年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對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高尚的情操、開發科學的思維、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奠定健康的心理以及人格完善和文化修養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頒布/試行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顒雍蜆I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就此,對我院三年制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二、淺析三年制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層次和素質方面
三年制高職學生主要來源于參加過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及三校生,農場戶口和城市戶口生源均有。就我校而言,高中畢業生沒有醫學基礎但稍有高中英語基礎,而三校生有1-2年中專醫學知識但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這一方面,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某些高考分數中英語成績較高的學生詞匯量相對較大,基本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其對大學英語課程充滿好奇;但三校生由于中專階段年紀小對基礎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詞匯量小,英語基礎薄弱,進入高職院校后,心理層面更傾向于專業課程學習,很多三校生徹底放棄文化基礎課程尤其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
2.語言環境方面
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英語教育方面相對落后。我校三年制高職錄取地區大多數在本省尤其各地、專州、縣,受所屬地區限制,語言環境相對薄弱。很多學生自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學習,并更過停留在通過英語考試,而非真正將其作為一門用于交流溝通的實用性語言來學習。更甚,錄取進入高職院校后,受大環境影響,大學英語課程是第一學年開設的文化基礎課程,與其醫學專業課程相比,學生普遍重視程度不高,學生一致認為文化基礎課程無論如何都會完成學習并最終通過考試。
3.課堂教學方面
基于學生層次及本身英語基礎的不同,同時受語言環境影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提不起興趣,一副可學可不學的態度。其次,由于詞匯量的增大及詞匯、句型、語法等難度的遞增,許多學生一時無法接受,從而放棄大學英語學習,最終導致惡性循環。再者,文化基礎課程在期末考試中定位是考查科目,學生理所當然認為相對考試科目而言,考查科目隨意性較強,最終考試掛科率低。
三、就三年制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幾點對策
1.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
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接受進一步的學習,除了入學教育中提到注重專業學習外,應在第一學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畢竟,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公共課承擔著兩個重要功能,其一是為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做出貢獻,其二為學生專業課學習提供支持。在授課過程中,首先應當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學什么,這樣才會知道如何學,最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除此之外,為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以及在日后進行學歷提升,除了必修的大學英語課程之外,學生還需在大學階段通過云南省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其考試通過證書是專升本考試的報名條件之一,也是學生今后畢業就業的強有力證書之一。
2.第二課堂教學體驗活動的開展與豐富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不僅需要學習課本知識,還需要帶著知識走出教室開展第二課堂的學習,以此來進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學。第二課堂的開展,例如專題講座、英語社團活動、英語角活動、英語小組活動等有用、有趣、有效的投入,使得大學英語課程課內、課外相結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時間,給同學們用英文講新聞或者用英文講故事,一方面鍛煉學生們英語口語能力及提高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基礎課程學習了解目前國內外所發生的新聞事件與世界接軌。其次,加大第二課堂的力度,對于目前我校選用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這套教程中,在每個單元文化部分可利用課外資源開展教學體驗活動,讓學生們在興趣中學習在娛樂中提高。
3.英語文化的融入、課堂氛圍的優化
在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下,打好語言基礎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尤其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應注重以詞匯量為教學的核心、以文化為教學的靈魂。英語是西方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要學好英語需要從了解英美西方文化開始,通過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視頻、西方典型節日等介入,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體味與欣賞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優化課堂氛圍,讓同學們能在趣味中學習,有助于接受和記憶新知識。
4.師生、生生的多元化互動方式
高職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的培養方式,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可安排部分教學內容給學生,通過師生共同備課、準備教學內容,讓老師學生能更深入了解,并通過共同準備教學內容發現學生所需并挖掘學生自身能力,師生在合作中完成教學內容。而生生互動是指學生與學生間自我幫扶自我學習自我挑戰與自我評價,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已具備一定學習和評價能力,通過部分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英語成績相對較弱的學生,通過高中生帶動三校生共同學習,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某些程度上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具親切性和說服力。
四、結束語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三年制高職學校的文化基礎課程,其對于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作為基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貫徹“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聽說讀寫譯并重”+“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原則,讓同學們從興趣開始、通過信念認知和意愿驅動、最終實現學好英語的轉變。隨著學習內容和學習觀念的轉變,最終為其學好專業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最終實現我院培養“學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辦學宗旨。
參考文獻:
[1]張紅玲.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小花,陳金平.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中州大學學報,2008(4).
[3]左煥琪.英語課堂教學的新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74.
[4]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5]何冬梅,李莉.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