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
摘 要: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我國政府為了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質量,讓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也有兩年多了,但是“精準扶貧”政策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主要是“精準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重難點,本文就精準扶貧的重難點及對應的對策路徑選擇進行介紹,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精準扶貧;難點;對策;路徑
“精準扶貧”政策是一個縮小貧富差距,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提高貧困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好政策,但是要想讓“精準扶貧”政策取得較好的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精準扶貧”是一個長期持久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就需要攻克扶貧工作中的重難點,本文介紹了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螞蟻堆鄉糯恩村的現況,然后分析了對該村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中的重難點,然后針對這些重難點提出了對應的措施和具體的路徑。
一、云南省新民村的現況
糯恩村隸屬臨翔區螞蟻堆鄉,地處螞蟻堆鄉南部,村委會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臨滄城29公里,國土面積21平方公里,有耕地4581畝,人均占有耕地2.46畝,有森林面積14100畝,覆蓋率達57%,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130米,村委會所在地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均溫比鄉政府所在地低1℃。全村下轄10個村民小組(瓶罐窯組、糯恩組、大柏樹上組、大柏樹下組、三家村上組、三家村下組、忙旭組、大田上組、大田下組、邵家組)。2015年末有農戶455戶,180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514人,分布在10個村民小組。201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22.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53元。
二、“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重難點
“精準扶貧”的主要任務有精準識別、精準幫扶與精準管理這三大部分。精準識別是把要貧困的戶或者人識別出來,這是精準扶貧工作最基本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精準識別這個工作環境存在以下的幾個難點。
1.扶貧對象的規模太小,滿足不了實際貧困人口的需求。在實際的貧困對象規模的確定方面,因為每個市(州)、區、縣、鄉鎮的實際貧困人口不同,分配的指標數量和實際的貧困人口不相符合,導致應該接受貧困扶持的沒有接受到貧困扶持,依然貧困,不該接受貧困扶持的卻接受了貧困扶持。這樣導致精準扶貧政策存在不公平性。就拿糯恩村來說,糯恩村實際的貧困人口應該有200多戶900多人,而確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只有127戶514人,還有將近一半的貧困戶沒有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無法享受到扶貧政策。
2.對扶貧對象的需求排除。因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貧困人口家庭、不同的貧困的根源對扶貧的要求也不同。在顯示的精準幫扶階段基本沒有考察貧困戶的真實需求,負責扶貧的部門為了圖工作簡單,就是給貧困戶發一點錢或者物資什么的,根本起不到幫助貧困戶提高經濟收入脫貧致富的目的。貧困戶希望能給得到市場營銷方面的幫扶,把生產的農產品和農副產品更好的賣出去,或者是農業技術方面的幫助,增加農業產量,提高經濟收入。
3.入門排斥。目前很多的扶持項目部切合貧困戶的經濟條件實際,導致扶持項目門檻太高,很多貧困戶不具備條件,造成很多扶貧項目對貧困戶起不到任何作用。
4.資金用途方面的排斥。依照國家提出的“兩項制度銜接”政策要求把百分之七十的幫扶資金用在貧困人群中,而貧困人群中百分之七十的資金要用在扶持產業發展方面,但是這種資金分配方式不適合所有的貧困人群。鄉鎮、村的公共基礎建設如公路、供電、自來水等還是很缺乏,這些項目是由政府規劃的,但是通常都被忽視,這對扶貧政策的開展不利。
5.投入排斥。按照國家規定每個村投資的規模是100萬元,近年來物價上漲,但是投(入)資的資金沒變,導致每個村的投入資金滿足不了貧困人群的需求。
6.團隊排斥。很多受益于扶貧項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地大戶、私立公司、政府引進甚至大力支持的龍頭企業等,都沒有明確的貧困戶盈利機制安排,受調查的團隊中基本無人能夠清楚闡明貧困戶到底能夠從哪些環節 (方面)獲得多少收益來實現減貧。所謂的 “公司+農戶”或者 “大戶帶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忽略了對貧困戶精準幫扶的要求,貧困戶已經淪為單純的原料供應商。
三、精準扶貧路徑和對策的選擇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扶貧先扶志,扶貧更不能采用輸血式扶貧,要采用造血式。要想精準扶貧起到較好的成效,就要牢牢抓住精準識別與精準幫扶這兩塊,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動態管理。
1.實行貧困村分類機制化。結合國家級政策把貧困區的資源進行整合,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貧困村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把扶貧工作落實到每個村,不是某一個區縣的貧困戶統一規劃,這樣才能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2.對貧困人口的數量進行調查確認。要想讓精準扶貧真正起到作用,首先就要把真正貧困的人口確認下來,合理的劃分指標,讓貧困的人員真正能夠享受到扶貧政策。同時還要實行連片集中扶持政策,而對于片區以外的貧困戶也要實行相對應的扶持政策,不要存在區域排斥。按照制度標準來確定貧困人數,而不是讓某一個人來定,選擇的貧困戶或者人要合理,貧困識別的過程要透明公開、公平公正。
3.扶持資金用途方面要合理安排。對貧困村的扶貧資金的合理,要根據實際的需求來定。首先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如村組道路硬化,產業路砂石化,基本農田規范化,水利設施通暢化,同時在扶持資金的分配要合理,加大對產業的扶持力度,不用采用單純的給錢的方式,單純的給錢只能增加懶惰,貪念,而發展產業可以帶動全村增加經濟收入,是長遠的收益,同時政府部門要注重貧困村道路、用電、自來水、農田灌溉等公共基礎建設的投資,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為農產品尋找更好的銷路,讓農民增加經濟收入,脫貧致富。
根據農村環境條件,加大生態旅游的投資,多為農村的自然風光做宣傳,吸引廣大游客來農村休閑旅游,帶來農村經濟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介紹了精準扶貧政策的難度和對策解決的對策和路徑,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鵾,葉興建. 農村精準扶貧:理論基礎與實踐情勢探析——兼論復合型扶貧治理體系的建構[J]. 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5,02:26-33+54.
[2]宮留記. 政府主導下市場化扶貧機制的構建與創新模式研究——基于精準扶貧視角[J]. 中國軟科學,2016,05:154-162.
[3]季超,王玲. 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1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