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輝
【摘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擴大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想獲得有效性的語文閱讀教學成效,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語文課程教學標準,考慮到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對閱讀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應的有效性教學策略,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86-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是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足夠時間,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語文修養。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注重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將“閱讀”作為基準,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想要獲得有效性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根據語文教材內容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閱讀動機,增強閱讀文章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材增添了更多文學作品,記敘文的比重也有所上升,這一類型的文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較生動形象,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文本,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閱讀,深入感悟閱讀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語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對閱讀文本中所呈現出來的思想情感進行深一步的解析,提升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悟能力。通過有效的閱讀引導方法,可以激發學生潛在的閱讀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將“字詞”作為基礎,逐漸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字、詞”應該是整篇閱讀文本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基本的“字、詞”開始進行教學,當學生可以將閱讀文本中的“字、詞”連貫起來理解文章時,學生的閱讀效率自然就會提升。但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字、詞”教學可能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教師需要轉變“字、詞”教學方法,在每一次閱讀文本之前,要對學生進行“生字詞”的聽寫,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積累“字、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基本的“字、詞”,是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漢語詞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將“句子”作為重點,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字、詞”之后,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用詞造句”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字、詞”使用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中會涉及到古詩詞、經典段落等內容,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句子訓練,豐富學生的句子積累,為學生的進一步文本閱讀奠定基礎。在句子學習過程中,古詩詞應該是句子學習的精髓,學生在日常的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注重對古詩詞的積累,掌握相應的詩詞,這樣在實際的文本閱讀學習過程中,可以準確的把握古詩詞的含義,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例如,在“題西林壁”等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基本句子、詩詞的積累,對每一句話都要進行精心的指導,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古詩詞的含義,這樣就可以對相關的古詩詞做到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效率。
教師在教授給學生一定的“字、詞”之后,就要進行文本閱讀教學,這時,教師就要給學生教授正確、有效的閱讀技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段教學是學生文本閱讀的開始,也是確保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實際的語段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帶著筆讀文章畫句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讀”與“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手”、“腦”、“口”等統一協調使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其次,要“發現問題”。例如,在重點語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文本進行反復閱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再收集各討論小組的所提出的問題,再次進行班級討論,選擇最合適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再次帶著問題進行文本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相應的答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要具備“從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到整體”的閱讀技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閱讀技巧引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對現有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調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修養,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文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教師要多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繼續深入。
參考文獻:
[1]馮德兵.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
[2]呂嫈霞.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6(04)
[3]張紅艷.以問促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4]李瀟然.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22)