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華
【摘要】基于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本文以粵教版的高中物理為研究對象,就問題導學這一教學模式在物理概念新授課中的運用提出一些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導學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92-02
一、問題導學模式的內涵與作用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尊重個體的體驗,鼓勵個體經驗的獲得。在問題導學中,整個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觸角積極而主動,在實際的生活與活動中一邊發現問題,一邊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親身體驗的過程是從實際的情境出發的,因此會通過一系列的推理、假設、判斷與檢驗來完成,使學生的興趣和才能得到自由的發展。
物理教學經常會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規律性的結論,學生如果沒有親身實踐和探索,不太容易正確理解和掌握。高中學生的智力發展已經充分,知識基礎相對扎實,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得不錯了,已經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問題導學的模式注重啟發引導,創設新穎別致的問題情境,給學生的問題做一個引領者和鋪路者,讓學生自主的積極思維,依靠自己去消化知識,改組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問題導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能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融洽。將知識、技能和智力、能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二、問題導學的具體運用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展示物理現象的音頻、視頻材料,像在講解“電磁感應現象”時,首先播放一段關于電能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視頻材料,然后問學生發電機是怎樣發電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抓住這個時機進行新課的導入,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根據教學的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思維水平,調整問題的難易程度,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而探究的目的在于找到教學思維的出發點,通過出發點發現核心疑點,就會圍繞著這個點去進行相關知識的搜集,從而展開想象,找到解決疑點的途徑。設置疑問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開啟思維的閘門。當學生捕捉到了疑點時,他們就會圍繞疑點積極地去查找有關知識,展開想象,迫切要求盡快地解開疑點。
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操之過急。要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展開討論,讓學生依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大膽地猜想,學生會在這項訓練中使自己的思維愈加靈活、開放。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設計一個探究問題的方案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使整個過程有始有終。
2.設計學習提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會學知識。設計學習提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到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比如在進行“摩擦力”的教學時,可以和學生一起來設計一個學習提綱:(1)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及滑動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2)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如何?(3)動摩擦因數與哪些因素有關?(4)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及靜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5)什么是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6)靜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如何?隨著學習提綱要附上具體的探究要求,告訴學生具體的探究程序,讓他們明白自學的意義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學過程中,可將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改變為學生自主實驗,或者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動腦體驗探究的樂趣。
3.答疑釋惑,討論交流
教師不要也不應該把所教的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處處設疑,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引導學生開展熱烈的討論,從而化解疑問,自主歸納總結,形成物理概念,發現物理規律。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探索、發現的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分析“加速度與速度無直接關系”時,可先問“物體有加速度時,其速度就會增大嗎?”接著問“物體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就越大嗎?”然后問“物體的加速度增大時,其速度就會增大嗎?”
在質疑釋疑時,可以發動學生提出問題,由老師或其他學生來回答。由學生回答時,可以指定一位同學發言,讓其余同學進行充分的補充和答疑,直到將問題回答完整為止,這個過程培養的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品質。在質疑釋疑時,要提倡教學氛圍的民主、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輕松愉悅了,自然就會各抒己見、異想天開,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三、總結應用,遷移應用
學習到了一定的階段就要對知識進行一些整理,這樣有助于知識更加系統化與條理化,有利于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也能夠幫助教師做出一些客觀全面的評價。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然會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學,從而進入到學習的良性循環狀態之中。在整個過程中,要加強實用性的訓練,把新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或新的情境中去,創造性地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解答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習題。例如:學過有關核能的知識后,可設計一道關于核電站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分析、獨立探究,合作解決。課堂練習既可以讓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還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摸索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使學生的認識不斷完善,能力不斷提高。
問題導學是以教師的導學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疑點探究為主線,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師生可以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一切以提升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讓學生的思維始終置于開放的、靈活的空間中,創造性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在問題情境中,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到各種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真正地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實現教育本位的回歸。
參考文獻:
[1]鄒俊.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反思[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茹光華,沈錚.“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1(10).
[3]原亮.高中物理“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4]劉文娟.“問題教學”在物理課堂上的應用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