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婕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利用英語報刊提高閱讀能力的作用,對利用英語報刊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報刊閱讀意義策略
當前,文化交流全球化趨勢步伐不斷加快,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應用的重要性進一步突出。多年來,我國英語教學的教學資源不斷豐富,教學體制不斷完善,英語教學成效顯著。但是,與現實需求相比,尤其是在閱讀能力方面,當前英語教學還存在薄弱環節。在此背景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以加強英語報刊閱讀,是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英語報刊對于提高閱讀能力的意義
新課標提出,要積極開發英語課程資源,在教學中增加貼近實際、生活與時代的相關內容。要利用報刊、網絡等資源,拓寬學習渠道。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一門語言,閱讀是重要的途徑。英語報刊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能夠體現時代脈搏,有利于學生積累詞匯,把握英語運用習慣,了解英語文章體裁,使其閱讀能力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1]。
(一)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的過程是熟悉語匯、了解語言知識、豐富詞匯量、掌握常用語的過程。提高閱讀能力,有利于為提高聽說寫等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經驗欠缺,詞匯量較小,對于常用語還不大熟悉。同時,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也影響了對英語材料的理解。而增加閱讀量,增強對知識的閱讀利用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閱讀也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伴隨著心理、思維,以及大腦語言中樞的活動,還有潛意識的發音活動。所以,閱讀活動不僅是眼睛的活動,而是語言能力綜合運用的活動。通過閱讀,學生將文字信息進行轉化,轉變為意義闡釋、發音等。所以,通過閱讀,可以鍛煉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
與其他知識的學習一樣,英語學習也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英語閱讀就是實踐活動的一種。在閱讀活動中,學生一方面檢驗了所學的詞匯與語法知識,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了解了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另外,在閱讀中,學生要面對詞匯、語法以及常用語的障礙,而要完成閱讀,就必須清除這些障礙。于是,在閱讀過程中,也伴隨著詞匯、語法與常用語的學習,有利用大大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二)通過英語報刊提高閱讀能力的作用
與其他英語材料相比,英語報刊更具時代性、民間性與應用性,其在提高閱讀能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的。首先,英語報刊涉及的內容豐富廣泛,包括經濟、社會、政治、文體、熱門話題等。這為學生熟悉用語習慣,了解西方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其次,英語報刊的語言接近大眾,更加生活化,同時也具有靈活性、時代性的特點,鮮明地體現了英語應用的時代特點。再次,和教材相比,閱讀英語報刊,更容易讓學生了解英語民族的文化,使學生增強對英語國家文化習俗的了解。在英語學習中,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內容,英語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特點等對于閱讀理解英語材料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如,在西方節日期間,英語報刊中往往就會刊登一些對節日文化習俗與背景的介紹[2]。對于重大事件,報刊還會及時報道相關進展,并刊登歷史背景的相關知識,而這些豐富的內容是教材所不具備的。另外,英語報刊與其他材料相比更具生活性與民間性,報刊中的語言,往往穿插著很多民間俚語,語言具有鮮明的民間特色,保留了英語原始特色與風格。而這些內容正是英語學習與應用中的難點之一,所以閱讀英語報刊,對于提高小學生掃除閱讀障礙也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閱讀英語報刊,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有益的補充,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枯燥的英語與故事、現實、大事件以及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變得生動多彩。同時,閱讀英語報刊也是自主性學習的一種形式,通過閱讀,學生查閱詞典、資料,或者與師生進行交流討論,而這正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利用英語報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把握學生特點
在小學階段,學生初學英語,他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能力弱,語匯量少,而對于直觀性、生動性的內容較感興趣,如插圖、為大眾所熟知的明星以及同齡人生活故事。因此,對于初學英語的三四年級學生,要抓住其興趣點,初步培養閱讀意識,適時指導閱讀的方法。
在五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其學習更加積極,也樂于表現自己。在這一階段,學生喜歡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這是促進學習的良好習慣。在閱讀英語報刊的表現上,學生依然對圖文并茂的內容感興趣,但由于詞匯量不足,學生會感到閱讀存在一定困難。對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詞義猜測和文意推斷,消除閱讀障礙。
到了六年級,學生的詞匯量有了較大的增長,對于一些常用的語法知識也有了初步掌握,對于適合的英語報刊內容基本能夠看懂。在這一階段,教師的閱讀指導主要放在跨文化知識、閱讀技巧等方面[3]。
(二)科學把握閱讀步驟
英語報刊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閱讀步驟,這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對于閱讀的畏難情緒,一方面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第一是瀏覽。指導學生在閱讀報刊文章之前,首先瀏覽每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對于每一段的內容也這此進行瀏覽,在此過程中找到文章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總體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第二是質疑。指導學生按照瀏覽所掌握到的基本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帶著疑問進一步開展閱讀。第三是抓細節。在以上兩個步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報刊中的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回答第二步所提出的問題,對文本中的短語、具有引申義的詞匯以及關鍵性難點等進行摘錄,記在筆記本上。第四是總結綱要。閱讀文本完成后,對文本的主題和結構綱要進行簡要的提煉與總結,列出提綱。
英語報刊閱讀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知識量,并不要求字斟句酌,以快速了大大意,克服主要障礙為主。所以,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發聲,不重復研讀,并克服掉閱讀思維的不良習慣,如把文本轉化成聲音、再把聲音轉換成語義等。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視線的移動以整句為單位,然后到整個段落,連貫性地閱讀句子,并快速抓住文本主題,從而把握其大意[4]。
(三)加強知識的建構
小學生受到語言知識積累和能力的局限,其通過閱讀建構知識的過程不追求詳盡和細致。然而,通過閱讀英語報刊,也要學生通過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完成基本的知識建構。如,在初讀時,要求學生先進行略讀和掠讀,并結合文本上下文的意思對一些詞義進行揣測、根據背景知識進行預測、查閱詞典等工具、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和關鍵句、找出文本的主題句或提示句、閱讀過程與人合作或進行討論等。通過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有目的地對閱讀知識和文本知識進行積累。
按照圖式閱讀論,對于閱讀對象的理解,源于文字、文字含義、閱讀者知識背景的綜合因素以及相互之間的結合。文字有兩部分的結構:一是表層結構,即直觀呈現出來的文字;二是深層結構,即呈現出來的文字所表達出來的字面及深層次的含義。閱讀的過程,是文本的表層結構、深層結構、閱讀者知識背景之間進行交互作用并引發閱讀者聯想的一系列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達成對文本的理解。因此,在閱讀知識建構過程中,對閱讀者知識背景的要求較高。閱讀者的知識背景越豐富,其在閱讀過程中對兩個知識結構的結合過程越緊密,產生的聯想更切實文本意圖,從而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效率才會更高。因此,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詞匯、短語、俚語的知識積累,對于常見的一些知識點,進行記錄、查閱和理解、詮釋;另一方面,加強跨區域文化的指導,讓學生了解英語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習慣、文化禮儀等知識,從而消除一些語言因素之外的閱讀障礙,同時豐富知識建構的層次與深度。
三、結語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知識應用的重要方面。利用英語報刊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載體,也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初學英語,閱讀英語報刊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特點采用的指導方法。要指導學生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英語文本。同時,還要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知識建構,不斷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明,楊麗梅.淺談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管理[J].河北企業, 2013,(7):96-97.
[2]王薔.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基于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的研究[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5,(5):40-44.
[3]徐琴.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及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5,(24):82.
[4]侯冬梅.淺談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5,(9):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