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
摘 要:本文主要以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分析作為出發點,并針對林業現狀情況從健全和完善檢測體系、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宣傳力度、積極引入現代科學技術等多方面探討了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以期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現狀;策略
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森林資源被廣泛開發,現有森林面積逐漸減少,這對于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針對于此,社會各界紛紛開始關注造林工作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業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樹木或者林木中存在的有害病蟲、雜草等。這些有害生物的存在不僅會嚴重危害林業的健康,還會制約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也是促使傳統林業向數字化林業和現代林業轉變的必然趨勢。
一、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分析
1.重化學防治專業技術。目前,就國內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而言,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從而嚴重忽略了科學技術的有效應用。其中,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科學技術主要包括雷達技術、轉基因技術等。這些專業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效率,還可以有效彌補化學防止缺陷。化學防治具有明顯的缺點,比如污染環境、殘留的農藥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等。
2.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學認知不足。首先,對于基層工作人員而言,平均工作任務量較大,且相關領導部門并沒有配備足夠的基層管理人員,在有效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大量的工作,從而造成林業有害生物頻發。且基層管理人員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學宣傳工作并不到位,缺乏長期性和持續性是林業有害生物科學防治宣傳工作的最大問題。其次,對于林區農民而言,農民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只停留在表面,或者采用傳統防治方法治理,其效果并不顯著。究其原因是林區農民思想不夠先進,對于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最后,國家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惠農普及不夠全面,且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導致化學防治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3.沒有健全和完善檢測體系。受國家政策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森林資源遭受大量破壞,國家出臺了造林計劃。但是該項計劃對于林農而言,并沒有起到實質性效果。林農只是站在經濟利益角度考慮問題,只依據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展開造林工作,最終導致人工林的林分組成單一。這是造成林業有害生物頻發的關鍵要素。與此同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工作缺失,從而進一步導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實效。
二、防治策略
1.積極引入各項綜合技術。相較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而言,采用化學防治可以克服諸多問題。這就需要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合理把控施藥時間、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施藥方式和農藥等,從而實現提升對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在注重農藥用量的同時,需要積極引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這兩種防治方法,從而促使防治方法的兼并使用,最終達到降低有害生物抗藥性的可能性。對于化學農藥的選用原則而言,主要以“藥效長、危害小”為主。物理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熱水浸種、捕殺幼蟲、高溫殺菌、薄膜包裹等。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敵進行獵殺,進而達到預期防治效果。
2.加大數字化防治技術的有效應用。我國森林資源具有分布范圍廣、林地面積差異大等特點,因此需要借助人工方式實現林業的檢測管理,這是影響國內林業有害生物檢測的最大局限。針對這一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和相關部門積極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數字化技術與化學技術的有效整合,從而確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檢測工作更加快捷、準確。數字化林業主要包括3S技術、RS遙感、GIS地理信息系統等。其中,其基礎核心技術是3S技術,其主要功能與作用包括實時收集信息、實時檢測、圖象處理、數據分析、地理位置檢測等。因此將該項技術應用于林業有害生物檢測范疇,是必然趨勢,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治效率,還可以提升疫情防治的針對性。數字化林業是未來林業發展的新趨勢、新動態,是促使傳統林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的核心所在。因此健全和完善數字化林業監管體系尤為必要,也是加強有害生物防治的目標所在。
3.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宣傳力度。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媒介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傳播范圍擴大,國家和林業相關部門可以借助媒介這一優勢,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播音、報紙等媒介,加大對有害生物防治方法的宣傳力度,并制定相關解決條例,確保各項宣傳工作的有序進行。比如《森林病蟲防治條例》、《植物檢疫條例》等,這些條例的制定可以確保責任主體的明確,并將林區科學防治病蟲害知識有效落實到實處,進而實現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效率和林區農民的工作積極性。
對于林區部門相關人員而言,應站在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和國家政策角度充分認識到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結合林區不同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強化責任主體的同時加大對基層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實現提高基層人員防治業務水平和工作積極性的目的。除此之外,基層管理部門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逐步健全和完善林業有害生物檢測預報系統,并加強數字化林業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整合應用,促使林業防治工作的科學化和防治手段的現代化。
4.完善檢測預警體系。目前,不同區域的林業部門將關注的目光放在造林面積統計工作方面,從而嚴重忽略了造林質量和有害生物的防治。在此種情況下,林農對于生態環境的認知較為缺乏,生態環境的不夠重視和復合效益的忽略是造成林業有害病蟲泛濫的主要原因。因此林業相關部門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生態林業的全面認知,并認清林業有害病蟲防治工作對于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始終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和檢測的全過程,促使傳統林業向數字化林業和綜合式林業發展方向轉變,最終達到有效控制病蟲疫情和減少病蟲疫情擴散面積的目的。
針對人工檢測和管理林區缺陷問題,國家應積極加大對現代化信息設備的引入,促使單一人工林向多元化林業管理模式的轉變,并針對林區實際情況健全和完善林分檢測預警體系。林區管理人員需要對突發性、危害大的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適時檢測和預報,從最大程度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三、結語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站在不同角度出發,并站在技術方面和體系完善方面實現有害生物的綜合防治。在重視化學藥劑選擇的同時加強施藥時間的控制,從而減低病蟲害抗藥性。除此之外,國家和林業相關部門需要加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宣傳力度,并結合不同林區實際情況健全和完善檢測體系和管理系統,最終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玉雙. 論現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J]. 中國森林病蟲,2010,04:40-44.
[2]張晉軍.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策略[J]. 現代農業科技,2011,18:223.
[3]林志強.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現狀及建議[J]. 武夷學院學報,2015,12:17-20.
[4]王世珍. 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探究[J]. 中國農業信息,2012,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